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下组合升级
年底了,事有点多,更频降了点。
大家见谅。
1.0
今天翻雪球的时候,偶然间看到有人对市场分析师的吐槽。

这段吐槽应该针对炒股。
不过,有一句话挺有意思“我第一次知道跌20%叫波动。”
为什么有意思?
因为就网叔了解,宽基沪深300每年最低都有20%左右的波动……
不信的看下图:

20%的波动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如果你一次性买入沪深300,点背买在全年最高点的话,一年最低也能跌20%。
事实上,从图上看,20%还是波动最小的那几年……
那么可以精准地买到一年的最低点吗?
很难。
首先,如果不出现极端低估的情况,短期看估值波动是没用的。
我们看过去一年沪深300的变化:

2021年初,高点砸下来的时候,沪深300的估值走势和价格走势基本是吻合的。
但是过了这个阶段,估值和价格的若即若离感就出现了。
若不是极端低估,或者极端高估,基金持有的股票的业绩影响就会出现,估值的参考性就下降了。
另外,跌了不代表不会继续跌,涨了,也不代表不会继续涨。
短期想参考估值赚快钱,就是“缘木求鱼”,做梦!
看估值赚钱有价值要基于长期投资:

如果你有一个长期的投资计划,
在确定一个宽基指数长期向好的前提下(沪深300就是国运长期向好),
过去7-10年,估值百分位30%分位下逐步建仓。
过去7-10年,估值百分位70%分位以上逐步卖出。
中间过程,就是持有不动。
或者没有机会买入的话,就是耐心等待。
长期看,沪深300年化10%还是能跑出来的(历史回测无脑每月定投大概6%左右)。
2.0

后台有朋友留言……
网叔没有一个亿。
所以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认真想了一下,给点网叔自己的见解和“如果”。
有一个亿,如果不发生改天换地的灾难,这辈子大概横竖都不会愁花钱了。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事是守住财。
大方向上,我们能投资的资产主要是:股债房
网叔的配置考虑:
房,我会选择拿3500万左右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搞套不错的房产。
全球范围看,除了日本(出现过永垂不朽的大崩盘),大部分国家的房产长期都是温和上涨,大概5%。一线城市核心地段,保值属性比较高。
股,我会配3000万左右的权益类资产,优质的基金和股票,长期拿着。
不管是股票基金还是股票,本质买的是一个公司的所有权。一个国家最优秀的公司,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国运。
货币贬值,只要国家经济向上,长期也不会受影响。
债,配3000万左右偏债类资产,比如国债、债券基金、年金险等。
非持有单个大额信用债,债的最大风险是货币大贬值,最大的好处的风险相对较低(不直接买信用债),对操作要求低。同时,也是跟股票做对冲,股债的回报率往往互为交替。
流动资金,500万左右,放货币基金和银行存款。
网叔属于闲不下来的人,只要活着就喜欢做事,让自己活得足够精彩,有成就感。
做事,只要做出价值,长期看赚点平时花的小钱是容易的。
所以1个亿基本不太会动,准备500万流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就可以了。
3.0
最后,进入正题谈一下组合的情况。
众所周知,现在网叔的几个基金组合,在升级投顾……
这个升级,让网叔有那么点犯难了。
过去网叔建组合的思考:
在自己看好赛道和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上,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位置,慢慢定投。
所以过去一年出现互联网的大回调,也没太大的心理波动。
有仓位控制,有定投建仓,也有子弹留用。
体验不一定好,但一定有理有据。
现在升级成投顾,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首先大方向上,要从定投型组合变成了配置型组合。
玩法完全变了。
配置型组合最大的特点是,一次性建仓。
这就增加了犯错的成本,如果买入的位置不当,资产可能经历较大的损失,而且没有多余的钱慢慢补仓,向下摊平。
为了降低潜在的损失,配置型组合一般会采用分散配置的思路,即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基金均衡配置。
均衡配置是双刃剑,发生大幅回调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预期收益不会特别“夸张”。
当然,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是利大于弊,只要组合不过于激进,控制好回撤,投资体验会好很多。
我们组合,在部分平台虽然已经成功升级成投顾。
但投顾发车,短期网叔还是会谨慎斟酌,在正式发车之前,会找找更好的解决方案应对。
所以,想跟车的朋友,还是得再等等。
PS:过去投的实盘,网叔最近没操作过,有操作会写文章告诉大家。

网叔:资深投资人,长期创业者。独立,理性,深度思考。热爱钱更在乎良善。闲来聊两句常识,骂几个混蛋,喝两杯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