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例躯体化问题的个案咨询报告

2023-08-23 14:56 作者:枫烨无住  | 我要投稿

 近年来,因升学竞争压力和社会普遍性焦虑造成的“教育内卷”现象尤为突出,处于身心发育快速变化阶段的青少年心智发育尚未稳定、成熟,面临来自学校的高压管制和家庭催促要求,压力无处释放、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用意志压制情感,长此以往,无法排解的压力以躯体化的形式反攻倒算,导致孩子受到身心双重打击,一蹶不振。




01



个案基本情况



16岁高一女生,焦虑、躯体障碍,一坐在教室或写作业时出现头晕、恶心、呼吸急促,身体莫名抽搐、发出怪叫,伴随哭泣。



02


诊 断

躯体化障碍、伴随癔症(又称分离转换障碍)中的转换障碍,中医角度:阳气弱,心理能量不足,根基不稳、已出现神机被扰动;

(鉴别诊断)

通过临床医学检查,排除了癫痫和其他器质性疾病;


03


治疗方案


身心一体化疗愈,中医调理提升阳气、改善体质基础,配合医院临床药物治疗稳定情绪、心理疏导解决深层次内心冲突。

咨询周期:

常规固定每周安排一次,如遇特殊情况(症状导致情绪失控等),临时增加咨询一次,稳定、安抚情绪,防止出现极端、失控行为。


04


治疗过程


第一阶段:明确病因,探寻心理与躯体的联动作用机制。

采取认知行为疗法,排查不合理认知。经由孩子陈述并未理清自己内心的明确冲突,对于学习本身并无明确抗拒,希望尽快调整好身体回归学业,但进入学校环境或写作业时身体往往不受控制地出现上述症状;

因触发场景多为在学校或写作业时,因此与孩子商定采用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疗法,其基本思路是让患者从低级别的恐惧和痛苦开始逐渐适应更高级别的刺激,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制定了引发心理冲突乃至身体反应剧烈程度由低到高的等级;一开始进行想象、逐步从准备去学校、进入学校在老师办公室、参与部分课程(不上晚自习)、正常参加学习;

过程中辅以呼吸放松训练,用呼吸创造缓冲区,打破思维与行为之间的连接。

前二、三步实施较为顺利,一旦进入学校随着参与的深入孩子出现躯体症状的次数呈增加趋势,行为异常放大了情绪,出发了更大的躯体反应。单靠系统脱敏疗法短期内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第二阶段:中西医结合,配合西医药物治疗+中医理疗

西药根据门诊检查结果,遵医嘱服用抗焦虑、抑郁、躁狂等精神类药物;

身体调理方面:立足于提升阳气,补充能量,采用穴位按摩缓解肝气郁结、朱砂安神改善睡眠、花椒水泡脚去湿气、敲打胃经缓解焦虑改善胃胀恶心症状,消除躯体不适感,提升身体能量基础,减少外邪扰动;


第三阶段:引入正念认知疗法

依次采用①观浮云分离想法与事实;②情绪日志记录不合理信念带来的情绪、感受和行为,③运用呼吸放松训练创造头脑空间;④专注行为练习感受心流;⑤人际关系重构;⑥自我情感表达练习等方法,逐步让孩子认识到消极悲观的想法并非事实,专注当下获得心理能量补充,打开内心通道获得情感流动、释放内心压力、表达真实自我等改善自身状态;


第四阶段:波折

10月下再次进入低谷状态,故态复萌,孩子担心忧虑、时而莫名哭泣,并伴随轻微抽搐,询问是否加药;

详细询问近期作息、饮食、人际、有无重大变故或生活事件调整等,排除可能引发症状复现的各种可能性原因,解释归因:天气转冷,身体相应外界变化出现能量不足状态。运用正常化技术,提示孩子对此不必过于紧张,着眼于通过饮食作息调整、防寒保暖、中医保健等方式夯实身体物质基础和能量储备,后续成功预判了暖气来之后,症状会有明显改善。

待症状稳定后,仍然存在胃部不适、恶心干呕、厌食等症状,综合分析、排除心理因素和躯体疾病,判定为精神类药物副作用影响。对此建议继续坚持稳步减药(配合其他替代措施),争取用2~3个月时间彻底停药并恢复自主健康功能。


第五阶段:停药、巩固期

来年2月开学,摸底考试后,孩子反馈已于去年底停药,至今两个月并无任何异常。班主任反馈,孩子在上课中和考试期间状态良好,并无异常行为表现或不稳定的情绪反应。


05


咨询总结

近年来,因升学竞争压力和社会普遍性焦虑造成的“教育内卷”现象尤为突出,特别是采取“衡水模式”的中学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区。处于身心发育快速变化阶段的青少年心智发育尚未稳定、成熟,难以适应半军事化学习、生活的严苛管理。更有甚者,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个体身心发育特点,孩子面临来自学校的高压管制和家庭催促要求,压力无处释放、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用意志压制情感,长此以往,无法排解的压力以躯体化的形式反攻倒算,导致孩子受到身心双重打击,一蹶不振。

作为家长,我们当然无法改变整个教育体制,但也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校继续像孩子施压。在“教育内卷”的大环境下要保持清晰、理智的头脑,拒绝不假思索的人云亦云,应看到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情绪和心理活动,做好孩子的情感后盾和精神港湾,帮助孩子心灵解绑而非精神加压,充分调动孩子的内驱力而非简单粗暴的行为催促或命令。

如遇到孩子表达情感方面的困惑,应耐心倾听、设身处地的理解、支持,如果孩子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嗜睡、失眠或不明原因的低烧、肠胃问题等,应及时排查躯体疾病,寻求专业心理疏导,避免情绪问题转化成身心共病的躯体化问题。





一例躯体化问题的个案咨询报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