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笔记

2022-08-13 00:51 作者:不可执一而论  | 我要投稿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表现和特点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①原因

1.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瓦解了自然经济。

2.西方侵略战争,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

4.统治者思想的转变(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

5.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的经济联系。


②表现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使传统手工业部门遭受重大打击。

2.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3.近代机器生产开始出现使得外资经济、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陆续兴起。


③特点:

生产方式的改变;

产业资本构成的变化;

主要生产部门的变化;

新兴社会阶层的出现;

生产管理方式和制度的改变;

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


影响:

(1)自然经济的解体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从而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2)自然经济的解体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商品化的程度提高,但是中国经济同时也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3)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根本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的解体也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①“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 90 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掀起的一场运动。


②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③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④代表:中央一奕䜣;

地方一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⑤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在用官督商办,对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⑥结果: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⑦失败原因.

1.单纯引进西方技术而不变革落后的制度;

2.洋务派力量分散,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难成大业;

3.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走上富强道路,阻挠中国掌握先进技术。


⑧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促进工业近代化:洋务派首先在中国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来创办民用工业,开启了近代化的先河。

2.促进技术近代化:引进了西方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积累了管理经验。

3.促进军事近代化:创建了新式海军,为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4.促进教育近代化:创办新式学堂,奠定了新式教育的基础;选派留学生,开留学风气之先河。

5.促进思想近代化: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近代化思想,冲击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思想的权威地位,是鸦片战争后思想界的一大进步。

6.外交上:洋务运动促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洋务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7.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评价

(1)积极作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 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局限性:只学习西方的科技,不改变中国的制度, “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发展阶段

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曲折发展、日渐萎缩等几个阶段。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推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主要有: 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二是外国在华企业的利润诱导中国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三是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客

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甲午战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进一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扩大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所需的市场,并且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制,故在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2.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实业救国”思潮、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因素促使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春天”。


③1927~1936 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 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使得这时期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在沦陷区的破坏和掠夺、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实行的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使得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④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处于破产的边缘。

美国商品的排挤、官僚资本的压迫和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的不断增加使得中国民族工业处于破产的边缘。


(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①从企业的产生看,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直接过渡到机器大生产的,而是在列强入侵中国破坏了正常的社会发展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国外购买机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起来的。

②从经济结构看,中国民族工业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因此投资的领域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主要是纺织工业。

③从工业的地区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原因是这些城市多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据点,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 ④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很落后的。

⑤从企业产生的社会环境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斗争又有妥协,这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最重要的特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