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22】第七章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

2020-11-23 23:58 作者:躺坑老碧的学习瞎记  | 我要投稿

知识点如下——

第七章 思维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No.1:什么是思维(thinking)?

书上定义——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主要表现在——

概念形成、

问题解决和决策等活动中。

 

思维与感觉、知觉、记忆的区别——

感觉、知觉是直接接受外界的刺激输入,并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初级的加工;

记忆是对输入的刺激进行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

思维是对输入的刺激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它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问题。

 

思维与感觉、知觉、记忆的联系——

思维离不开感觉、知觉、记忆活动所提供的信息;

在大量感性信息的基础上,在记忆的作用下,人们才能进行推理,作出种种假设,并检验这些假设,进而揭示感觉、知觉、记忆所不能揭示的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思维的结构——

基本构建单位:概念、表象、动作等;

思维过程体现:推理、问题解决、决策等。

 

思维的特征——

A.概括性——

定义: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作用——

使人们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和对事物的直接依赖——

a.扩大了人们认识的范围;

b.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了解;

——概括水平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

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

 

影响因素:概括是随人们认识水平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就越高。

 

B.间接性

定义: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作用——

使人们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

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

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义:思维认识的领域要比感知觉认识的领域更广阔、更深刻。

 

C.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定义: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表现——

思维活动常常是由一定的问题情景引起的,并表现为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思维不是简单地再现经验,而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重建的过程。

 

二、思维的种类

A.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a.直观动作思维/实践思维——

定义:通过实际的操作解决直观具体问题的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

发展阶段:3岁前的幼儿只能在动作中思考,他们的思维基本上属于直观动作思维,动作停止,他们的思维也就停止了;成人有时也要运用表象和动作进行思维,但这种直观动作思维要比幼儿的直观动作思维水平高。

 

b.形象思维——

定义: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

作用: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定义:当人们面对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

作用:人来思维的典型形式——学生学习各种科学知识,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都要运用这种思维。

 

B.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a.经验思维——

定义: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

局限性: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这种思维易产生片面性,甚至得出错误或曲解的结论。

 

b.理论思维——

定义: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特点:往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

 

C.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a.直觉思维——

定义:人们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

特点:快速性、跳跃性等。

 

b.分析思维/逻辑思维——

定义: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做出合理的结论。

 

D.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a.辐合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

定义: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合乎逻辑的结论。

特点: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

 

b.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

定义: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特点: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产生多种答案、结论或假说,但是哪种答案最好,则需要检验。

 

E.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

a.常规思维/再造性思维——

定义: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特点:创造性水平低,对原有的知识不需要进行明显的改组,也没有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

 

b.创造性思维——

定义: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特点: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知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集合,它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想象等。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22】第七章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