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格沃茨之遗一周目通关不吐不快
作为国内刚出版凤凰社时入坑的遗老,玩霍格沃茨之遗的心路历程简直是过山车,通完后百感交集,想来想去还是忍不住吐槽一波。
满分是100分的话,游戏刚放出预告时我对它的期待只有40分,因为早期的预告和实机演示卖相实在是不太好。规格实在称不上多高的画面,看上去大而空的地图,再加上小说改游戏的debuff,当时我和很多人一样是唱衰的。
而刚进游戏的前三小时,我心里对它的打分直接从40飙到90了。城堡地区真的跟小时候看书脑补的相差无几,电影里出现过的场景完全还原了电影,没出现的场景也尽可能还原了小说。拉文克劳门口那鹰(选的鹰院,因为喜欢蓝色),地下厨房门口画像的梨,巨怪跳芭蕾的挂毯,奖杯陈列室,天文塔,海格小屋,新生入学的地下港口,幽灵过诞辰的舞厅……我前三小时几乎没做任何任务,就是在城堡里乱逛,童年记忆疯狂复苏,随便一个名场景我居然都能想起有谁在这里发生过什么剧情,加入了在电影里缺席皮皮鬼也是意外惊喜。而且城堡还不只是“大”和“还原”,里面的设计密度也不低,各种轻度解谜和通过阿拉霍洞开实现的锁钥设计都恰到好处,去年开荒老头环的时候我都没这么强的探索欲望。
推了一点主线,到霍格莫德的时候更是惊喜,原作里提到过的店应有尽有(至少我能记起来的都有),能去猪头酒吧看猪头,能在蜜蜂公爵恰糖,能去佐客笑话店整蛊,各种实战指南书页也都是原作里的场景或物品,沉浸感比环球影城强了十万甚至九万倍。至于另一重要场景禁林……当时感觉就是中规中矩,没有想象中的危机四伏的感觉,主要的怪也就是蜘蛛、巨怪、黑巫师,人马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以为要打一架结果也没打,但总的来说还可以。
然后我就兴致勃勃地推主线推直线,解锁骑扫把后迫不及待地满世界转悠,我以为城堡和霍格莫德的精彩和沉浸体验只是个开始……然而这基本上就是结束了。
(以下微剧透)
首先说主线,总得来说中规中矩,围绕上一任古代魔法继承者的线索展开,发展和转折全都在玩家意料之中,因为演出的问题有些很让人出戏的生草场面但也可以接受。本来也没对主线有多少期待,毕竟大部分优秀的开放世界游戏光把主线拿出来的话也未必精彩,支线质高量足就可以了。
然而支线……只能说是挺失望了。
本作支线分三种:一种是教授们的课后作业,学咒语,必做,没什么可说的;一种是有长线剧情的长支线,围绕三个主要的同学npc展开;一种是开放世界里接的小任务,短剧情。完成作业才能学咒语,所以必做,没什么可说的,重点是后面两种。
三条长支线分别围绕三个同学娜娜、帕比和塞巴斯蒂安展开。娜娜的支线主要就是拉着主角扫黑除恶,当然基本上出力的只有主角,娜娜基本边缘ob,非常白开水;帕比的支线突出一个动保,19世纪的巫师搞动保也确实挺神奇的了,看到帐篷里的龙以为终于能打龙了,结果嘿,不好意思,龙是要保护的,你不但不能打还要把它的蛋还给它……越做到后面越无聊,满脑子只剩“这条线咋还不结束”。
唯有我们的妹控魔怔人好兄弟塞巴斯蒂安的支线是真的算得上扣人心弦,不但能学到大伙最爱的啃大瓜,还能从近距离观看一个仗义又热爱家人的少年是如何步入黑魔法歧途的。由于开荒的时候没看任何剧透,我是真的迫不及待地想看好兄弟和他妹妹最后能落个什么结局。然而这本来挺不错的支线最后收尾却有点莫名其妙,好兄弟和叔叔各自来了一段迷惑操作,迷惑操作之后是迷惑对话,最后结局只能说是凑凑合合,差强人意。
至于那些分散在世界各处的小支线,属实是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导致这个现象的不仅是因为小支线的剧情非常水,更是因为整个游戏的驱动力是欠缺的。
众所周知,开放世界rpg游戏通常都有两大探索驱动力:剧情和角色构筑。角色构筑包括获取更好的装备、更强的技能、更多的钱、更牛逼的道具等一切能对角色造成正向增益的东西,然而霍格沃茨过于简陋的角色构筑实在撑不起激发玩家探索欲的任务。所有装备只有三个属性——攻防血,什么暴击、出血、毒伤、元素增益、套装效果啥的一概没有,而且装备只要获得一次就能永久获得幻化外观。考虑到这个ip的受众广度,降低角色构筑门槛固然是好事,但简化到这个地步甚至连探索大地图毛装备的欲望都没了。装备强化基本不需要,只要跟着剧情走保准能捡到够用的;装备附魔特性加成看上去种类很多,但能产生的构筑无非就是咒语增伤暴力流和咬人甘蓝流;天赋树构筑简单且收益很大,然而点完黑魔法后我整个人就进入贤者状态了,清杂兵就是钻心剜骨加诅咒然后啃大瓜连锁清场,而由于本作战斗系统过于简洁,其他咒语的增幅其实并没有衍生出什么新的构筑,连招组合用来用去比较好使的也就那么几种,大幅削弱了多周目游玩价值。
然后是地图探索,城堡和霍格莫德的沉浸式还原让我对这整个魔法世界都充满期待——然后越玩就越是烦躁。探索完禁林,剩下的那些村庄聚落突出一个复制粘贴,也没嵌入多少能让人觉得“很魔法”的要素,玩到后面就是到一个村庄——开飞路粉传送——领任务——撬锁摸金——拍屁股走人,一秒都懒得多待。清单项更是折磨,把收集品拆成书页、雕像、镜子、箱子、蝴蝶、月亮、古代魔法点,然后像撒芝麻一样往大地图上一撒,穿插几个千篇一律的梅林解谜,讲真ac2收集羽毛都比这强啊?好歹收羽毛的路上我能领略文艺复兴景观,而霍格沃茨的大地图的景色真就是千篇一律,前期几个小时的新鲜感一旦过去剩下的就只有枯燥。本作怪物的构成也相当简陋,近战妖精远程妖精刺客妖精法爷妖精,杂兵黑巫师刺客黑巫师决斗者黑巫师大只佬黑巫师,大蜘蛛小蜘蛛毒蜘蛛钻地蜘蛛,然后就是连亚种都没有的泥怪、狼、阴尸,以及让战神4直呼内行的动作模组完全一致的换皮山怪,所有怪的实际种类两只手就能数清。高重复度的怪+平板的装备构筑+千篇一律的连招复读……哪怕你多来点地形杀,多来点场景交互也行啊?
缺乏扣人心弦的剧情,缺乏角色构筑的驱动力,没有紧张刺激的战斗,等沉浸式体验魔法世界的新鲜感过去后,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东西也就暴露出来了——没错,就是满篇的zzzq。
来自瓦坎达——啊不乌干达的非裔闺蜜娜娜,以及至少占了学生总数三分之一的深色人种,无数次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在十九世纪的英国。还有我们的动保小可爱娜娜,说实话你在游戏里搞动保无所谓,原作里海格也动保,赫敏还呼吁提高家养小精灵待遇,但既然搞动保咱就别双标啊?看到龙丢了蛋就去给它送还,看到毛球渡渡鸟猫狸子之类的就一个劲喊好可爱好神奇,然后路上遇到野狼杀完之后看都不多看一眼,主角杀泥怪杀蜘蛛后还会自言自语“世上又少了个恶心的东西”——合着报不保护全看颜值咯?尤其是把动物吸到袋子里这事,本来是游戏里常见的抓魔宠系统,非要美其名曰“保护”,吸收的时候超出距离也要说成是“超过保护距离”,最生草的是抓太多了还能到动物店里一百二一个卖掉,真就灵活动保呗?
当然还有总是冷不伶仃出现糊你一脸的lgbt要素,相信所有玩过的小伙伴都被三把扫帚老板那沙哑的男中音吓了一跳,十九世纪的相对封闭的巫师社会里的跨性别者,有种用鞭子通关法环的美。更搞笑的是制作组塑造这位跨性别者的手法之粗暴,在见到他(她?)前通过npc的话反复告诉你他人有多好多强,见到他后在他的支线任务里让你搜集他和学生的信件,通过信件内容告诉你他法力高强心地善良还是魁地奇高手……总之就是各种美好的标签一通乱贴,然而整个游戏里他既没有和主角并肩作战过也没有什么动人的关键剧情,整个角色都是扁平的,让人玩得莫名其妙。更别提还有带你解锁梅林试炼的女通老太太,娜娜支线里救的男通情侣以及他们的肉麻情书……这些npc都没有任何塑造,没有任何实际的剧情或行动让玩家对他们产生情感连接,纯粹都是完成zzzq任务的工具人。原作里女高中生罗琳花了大量笔墨描写纯血巫师的歧视问题,家养小精灵人权问题,巫师和麻瓜的潜在摩擦等等,这些能映射现实且深入读者人心的现成素材不用,偏要往lgbt上硬靠,切割女高中生也不是这么切割的啊?
最后总结,完整体验了霍格沃茨之遗一周目并清了大部分支线后,感觉就是……凑凑合合的60分吧。对原作的还原主要集中在城堡和霍格莫德地区,前几个小时的体验非常完美,完全是梦中的霍格沃茨的样子——然而新鲜感淡化后,大地图的枯燥、支线的敷衍、清单项的简陋、副本的重复等问题就无法忽视了。作为粉丝向作品多少沾点虎头蛇尾,作为开放世界罐头又太过乏味,我实在没法说出“能在一比一的霍格沃茨里遨游就值回票价了”这句话,建议还没入的等以后打折了再入吧。
最后插一句,对比各种装备外观后,个人认为最漂亮的打扮大概就是这一身了,钴蓝套


最后再吐槽一句:明明不论是原作还是电影霍格沃茨里都不缺帅哥美女的,怎么游戏里不但黑皮占比过高,连白皮黄皮都全是路人脸?真正称得上美女的只有草药老师,而算得上帅的好像只有好兄弟了,逼人搞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