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8.58 经院哲学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58、经院哲学
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官方哲学。它是以哲学的形式论证基督教教义的思想工具,被称为“神学的侍女”。在欧洲中世纪,天主教会取得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它取缔了一切非宗教的意识形态,也使一切意识形态都为宗教服务。在此条件下,哲学的对象和内容,已经由客观世界变成了天国,哲学家们也都是基督教会的僧侣。
经院哲学的论证对象是教义,教义被认为是确定的真理,是上帝的启示,是不可怀疑的。经院哲学的任务只是以理性的形式为教义作出各种证明和解释,编织一个“理性”的体系。这种超自然的对象和纯粹辩护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方法只能是一种纯粹抽象的逻辑推理,是一套烦琐的概念游戏的诡辩。经院哲学是“烦琐哲学”的同义语。
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反映到经院哲学内部,形成了正统派与非正统派。正统派一般是唯实论者,他们坚决维护教义,同教会完全一致。非正统派一般是唯名论者,他们反映社会上新兴力量的愿望和要求,经常与教会发生分歧和冲突。两派斗争的焦点集中在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上,因为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观点直接关系到对正统教义的态度。同时,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斗争也具有人类认识史的意义。怎样理解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古希腊罗马哲学遗留下的一个重大的哲学难题。由于亚里士多德在这个问题上的迷惑,使他的思想充满了混乱,经院哲学家们继续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几个世纪的争论。当然,经院哲学的性质和时代的局限使它不可能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但却比古希腊罗马哲学有所前进。经院哲学是古代哲学和近代哲学之间的桥梁。后期经院哲学非正统派的唯名论已经提出了解放哲学、提倡理性的要求。
经院哲学产生于九世纪,十一世纪形成,十三世纪发展到顶峰。十四世纪以后,随着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发展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兴起,经院哲学日益没落,成为资产阶级思想家批判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