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白起

白起

白起(?—前257年),郿(今陕西宝鸡眉县)人,芈姓,白氏,名起,楚太子建之子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孙起。白起善于用兵,事奉秦昭襄王。公元前280年,他攻打楚国,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次年(前279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都,楚顷襄王逃离郢都,避难于陈。秦国以郢都为南郡,白起受封为武安君。公元前274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魏将芒卯败逃,掳获韩、赵、魏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
公元前262年,秦国和赵国因韩国的上党郡发生冲突,双方战事逐步扩大。廉颇坚守不与秦军交战,让赵孝成王感到不满。这时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到赵国施行反间计,赵孝成王便派赵括接替廉颇。
秦昭襄王得知赵括担任主将后,暗地里派白起接替王龁担任主将,并且严令军中不要走漏消息,否则格杀勿论。赵括接任主将后,主动出兵进攻秦军,结果被白起实行计策击败,并切断赵军的粮道,将其团团包围。等到赵军主力断粮四十六天后,赵括亲帅精锐士兵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国士兵四十万向白起投降。白起用欺骗的手段,命手下士卒将赵国降兵活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士兵240人放回赵国报信。
长平之战后,白起亲帅大军攻打赵国首都邯郸,准备一举灭亡赵国。韩、赵两国大为恐慌,向秦国割地求和。范雎担心白起功高影响自己的仕途,劝说秦昭襄王答应韩、赵两国求和。秦昭襄王听从范雎的建议,双方于正月停战,白起得知此事后与范雎产生矛盾。
后来赵孝成王违约不割地给秦国,秦昭襄王便准备再次进攻赵国。白起劝说昭襄王不要在此时出兵,但昭襄王不听,结果秦军遭到赵军的奋起反抗,没有收到任何成效。
秦昭襄王想让白起挂帅,但白起称病不出,并劝说他不要继续下去。昭襄王大怒,反而加派兵力包围邯郸,最后死伤人数很多,也没有攻下。秦昭襄王恼羞成怒,免去了白起的官爵,将其贬为普通士卒,命其离开咸阳,但由于白起患病,没有立即动身。过了三个月,前方秦军战败的消息接踵而来,秦昭襄王更加愤怒,便命人驱逐白起。白起走出咸阳西门十里路,到了杜邮时,范雎对秦昭襄王说:“白起迁出咸阳时,很不服气,而且口出怨言。”秦昭襄王就派使者赐给白起一把剑,命他自尽。白起仰天长叹道:“我到底有什么过错竟落得这般结果?”过了一会说道:“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投降的士兵有几十万人,我用欺诈之术把他们全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了。”白起随后自杀。
白起被赐死后,诸侯列国都举杯庆贺,而秦国人都同情他,便自发在咸阳为其修建祠堂。到秦始皇时追念白起的战功,封其子白仲于太原。
统帅 S+
(武安君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以烧夷陵,再战南并蜀汉。又挫魏、韩而攻强赵,北阬马服,诛屠四十余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身所服者七十余城,流血成川,沸声若雷,遂禽猎六雄,使秦并有基业。)
武力 B-
(武安君常称病。)
军谋 S+
(武安君料敌合变,出奇无穷,破城堕邑,不知其数。南折劲楚,北摧长平,专军并锐於伊阙,焚舟长驱於邓、鄢;赵军数十万众,分而绝之。观起之用兵,每以寡击众,取胜若神也。)
智略 B
(白起谏秦王以释赵养民,待诸侯之变。抚其恐惧,伐其骄慢,遂可定天下。而秦王不从,反生兹恨,遂赐剑死於杜邮。)
内政 D
(白起或未知政务。)
魅力 B
(武安君威灵振古,术略超时,播千载之英风,当六雄之鲸敌。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诈而坑赵卒四十余万,岂徒酷暴之谓乎?竟以纤介之过,赐死杜邮,未免为古今所叹矣。审其遗言,或为鸣哀之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