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PF日报|大师课和学员音乐会相继开场

天津茱莉亚钢琴艺术节|Day 1
7月30日,2023天津茱莉亚钢琴艺术节正式开幕。昨日除了一对一课程外,大师课与学员音乐会相继开场。大师课上,来自波兰卡托维兹音乐学院沃伊切赫·斯威塔瓦(Wojciech Świtała)带来了精彩的肖邦作品解析和演奏指导。学员音乐会上,八位青少年艺术家呈现了不同时代、风格多样的钢琴作品。
[ 01 ] 大师课:沃伊切赫·斯威塔瓦


钢琴节第一堂大师课由来自波兰卡托维兹音乐学院的沃伊切赫·斯威塔瓦教授主讲,他曾在第12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最佳波兰舞曲奖等奖项,并于2015年和2021年两度担任该比赛评委。

15岁的李璐王子带来了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斯威塔瓦教授指导说:第一主题应更有张力,感受肖邦对贝多芬交响乐音响效果的继承及其在钢琴上的表现,更多纵向聆听和声;第二主题的旋律则更应横向发展延伸,肖邦的旋律线条优美且绵长;中间部分的舞曲风格,不应被节拍限制住,可以更加自由的发挥。斯威塔瓦高度赞赏了李璐王子,期待他的音乐中能有更多的人性光芒,不仅仅是技巧的纯熟。斯威塔瓦引用肖邦的话作为点评的结束语:“用你感受到的方式演奏我的音乐”。

21岁的温文昊演奏了贝多芬《音乐小品集》节选,这首作品恰好创作于前一首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的十年之前。斯威塔瓦教授希望学生更多了解这些伟大作曲家之间的传承和影响,以便更好的理解音乐。他特别强调了声部间的平衡及将每个声部清晰分层的重要性。演奏钢琴时,我们应像弦乐、管乐以及声乐一样,对每个音符都控制到其结束,而不是在声音结束前就停止了手指的控制。

19岁的张钧哲为大家呈现了一首难度极大的肖邦《降A大调幻想波兰舞曲》,这首作品至今仍极富争议,从众多钢琴家差异化极大的各种演奏版本中已可见一斑。作品中波兰舞曲的元素并不显而易见,更多藏在音乐的字里行间,或与叙事曲、幻想曲的各种元素交织在一起。斯威塔瓦教授引导学生聆听肖邦作品中不同音区的色彩,从中找寻肖邦的音乐语言。“如果你想寻找星辰,不要低头,一定记得抬头仰望夜空。”

最后演奏的是14岁的张卓彦,他挑战了肖邦练习曲中难度相当大的《B小调练习曲,作品25之10》。这首曲目的技术难点为两手八度的快速连续跑动。斯威塔瓦教授就如何正确使用手指、手腕、手臂及身体的协调,从而解决这一技术难点进行了示范。慢速且连贯的八度练习对于每一位钢琴家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学员在大师课上收获的不仅是对作品更准确的理解和演绎,更有练琴效率的提升,以及如何从更高维度理解作曲家及曲目。
文:范湛一|图:渡安视觉

[ 02 ] 学员音乐会
演奏厅正面的观众席座无虚席,对于音乐家来说,这是最大的动力。一个半小时里,8位演奏者上演了八部风格不同的作品。虽然弹奏的是同一架钢琴,但他们的音色各不相同,音乐与能量上带给观众的冲击也是不一样的。在同一背景元素下,他们展现了无限的可能性。这可能就是音乐的魅力,是现场演出的魅力,更是这次钢琴节的魅力所在。
徐乐鱼的肖邦练习曲华丽流畅;冯锦堂的贝多芬奏鸣曲充满力量感;叶雨晴的约翰·施特劳斯带我们走进了一场舞会;钟咏寰的肖邦夜曲让观众的呼吸都慢了下来;陈俊珲的莫扎特奏鸣曲干净利落,精致又可爱;姜山的恰空从和声、织体、色彩、情感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反差;陈拯西的悲歌充满了拉赫马尼诺夫的浓厚深情;臧小橹的舒伯特奏鸣曲则把我们领入了另一片世外桃源。

弗雷德里克·肖邦
升G小调练习曲,作品25之6
贝拉·巴托克
选自《小宇宙》,Sz. 107,BB 105
第142首《一只苍蝇的日记》
第146首《固定低音》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E小调第27奏鸣曲,作品90
Ⅰ. 稍快,始终充满感情与表情的

小约翰·施特劳斯,阿尔弗雷德·格伦菲尔德改编
《维也纳之夜》,根据轻歌剧《蝙蝠》而做的音乐会演绎曲,作品56

弗雷德里克·肖邦
B大调夜曲,作品62之1
E大调夜曲,作品62之2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C 大调第十奏鸣曲,K. 330
Ⅰ. 适中的快板
Ⅱ. 如歌的行板
Ⅲ. 小快板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亚历山大·席洛悌改编
恰空,选自《D小调第二小提琴组曲》,BWV 1004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
悲歌,作品3之1

弗朗茨·舒伯特
C小调第二十奏鸣曲,D. 959
Ⅲ. 小步舞曲:快板
Ⅳ. 快板
文:刘芸贝|图:渡安视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