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檀道济
檀道济

檀道济(?—公元436年)高平金乡人(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檀道济幼年父母即丧,由檀韶和其姐抚养成人。东晋元兴三年(404年),跟随同乡刘裕讨伐桓玄。义熙六年(410年),又担任天门太守讨伐卢循。檀道济身先士卒,屡立战功,不断升迁,任冠军将军。义熙十二年(416年)八月,刘裕北伐后秦,檀道济与王镇恶一同担任先锋。十月,檀率军攻占洛阳。次年,率军北上山西,作战不利,转而南下攻克潼关。八月廿三,檀随同王镇恶攻克长安,灭后秦。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死,檀道济辅佐刘义符即位,顾命大臣。次年,北魏南征,檀道济往救,魏军闻其名即退兵,檀道济率军追击,不料粮道被断,被迫退兵。元嘉元年(424年),权臣谢晦、徐羡之废刘义符,改立其弟刘义隆。元嘉三年(426年),刘义隆发动反击,任命檀道济总领军队,击杀谢晦,夺回了朝政大权。
元嘉七年(430年),刘义隆出师北伐,任命檀道济总都督各路军事,不久宋军战败,粮草吃紧。檀道济军中有个兵士逃到魏营投降,把宋军缺粮的情况告诉了北魏的将领。北魏就派出大军追赶檀道济,想把宋军围困起来。宋军看到大批魏军围上来,军心动摇。檀道济却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当天晚上,檀道济亲自带领一批管粮的兵士在一个营寨里查点粮食。一些兵士手里拿着竹筹唱着计数,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魏军探子发现这一情况,立即报告主帅。魏将得到情报,以为前面来告密的宋兵是假投降,就把他们都杀了。其实,檀道济在营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盖着少量白米罢了。檀道济最终凭借“唱筹量沙”之计顺利退兵。
元嘉十三年(436年),刘义隆生重病,彭城王刘义康执政,担心檀道济会在刘义隆死后谋反,矫诏召檀道济入朝。结果檀道济一到建康,就被刘义康逮捕。檀道济被抓时,狠狠地把头巾拉下摔在地上,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最后,檀道济与其子十一人,及薛彤、高进之等亲信将领都在建康被处死。消息传到北魏,魏军将领弹冠相庆:“檀道济一死,南方就再没有可畏惧的人了!”后来北魏曾南征至长江北岸的瓜步,宋文帝刘义隆登石头城北望,面有忧色,长吁道:“如果檀道济还在,怎么会到这个地步!”。
统帅 B+
(檀道济征伐四野,所向摧破,於两世北伐,讨平寇逆,功实居多。及道济死,魏人喜曰:“吴子辈不足复惮!”)
武力 B+
(檀道济久经戎旅,身先士卒。)
军谋 B+
(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策。元嘉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 ,乏食不能进。于是道济夜唱筹量沙,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逼。)
智略 B
(檀公有干略,识大体。昔进洛阳,伐罪吊民之言,颇有可称。至于功高遭嫌,盖乃主弱之故耳,其为不免矣。)
内政 C
(檀道济尝俘四千余人,皆释而遣之。于是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甚众。)
魅力 B+
(檀道济以和谨致称,未有难御之气也。然立功前朝,威名甚重,朝廷素疑畏之。后刘义康收而戮诛,道济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