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4] 新版战斗机制 全面定量分析:大小宽度和编制
版本为1.114

不知道是否会被缩图,如果被缩图看不清我再想办法
内容绝大部分只对应PVE,包括很多旧内容,按照你的需求跳过不想看的部分

1.新旧版本的对比
代码模拟包括:堆叠惩罚、超宽惩罚、破防4倍伤害、新版本的集火机制
变量控制:只计算软攻、双方装甲率0%(实际上已经可以计算有装甲率的对手,但我嫌麻烦)
普适性模拟:触发战术撤退、桥梁战术(坚守桥梁系列、占领桥梁系列)、人海冲锋、围攻等等对宽度造成变化的
代码模拟不包括:大小宽度混编(比如主力和填线混编)
伤害:在下文里所有的伤害都指组织度伤害

随便选取常见的敌我双方,进行2000次模拟战斗



紫色线表示在上个版本中,没有集火/分散火力机制下,各宽度下的总伤害
上个版本:大宽度师在伤害上有相当大的优势,中小宽度时在防御时的组织度优势相比起来就较弱小

当前版本:攻击力整体下降了一些。大宽度师不再对中小宽度师有很大的攻击优势,曲线平直了。
如果加上支援连对软攻的影响,小宽度将在某些情况超过中、大宽度。



红色、绿色线分别代表旧版本的40宽、20宽,对低宽师造成非常高的伤害,而且40宽(红色)造成的伤害明显多得多
橙色、蓝色线分别代表新版本的"40宽"、"20宽",对低宽师的伤害整体变低、两线的差距也明显拉小
新版本下,甚至不一定低宽师承受伤害最多,例如,在某些宽度和特定的敌我变量范围下,低宽师因为可以分摊火力,反而比中、大宽度承受的总伤害少不少。这个某些宽度和特定的变量范围产生变化就会有很大的扰动,所以对此不做细究,
可以认为在承受伤害时,大宽度不再是最佳选择,大中小各有优势

2.输出伤害时
变量1:支援连攻击的多少。
A).完全排除掉支援连提供的攻击力的影响,比如极限情况,被攻击者的装甲率是100%,那火炮、火箭炮这些提供大量软攻的支援连对它的效果就是0%,并且我们不上其他类型的支援连,支援连提供的硬攻是0。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因为即使是100%装甲率,带个反坦克支援连也有一些硬攻
B).普通的陆军学说,带上正常要带的支援连
C).优势火力学说,带1个火炮连
D).优势火力学说,带1个火炮连+1个火箭炮连
变量2:攻击者的攻击力和被攻击者的闪避对比
E).单位宽度的攻击大幅小于被攻击者的闪避,完全不能破防
F).攻击和闪避差不多
G).单位宽度的攻击大幅超过了闪避,大量攻击是破防攻击,破防4倍伤害
变量3:( 协同性 x 主动性 ) =多少?
H).完全没有,基础值,第一轮集火分配=35%+( 协同性 x 主动性 )=35%+0%=35%
I).正常的研究电子学科技,35%+1939年左右的科技( 协同性 x 主动性 )=[35%+(5%x100%)]=40%
J).机动学说军官团或者优势火力左线5%协同性、雷达+无线电7%协同性=35%+(12%x100%)=48%
K).决战计划左线10%协同性、雷达+无线电7%协同性、1939年通信连=35%+(17%x132%)=57.4%
L).满( 协同性 x 主动性 ),决战计划左线10%协同性、雷达+无线电10%协同性、56%主动性来自满级1944年通信连=35%+(20%x156%)=66.2%
1.相对的,小宽度在1个方向战斗时有优势,大宽度在3个或更多个方向战斗时有优势,在2个方向战斗时,两者差别不大
2.协同性和主动性对小宽度没用
3.【A、B、C、D】支援连攻击越强,小宽度越强。A情况是大宽度优势,D情况是小宽度优势

4.【E+B】E就是不破防时。在( 协同性 x 主动性 )低或者0时,大体上和【1】差不多。( 协同性 x 主动性 )越高,大宽度的优势就越大,
在( 协同性 x 主动性 )相当高时,大宽度有决定性的优势。提高( 协同性 x 主动性 )的10%,约等于提高总输出10%
5.【E+C至D】小宽度在1个方向、2个方向时都有优势,大宽度要有高的( 协同性 x 主动性 )才能在1个方向、2个方向和小宽度持平(大概是=35%+协同性 x 主动性=55%)。如果有(35%+协同性 x 主动性=50+%),大宽度在3个方向时有优势。
6.【F+B】大体上和【1】差不多,在【1】的基础上对小宽度更有利一点点。总体是均势
7.【G+B】协同性和主动性没用,使大宽度师失去( 协同性 x 主动性 )的集火加伤。小宽度全面优势
8.【G+C至D】小宽度全面优势
以下选择是让你能造成更大的总伤害:
“大量破防”(单位宽度的攻击大于敌人单位宽度闪避):选小宽度、且协同性和主动性对所有宽度没用
“攻闪均势”(单位宽度的攻击近似敌人单位宽度闪避):都行,差不多、且协同性和主动性对大宽度有用
“无法破防”(单位宽度的攻击小于敌人单位宽度闪避):选大宽度、且协同性和主动性对大宽度非常有用
接战的方向越多,大宽度越有优势,方向越少,小宽度越有优势

注意是单位宽度的攻击,和单位宽度的闪避,“突破”和“防御”两值,都属于“闪避”。“软攻”和“硬攻”都属于“攻击”
攻击要算上装甲率,比如0%的装甲率,承受100%的软攻和0%的硬攻,20%的装甲率,承受100%的软攻和0%的硬攻,这里我们先按照0%装甲率看。

例如,
我45宽的师,带软攻=0的支援连,基础x战斗效率=600软攻,我是进攻方,敌人27宽师,基础x战斗效率=实战500防御,
双方都填满了平原战场,
实际上:我的单位单位宽度攻击是600/45=13.3,敌人的单位宽度闪避是500/27=18.5,实际上是无法破防,
你可以看到45宽对应的纵轴高,代表总伤害量高,并且这个伤害可以被 ( 协同性 x 主动性 ) (Coordination x initiative)增大


类似的,
我45宽的师,带软攻=0的支援连,基础x战斗效率=600软攻,我是防御方,敌人27宽师,基础x战斗效率=实战60突破,
双方都填满了平原战场,如上面的图
实际上:我的单位单位宽度攻击是600/45=13.3,敌人的单位宽度闪避是60/27=2.2,实际上是大量破防,明显45宽对应的纵轴没有什么优势,而且 ( 协同性 x 主动性 ) 对总伤害提升近似0(实际上在某些相对少的条件下是有提升的,多数情况没有。比如某个情况下,大宽度提升了20%的协同性 x 主动性,只提升了4%的伤害。所以我就近似的说成没有了)。

(如果我带了高软攻的支援连此时就是小宽度纵轴高,就是小宽度优势)


应该有人已经想到了:你这样比较的是总组织度伤害,
但是实际上伤害更多分配到敌人的一个师(一个主力)身上,把最有战斗力的先干出场,战斗就会好打很多,滚雪球还可能让剩下的师承受更多的破防伤害,这总伤害就算低了
以及:如果敌人用非常极端的大小宽度组合,比如60宽的主力+6宽的填线,玩家的单位不足30宽,无法把60宽的主力放进“目标库”里,那么只会在打6宽的填线。
没有错,但是再往里头加4个新的参数:敌人每个师组织度、敌人的退场造成的效果、敌人的增援率、敌人的宽度不是一致的,那就太过复杂了,我目前不会做那么复杂的

玩家可以通过调整编制,控制自己的基础攻击,也可以通过叠buff、避免debuff,来增加战斗效率。实际攻击是可以控制的。
常见可以叠的buff有:计划值、舔地机给的空中支援、军官团内阁、将领和将领技能、部队经验
敌人AI的编制也是相对固定的,战斗效率buff也相对固定,因此敌人的突破和防御也是可以预测的,玩家可以通过削减敌人效率的方式来增大优势
常见的削减防守有:制空权给的削防debuff、列车炮

3.集中火力/分散火力机制
主动性基础值是100%,协同性基础值是0%。
如果可能的话,这个师,每1宽度会寻找一共2宽度的目标进行战斗,
比如1个20宽师A,会寻找一共40宽的目标来打,比如现在敌人有2个10宽,1个20宽,成为“目标库"
小宽度的师如果选不了目标,它会转而随机选一个目标(比如4个10宽,打2个40宽。而10宽选不了40宽,目标宽度最大只能选20宽)
第一轮伤害分配
伤害的[35% + ( 协同性 x 主动性 ) ],默认为35%,攻击““伤害最高的师”
衡量伤害:软攻权重为1,硬攻为1.2
称为“主要攻击目标”
第二轮伤害分配
伤害的[65% - ( 协同性 x 主动性 ) ],同时攻击“目标库里的所有单位”,并且均摊伤害
例子
比如玩家1个20宽师,有100点攻击,目标库可容纳20x2=40宽度,最后选择的目标库
目标库有1个20宽(A)和2个10宽(B、C),
第一轮攻击分配:35的攻击,打A
第二轮攻击分配:65的攻击,同时攻击了A、B、C,均摊后,每个师受到65/3=21.6攻击
那么,总计
20宽(A):21.6+35=受到56.6点攻击
10宽(B):21.6=受到21.6点攻击
10宽(C):21.6=受到21.6点攻击

因为小宽度不需要协同性、主动性,并且高软攻的支援连可以大幅增加小宽度的总伤害,所以我认为优势火力学说右左,带齐加软攻的火炮、火箭炮支援连,小宽度精锐装甲师,是当前PVE的一种强势玩法(就是上限很高,可以预想也会很贵),无论是处于进攻或防守,只要战斗效率不要太差,都可以有很高的单位宽度攻击=做到“大量破防”(单位宽度的攻击大于敌人单位宽度闪避)
AI的突破一般都很低,所以一般考虑的都是敌人的防御,尽量削减敌人的防御,优势火力右左点到底刚好又可以增加空优削防削突破的上限,然后这版本又刚好出了一个列车炮-10%战斗效率-10%堑壕防,就更利于玩家达成“大量破防”的攻击-闪避差距

4.列出在各个地形下的宽度适应性
主要考虑平原和森林两个最主要的地形
(如果想给每个地形都搞特化的编制,操作量得累死效果也不怎么样,平原沙漠森林丛林已经占了全地图的65%的格子,够通用了),
并且考虑触发战术撤退-25%、桥梁战术(坚守桥梁系列、占领桥梁系列)-25%、(不计算战术本身引起的攻防战斗效率的变化,只计算他们引起的宽度变化造成的变化)
人海冲锋+50%、围攻+50%等等对宽度造成变化:这个对于平原和森林来说等于加一个战斗方向
将支援连的攻击近似定为50、闪避为30,进攻方除支援连外每单位宽度攻击20,闪避方除支援连外每单位宽度闪避20
平原、沙漠

1-4个方向
【人海冲锋+50%、围攻+50%】可以看做是+1当前方向在战斗,如在3个方向触发围攻,则看作第4张图

平原、沙漠在1、2、3个方向+
平原、沙漠在1、2、3个方向并且触发了【战术撤退-25%、桥梁战术(坚守桥梁系列、占领桥梁系列)-25%】
14、19、28、45宽表现好,
45宽在【人海冲锋+50%、围攻+50%】表现更加好,但是一旦触发【战术撤退-25%、桥梁战术(坚守桥梁系列、占领桥梁系列)-25%】会大幅降低总伤害,
由于14宽能容下的营太少(7x2=14),我倾向不选择14宽,而是选择19宽

插入一段
为了模拟优势火力右左下的情况,我们将支援连的攻击重新定为80,其他不变

如前面所说的,支援连的攻击的增强,使小宽度师获得更多优势
将支援连的攻击重新定为80,且进攻方除支援连外每单位宽度攻击20,闪避方除支援连外每单位宽度闪避5

如前面所说的,“大量破防”小宽度师获得更多优势,并且使大宽度无法获得协同性 x 主动性增伤
按照前面4张图应该可以看出,
大宽度:如果软攻足够高,那就不需要有协同性 x 主动性。如果可能,一直处于进攻这样就不会触发-25%的战术撤退;如果可以尽量增加进攻的方向;如果可以尽量触发“围攻”战术;她相对不擅长攻河或守河,因为坚守桥梁、占领桥梁-25%宽度。
如果有办法能稳定触发“围攻”,或者有稳定的办法一定在3个或更多方向上战斗,那么大宽度总是最好的通用选择
小宽度:小宽度的优势很大来源是支援连的攻击力,为了增强支援连应该选择优势火力右左,并且把软攻堆高,把战斗效率叠高。

否则如果不把软攻堆高、战斗效率叠高,堆到能“大量破防”(防御战或进攻战,或者两个都能,看玩家的用途)的程度、并且也没有选择优势火力右左,
那不如不要小宽度,转而选择42、45宽这种大宽度,然后选择决战计划左获得大量的协同性增伤,或者机动学说选军官团精神协同性增伤,又或者机动学说左左

而且都要研究雷达、如果有条件上通信连进一步增伤

森林、丛林

1-4个方向
【人海冲锋+50%、围攻+50%】可以看做是+1当前方向在战斗,如在3个方向触发围攻,则看作第4张图

类似的,下面3张是【战术撤退-25%、桥梁战术(坚守桥梁系列、占领桥梁系列)-25%】
在森林、丛林选择就非常多了
中小宽度的13、14、16、18、19、28等等都行
常态大宽度下42宽仍然是好的选择
综合平原和森林,小宽我暂时的选择是14、19宽,中宽度是28,大宽度是42、45

丘陵

沼泽

城市

山地


5.几个常见模板的分析
变量控制:双方都无金盾(或都有金盾)、
忽略1942、1943、以及以后的科技,
因为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这些“大后期科技”都是来不及量产或研究的,比如超重型坦克、后期自行火炮、自行火箭炮等。
如果真有需要,玩家在1943、1944年左右才进行决战,或者有超前科研卡/利用游戏的bug轮流在不同科研槽存/其他游戏bug,在1940、1941年拿到了1943的科技,我再专门去研究一下后期科技怎么配置。有了后期科技以后,超重型坦克能造了、火炮、自行火炮、自行火箭炮的属性都会大幅提升
和人类玩家PVP完全不同的是:AI通常数量不足以形成较大规模的预备队、增援率低、以步炮师为绝大部分的主力、装甲率低。所以对AI来说,AI的组织度是很珍贵的。


1941年德军AI的主力:9步3炮

以这个师为假想敌,假设它的防御战斗效率是200%,玩家的攻击效率作为变量在150%-250%之间取值,
在平原地形作为进攻,德军AI防守

如果列出在每个地形下的各个师的对比,那篇幅就太长了,处于简化的目的,因为在平原地形战斗对42宽是不利的,因此给它算作默认有50%=35%+( 协同性 x 主动性 ),并且只计算在1-2个方向上战斗,这肯定会有偏差,但是这用在这个场合就够了

如果加入夜间战斗的模拟,这个伤害会有变动,但是变化的百分比量较小且固定,因此对夜间战斗进行了省略。
玩家的进攻战斗效率的高/中/低取值,对伤害增加%有影响,但是变化的百分比量较小进行了省略



Inf-1940 成本:2650;Mot-1940 成本:4200
这2种古典编制,作为对照组1,

实验组1-1
对9步3炮,攻击,双方战斗效率都是200%,将支援连的攻击近似定为60、防御为40,对照组1防守
进行2000次模拟战斗,为了省事我没有调整支援连的攻击到最精确的数字,对实际数字的实际影响很小


设计图是为了强行12速度,降低速度要求可以不要铬,以及降低一定造价。模拟图就不全部截图了不然图片太多了
得到伤害是Mot-1940的120%
tank-1939造价是Mot-1940的270%,以270%的成本代价,换220%的伤害,在PVE这是赚的
tank-1939优火坦克师可以通过把“1936近距支援炮主炮”换成”1940型火箭炮”,可以成本降低至10300左右,如果坦克制造厂降低坦克造价,成本会进一步的降低(如苏联有-5%坦克造价和+%坦克软攻,美国有-10%坦克造价)

实验组1-2
对9步3炮,攻击,双方战斗效率都是200%,对照组1防守
进行2000次模拟战斗,为了省事我没有调整支援连的攻击到最精确的数字,对实际数字的实际影响很小

坦克主炮更换1941年科技的改进中型加农炮
得到伤害是Mot-1940的275%。对比Mot-1940,以305%的成本代价,换275%的伤害

对照组2:类似的情形,但是是在平原地形,德军AI作为进攻,玩家防守
假设它的突破战斗效率仍是200%


总伤害大增,因为9步3炮的突破值低,在进攻战中将承受大量的破防伤害

实验组2-1、2-2
防御战
比起INF-1940和Mot-1940,tank-1939优火坦克师伤害增加了95%,tank-1941优火坦克师伤害增加了125%

于是:
进攻战,AI师防守:
tank-1939对比Mot-1940,以270%的单位宽度成本代价,换220%的伤害
tank-1941对比Mot-1940,以305%的单位宽度成本代价,换275%的伤害
防御战,AI师进攻:
tank-1939对比Mot-1940,以270%的单位宽度成本代价,换195%的伤害
tank-1941对比Mot-1940,以305%的单位宽度成本代价,换225%的伤害

Mot-1940价格:4200
Mot-1940每小时总伤害、对目标9步3炮、双方战斗效率都是200%、进攻战
(填满该地形的1个方向的情况下,如平原的1个方向是90宽度):3.9组织度每小时,如果有金盾5.5组织度每小时
(填满该地形的2个方向的情况下,如平原的2个方向是135宽度):6.4组织度每小时,如果有金盾9.0组织度每小时
Mot-1940每小时总伤害、对目标9步3炮、双方战斗效率都是200%、防御战
(填满该地形的1个方向的情况下,如平原的1个方向是90宽度):7.4组织度每小时,如果有金盾11.5组织度每小时
(填满该地形的2个方向的情况下,如平原的2个方向是135宽度):10.4组织度每小时,如果有金盾16.1组织度每小时

A.在进攻战中,高伤害配合编制的高移动速度,更快的击溃敌人(战斗的时间),同时编制速度够高(移动的时间),
一个例子:

一个在前线的德军师毫无阻拦的步行返回华沙,他需要3天6小时才能到达华沙,

但是在补给线被切断,他需要6天12小时;再遭到制空减速的情况下,他需要足足8天多才能到达,
而玩家花费在战斗上的时间,直接影响到能不能快速切断补给线,以及一个不漏的吃完这20多个师的大饺子,这是个滚雪球式的计算

假设挡在玩家面前单一方向上有4个师,一共240组织度,玩家追上敌人到下个格子,需要4个小时。
玩家每小时打掉5组织度,要48个小时;玩家每小时打掉10组织度,要24个小时;而撤退的部队需要4个小时到达下个地点,
前者在击溃AI后,下个地点可能已经有2个先前溃逃的师,恢复到几点组织度,加上增援来的一两个师阻碍玩家进行下一步的突破,后者可能能够直接在追击中踩溃灭编AI步兵师
高伤害使敌人AI没有时间从包围圈里把兵全部或部分逃掉(撤退/增援所需的时间>玩家战斗的时间+玩家移动的时间),从而达成战略性的分割包围,成建制的、快速的消灭AI的部队。
如果敌军撤退到下个格子的时间 / 恢复到不被直接踩溃的组织度需要的时间>玩家战斗+行军的时间,那么玩家还能踩灭。
作为对手的AI编制,防御战斗效率作为变量,在目前的基础上,防御效率越高,实验组对于对照组的伤害增量百分比就越高,比如在“+5”强化难度下,守本土的德军师,通常有非常高的防御效率,越有价值使用高软攻部队

B.模拟的对手是AI的步兵师,突破值低,即使是步炮师也能频繁破防,摩托化师/坦克师比起步炮主要优势是,这种摩托化师约41%的装甲率,这种坦克师约72%的装甲率,高装甲率=免疫大部分AI步兵师的软攻,而AI的硬攻非常的低,
另外在防御战中,高总伤害可以更快的结束战斗,大幅降低被车轮战和被飞机多次舔地的风险,并且给AI的部队HP巨大的打击,所以这种摩托化师和坦克师不会比步炮差

个人给出的标准,(排除非正常的宽度,和非正常的营比例比如完全没有步兵/摩步/机步)
每1宽度有15或者以上的软攻(算上支援连)并且有金盾,就能很好的完成所有类型的战斗任务,
每1宽度有20或者以上的软攻(算上支援连)并且有金盾,那就是无脑平推AI了

实验组2-3
编制1A
机动学说-右右、所有配件和科技1939年、制造商默认是+5%可靠+5%人员杀伤
机动学说-右右必选这个+5%协同性的




实际成本是7300,因为我编多了一个别的坦克设计图他按照最高价的设计图算最高价
45宽,装甲率64%,速度11km/h
编制1B
机动学说-右右、所有配件和科技1941年、制造商默认是+5%可靠+5%人员杀伤
就是1A的东西基本上不变,然后把底盘(你可以选择不换,会便宜)和主炮和附件换一下,到1941年的科技



成本是8100,不换车体可以降低成本
45宽,装甲率64%,速度11km/h

实验组2-4
编制2A
优势火力-右左、所有配件和科技1939年、制造商默认是+5%可靠+5%人员杀伤



成本是5900,
19宽,装甲率69%,速度11km/h
编制2B
优势火力-右左、所有配件和科技1941年、制造商默认是+5%可靠+5%人员杀伤
就是2A的东西基本上不变,然后把底盘(你可以选择不换,会便宜)和主炮换一下,到1941年的科技

处于不同的目的坦克的主炮可以换成1940型的火箭炮

成本是6200,
19宽,装甲率69%,速度11km/h

实验组2-5
编制3A
优势火力-左左、所有配件和科技1939年、制造商默认是+5%可靠+5%人员杀伤



成本是11900,
45宽,装甲率68%,速度11km/h
编制3B
优势火力-左左、所有配件和科技1941年、制造商默认是+5%可靠+5%人员杀伤
就是3A的东西基本上不变,然后把底盘(你可以选择不换,会便宜)和主炮换一下,到1941年的科技


优势火力-左左
成本是12600,
45宽,装甲率68%,速度11km/h

实验组2-6
编制4A
人海学说-左、所有配件和科技1939年、制造商默认是+5%可靠+5%人员杀伤

成本是2600,28宽,装甲率31%,速度4km/h

Mot-1940价格:4200
Mot-1940每小时总伤害、对目标9步3炮、双方战斗效率都是200%、进攻战
(填满该地形的1个方向的情况下,如平原的1个方向是90宽度):3.9组织度每小时,如果有金盾5.5组织度每小时
(填满该地形的2个方向的情况下,如平原的2个方向是135宽度):6.4组织度每小时,如果有金盾9.0组织度每小时
Mot-1940每小时总伤害、对目标9步3炮、双方战斗效率都是200%、防御战
(填满该地形的1个方向的情况下,如平原的1个方向是90宽度):7.4组织度每小时,如果有金盾11.5组织度每小时
(填满该地形的2个方向的情况下,如平原的2个方向是135宽度):10.4组织度每小时,如果有金盾16.1组织度每小时
有金盾是x1.4的伤害

模拟以上实验组,每个进行1000次模拟战斗:战斗试验对象仍是1941年的德军9步3炮,战斗效率不变200%,作为对照的仍然是Mot-1940、完全还原对应年代(1939/1941)的协同率X主动性、科技属性
编制1A:1939-Type-G
对比Mot-1940,是162%的单位宽度成本
进攻总伤害:(都填满平原方向的情况下,无需担心宽度影响) (在1-2个方向里取平均)是对照者123%的伤害,
填满平原的2个方向:7.8组织度每小时
防守总伤害:(都填满平原方向的情况下,无需担心宽度影响) (在1-2个方向里取平均) 是对照者115%的伤害
填满平原的2个方向:13.2组织度每小时
说明:这个编制我是临时编来玩的,没有经过实战,大部分成本是投入到她的高突破值上,机动学说输出低了点正常。高突破值的作用就不说了。
编制1B:1941-Type-H
对比Mot-1940,是180%的单位宽度成本
进攻总伤害:(都填满平原方向的情况下,无需担心宽度影响) (在1-2个方向里取平均)是对照者185%的伤害,
填满平原的2个方向:11.7组织度每小时
防守总伤害:(都填满平原方向的情况下,无需担心宽度影响) (在1-2个方向里取平均) 是对照者158%的伤害
填满平原的2个方向:18.1组织度每小时
说明:同上
编制2A:1939-Type-J
对比Mot-1940,是295%的单位宽度成本
进攻总伤害:(都填满平原方向的情况下,无需担心宽度影响) (在1-2个方向里取平均)是对照者255%的伤害,
填满平原的2个方向:15.5组织度每小时
防守总伤害:(都填满平原方向的情况下,无需担心宽度影响) (在1-2个方向里取平均) 是对照者207%的伤害
填满平原的2个方向:22.7组织度每小时
说明:和预想中的一样,非常的贵,强也是真的强。贵、但是好。不要看上去以为突破低,实际上单位宽度的突破和编制1B是一个水平的,都是相对高的水平。
编制2B:1941-Type-K
对比Mot-1940,是327%的单位宽度成本
进攻总伤害:(都填满平原方向的情况下,无需担心宽度影响) (在1-2个方向里取平均)是对照者345%的伤害,
填满平原的2个方向:20.8组织度每小时
防守总伤害:(都填满平原方向的情况下,无需担心宽度影响) (在1-2个方向里取平均) 是对照者255%的伤害
填满平原的2个方向:28.1组织度每小时
说明:更贵、但是更好。虽然一味提升质量会降低数量,但是这种少量精锐打起来是很爽的
编制3A:1939-Type-L
对比Mot-1940,是264%的单位宽度成本
进攻总伤害:(都填满平原方向的情况下,无需担心宽度影响) (在1-2个方向里取平均)是对照者225%的伤害,
填满平原的2个方向:14.3组织度每小时
防守总伤害:(都填满平原方向的情况下,无需担心宽度影响) (在1-2个方向里取平均) 是对照者189%的伤害
填满平原的2个方向:21.6组织度每小时
说明:这个就是之前我经常用的42宽的45宽变种,但是走的不是优势火力右左,而是左左
编制3A:1941-Type-M
对比Mot-1940,是280%的单位宽度成本
进攻总伤害:(都填满平原方向的情况下,无需担心宽度影响) (在1-2个方向里取平均)是对照者286%的伤害,
填满平原的2个方向:18.2组织度每小时
防守总伤害:(都填满平原方向的情况下,无需担心宽度影响) (在1-2个方向里取平均) 是对照者227%的伤害
填满平原的2个方向:25.9组织度每小时
说明:升个炮和底盘
编制4A:1939-Type-N
对比Mot-1940,是93%的单位宽度成本
进攻总伤害:(都填满平原方向的情况下,无需担心宽度影响) (在1-2个方向里取平均)是对照者95%的伤害,
平原的2个方向:6.4组织度每小时
防守总伤害:(都填满平原方向的情况下,无需担心宽度影响) (在1-2个方向里取平均) 是对照者120%的伤害
平原的2个方向:12.8组织度每小时
说明:这个东西也是临时编出来给人海战术的,低价编制,
比较起42宽的Mot-1940的确更便宜了一点点,防御时伤害也更高,更适合守河流,组织度更多、总HP多得多。但是突破太低了点,只能防守不能进攻,
算是比较失败的,可能不如换成14或19或28宽的其他摩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