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睡前消息》296期社会化抚养的一些观点

2021-07-10 00:13 作者:极夜永望  | 我要投稿

前言

早些在b站对马督工先生的“社会抚养论”略有耳闻,但对其论点不甚了解,也就没有盲目发表观点。但今早在b站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浙江教育厅答“父母持证上岗”建议:今秋试行家长学习积分制,我不禁一惊。关于这个政策的评价,视频评论已经有人发表了诸多可取得意见,我就结合296期的观点搞暑托班问题很多,不如取消寒暑假,在此帖浅谈一下社会化抚养的话题。

1.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对社会抚养论做一个定性。我认为“社会化抚养”是基于“广义公共基础设施论”和“社会分工论”在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延伸。

1.1 广义公共基础设施论

“广义公共基础设施论”这个概念我在知网搜了一下,我看之前没人提出过,姑且算我原创吧。这个概念启发自知名媒体人方可成在b站有关百度搜索的视频。视频中他提出搜素引擎具有强烈的公共属性,其搜素结果质量严重影响社会整体的认知水平。(注:方可成这个人已被证实支持港d,此文仅引用其部分观点,对于其分裂国家行为予以强烈谴责!)其次,就是丰巢快递柜收费风波中,人们对于其收费合理性的探讨,也引发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思考。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   ——百度百科

在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中,凡关系到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都应该算作公共基础设施。对于公共基础设施应作最广义诠释。那么互联网搜素引擎和社区公共快递柜应做公共基础设施来看待。

这一点非常重要,有“广义公共基础设施论”支持,明确其公共性和公益性。对于类似百度和丰巢这样的业务的监管或政府补贴的立法,就有了法理基础。

所以在未来,快递柜可能像信箱一样成为新建社区的施工的标配,其招投标和管理维护以及收费相关的立法应明确其为公共产品,以杜绝个别公司仰仗其垄断地位乱收费的现象,同时也可以依据其产业特点考虑是否给予适当的补贴或贷款。

1.2 社会分工论

关于马克思和韦伯的社会分工论,还有现代管理学的一些组织理论,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结论就是,社会分工精细化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1.3 社会抚养论

铺垫了好多,终于说到社会化抚养的问题了。有了前面两条理论支持后,社会化抚养也就自然成立了。

即:∵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关键(公共基础设施)

  又∵设立专门的社会化抚养机制可以减轻父母抚养压力,专门机构辅导儿童比父母更专业(社会分工论)

     ∴社会化抚养可以提高儿童整体教育水平,提高社会整体效益。

2.社会化抚养综合论证分析

说了这么多,你以为我要支持社会化抚养吗?naive!从基于以上理论,国家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托管保底制度,而非全面化的强制性社会化抚养。

就像是,如果你说“政府应该修高速公路”,那我当然是支持的,但如果你说“社会为了环保,大家以后不许买车,交税买公共汽车,大家只能做政府的公车”,那我直呼“太理想了”。

所以,对于督工在视频里提到的社会化抚养“非应急手段而是长期目标”,我是反对的

2.1 社会抚养是否优于家庭教育

开篇1:16-1:22“不能无条件信任父母的管理”“普通父母也往往不具备培养一个合格公民的全面素质”,一开始马督工就对父母就“有罪推论”。评论区也有人说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多么多么不好。我想记性好的同学们还没忘了前些日子“天津教师辱骂学生”的新闻。举个别“坏家长”“坏老师”的例子没有意义。

经济学有个概念叫帕累托优化,指在没有使任何条件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条件变得更好。作为一项全面的社会制度的前提,请回答我,遇到“坏父母”和遇到“坏老师”的概率哪个更大?你是相信血缘还是职业道德?把孩子托管给老师教育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但也会同时引发道德风险。这其中让人担心的恐怕不只是“低水平的军训”了。这样看来,让渡更多监护权给教师恐怕不是帕累托优化,甚至根本不是一种优化。

另外督工有两个法律常识错误,并不是国家把监护权委托给家庭,而是家长本来就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是家长让渡部分监护权给学校。而且,志愿者不管有偿与否都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这属于“雇佣人员侵权”,雇佣人员不承担责任,学校才是承担责任的主体。

2.2 教育经费与教育公平

不考虑人伦因素,仅从推进教育公平的角度看,我是支持的社会化抚养的,必须承认社会化抚养在实现教育公平这件事上的优越性。如果把它看做校办辅导班或冬夏令营,是个不错的制度。但我依然坚持它是在一种非强制的框架下的保底机制。但真要落实这一制度,除非学校老师工资和教学质量高过补习班,那教师工资成本必然成倍增加,还要建立配套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保证质量。那这将是社会难以承受的成本,如果一个系统的变革和运行成本高于其承受极限,很可能整个系统面临解体。

至于,给私人辅导机构征重税,我是很支持的。但你猜百万漕工答不答应,嘿嘿。

2.3 必要性

我一直很奇怪的是,我明明记得督工是市场经济的拥护者。比如,有一期谈医生给病人开高价支架那期,督工说给医生高薪才能“养廉”。鼓励土木生学习计算机提高竞争力。这些都是很“市场经济“”的观点,这里怎么不支持市场化了?

我学经济学这几年吧,形成一个一贯的观点就是“99%的情况下,市场经济是非常高效的资源分配方式,只有稀缺品和劳动力市场是不能任由市场调节”(具体理论有时间再论述吧)。现在城市里课外辅导班遍地,已经是一个充分竞争市场了。政府要防范的是基本教育私有化,杜绝“老师课堂上不讲,把重点都移到课外班去讲”的现象。目前来看,假期托管这个问题完全是市场机制可以解决的问题,政府需要的是监管和部分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托管这些保底政策。这就类似于快递行业,“四通一达”到不了的偏远地区由中国邮政保底。政府全面接管没有必要。

2.4 预测性分析

退一万步讲,社会化抚养真能成,很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我讲一个我们初中补课的事,我们初中有一段时间推行过周六补课,一次几十块吧。一开始家长挺积极的,几乎全班都交钱了,但老师可能觉得钱少,不是很上心,讲半节课就放教学片摸鱼了。后来家长听说了,部分家长颇有微词,觉得还不如去上补习班。后来报的人越来越少,周六补课就取消了。

我想说明一个问题,在这种多方非合作博弈中,除非老师补课的工资和教学质量高过补习班。否则,一个人选择去补习班,所有人都会去。现实的客观规律也是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育越来越私有化。督工说法律强制学生暑假去学校,还要给辅导班加税,督工自己在视频里都说孩子没去暑托班。竞争压力不解决,靠法律强制,反人性反规律,你能把人绑去吗?可行性基本为零。

3.工业党和社科党理念之争

我在291期就说过,马督工的某些想法太过脱离实际,不符合国情。不过总有粉丝来说“正是因为理想才可贵”之类的话,让我哭笑不得。既然督工自称工业党,那我就自诩“社科党”好了。在此我就谈谈社会学科的思维体系,以及为什么不能用工业思维解决社会问题。

很明显,马督工考虑的都是指定假期活动内容,规划旅行线路,防范风险明确责任这些工程问题。但对于“父母怎么就不具备培养孩子基本素质的能力了?”以及“缺乏集体活动怎么就导致社交恐惧症了?”这些关键问题,都想当然地一笔带过,没有做出具体论述。

我本人也学过工程项目投资的课,工程系统可以看做一个线性系统,按一定的流程从可行性报告、融资方案、招投标、工程预算、建设勘测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合格交付等,这一系列程序大多是线性系统。督工有一点说的对,社会问题是一个复杂性系统,甚至是一个混沌系统。

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要考虑其成本、后果、效益、社会整体认知水平、社会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牵一发动全身,都需要复杂的论证。

我希望下次督工再谈社会化抚养时可以谈谈以下问题:

1.加多少个点的教育税可以保证教师教工工资和配套的监督考核体系运行;

2.教育税种以及筹集方式对社会整体税负压力影响;

3.怎样宣传可以使“教育公平”深入人心;

4.是否将假期活动纳入升学指标之中,是否影响升学公平;

5.社会化抚养孩子对社会整体效益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家长抚养孩子的替代时间所产生的工作产出和消费,学生集体活动带动的消费就业机会,所增加税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公民平均学历,儿童心理健康指标,抑郁率自杀率犯罪率);

6.家庭教育和寄宿制教育的孩子,社交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比较性研究;

7.教师激励制度与道德风险控制方案效益评价。

“暴论“”不是不可以有,但越是宏观的政策越要精细的量化分析,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最后做个观点总结:

1.凡无所需,勿增实体。

2.如非更优,勿破旧制。

3.如若更优,考虑成本。

4.尊重规律,看清人心。


关于《睡前消息》296期社会化抚养的一些观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