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23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
北京外国语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国际商学院)学硕
新祥旭导读:本文包含 北京外国语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考研经验、参考书、报录比、分数线、招生人数、复习规划、复试内容,如果备考需要帮助,我们可以提供。
Why北外?
本人本科就读上海双非院校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学过微观经济学和管理学。如下内容为本人个人经历,仅供参考。真正的学习方法,大家要自己摸索。
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你现在一定对于现在的选择十分困惑和纠结,作为过来人我感同身受。要不要考研?要考哪一所?这所学校往年上线状况如何?我可以上吗?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会在未来的一年中时时刻刻萦绕在你的脑海中。但我希望你能够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会有哪怕一点点的安慰,那也不失是你寻求焦虑心情的安抚和对未来选择的慰藉的挣扎努力。
首先,为什么选择北外?抛去一切类似于年少的梦还是未实现的遗憾等等浪漫色彩来说,从实际的看,如下几点我相信你会十分心动:
北京+211。如果你看到了这篇文章,那么说明你在犹豫是否考虑北外或是已经决定但是内心还是犯着嘀咕。我相信对于每一位选择北外的人来说,本科可能极大程度上要次于北外,那么挂着211和“外交官的摇篮”的称号绝对是引人注目的招牌。对于未来就业、考公、选调、或是进外交部都是底牌。管科考研的情况日趋激烈,但像北外这种商科不弱、外语助持的复合背景下,就业实习顶呱呱的事实下,每年“过国家线就要”的情况,我认为没有其他理由不选择她。放眼其他211或者诸如北京这类城市我觉得北外性价比极高。
专业课难度中规中矩。如果选择北外国际商学院的管科,初试通常是微观经济(必考)+管理学 or 统计学(二选一)。商科的同学们本科一定学过这些课程,所以说上手也不是很难,若是有同学跨考的话,那我推荐选择管理学,毕竟背就完事了。而且复试的科目也是管理学,会对后期准备减轻不少负担。详细的专业课备考内容我会在后面介绍。
上线情况很好。2019年之后,北外国商对管科进行了初试科目调整,所以说收集到19年之后的录取数据才具有可信度。
2019年管科录取情况(2019年管理学一区国际线345分)
从2019年学校公布的录取情况来看,“过国家线就要”。
2020年管科录取情况(2020年管理学一区国际线345分)
从2020年学校公布的录取情况来看,“过国家线就要”。
2021年管科招生网情况
2021年管科初试分数情况(2021年管理学一区国际线341分)
2021年管科拟录取情况(2021年管理学一区国际线341分)
从2021年学校公布的录取情况来看,刷了1人,虽然不是“过国家线就要”,但从复试分数看,估计是复试没有表现好。
2022年管科招生网情况
2022年管科录取情况(2022年管理学一区国际线353分)
从2022年学校公布的录取情况来看,“过国家线就要”,并且录取人数远多于计划招生人数。
2023年管科招生网情况
2023年管科录取情况(2023年管理学一区国际线340分)
还是那句话,“过线就要”。
怎么准备?
1、用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初试
【美】平狄克等著:《微观经济学》第8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英文版-第7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贾俊平等编著:《统计学》第7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
【美】罗宾斯等:《管理学》第1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英文版-第1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2月)。
复试
【美】平狄克等著:《微观经济学》第8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英文版-第7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美】罗宾斯等:《管理学》第1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英文版-第1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2月)。
复试形式:
中文笔试、中英文面试
(PS:这是疫情之前的官方通知,就今年第一年线下复试来看,复试科目只限制在管理学并且没有笔试)
准备过程:
微观经济:
管理学:
试卷样子:
写在最后:
微观一定要理解,理解之后。无论是推导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还是论述题,都很容易。英文题尽可能少一点语法错误和专业名词的严谨性表达,会是加分项。历年真题要仔细认真掌握,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极大。
管理学,没有技巧,纯背。但是背也要有方法,自己一定要记住每个章节的框架,不光要背内容,标题和题目也一定要对应记牢。犄角旮旯的知识也要看,尤其是英文。今年出来的employee involvement ,平时大意了没注意,我完全没印象,导致丢失五分。所以要注重专业术语英文。尤其是参考书上也出现的英文。课后题可以看一看,没必要背。
再者,根据我今年数学稀烂的经验,衷心地建议大家一定要把数学搞好,不好很拉分。多做几套专业课模拟题,会在考场上得心应手。
最后这几句可能矫情,但确实是我内心的真实感想。
每个宁静的清晨都记录着我们勤奋的身影,每个深黑的夜晚都见证着我们一天的成长。写过的每张草稿纸都是我们书写梦想的痕迹,背过的每个内容都让我们离目标更进一步。
我也无数次做题做到崩溃,无数次感觉自己坚持不下去。尤其是当十一月份数学只能考60来分的那种绝望,专业课背了五六遍感觉还是不踏实的时候,感觉世界在和我开玩笑。好在自己厚脸皮,一直坚持了下来。
“遇到的人、经历的事都是财富,亲切感和成就感一样重要”,每一个产生联系的人,每一次五黑和踏浪的凌晨,好与不好,发生过,都是成长的痕迹。这些痕迹可以源于种下的花(成功),也可以源于拔出的钉子(失败),不论快乐、喜悦、愤怒、敏感、嫉妒,至少在种花和拔钉子的循环里,这四年都是往上走的。以后还会有无数个这样的四年,甚至从长期看,这四年也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波动与循环,未来总有结构性问题和总量矛盾交织,但对应的,也总有解决问题和遇见缘分的美好在不断循环。对个人来说,这样的微观人生周期恐怕比宏观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还要复杂,但能身在其中,我仍然感觉,万分兴奋,亦万分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