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点在庙会走失
庙会因为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久而久之,“庙会”演变成了如今人们节日期间,特别是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在河北的很多地方的农村也一直流行,除了一些娱乐项目(杂技、歌舞、京剧等)主要还是以日常使用的小商品为主。

农村的庙会一般会持续至少一周的时间,一般以乡镇的所在地为举办地,因为需要大量的场地,举办的季节也一般是春季,然后附近村子的老百姓汇集于此买卖所需,热闹的时候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水泄不通。
在风的记忆里就有很多和庙会相关的片段,除了那熟悉的卖糖葫芦的叫卖声,还有那热乎乎的吊炉烧饼,印象最深的还是幼年和妈妈一起去庙会,差一点在庙会上走失。

80年代的农村很少看到汽车,国道上偶尔跑着的汽车也基本是统一的绿色的吉普车。一辆一辆除了车牌号不一样,外型几乎也没有两样。那是据说学开车的人一边学开车,一边要学修车,因为车子坏的概率比较大。所以那时的驾驶员都是修车的好手。

而普通老百姓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二八的自行车,平时骑着自行车去地里干活,到附近的村子串串亲戚自行车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风记得有一年庙会,妈妈就骑着自行车带着风去距离自己家5公里以外的牛驼镇赶庙会,由于庙会上人太多,推着自行车赶庙会几乎不可能,所以当时都是需要在庙会附近的周边将自行车花钱存起来。一般费用不贵5毛钱左右,郭德纲相声里讲过在存自行车的地方要存汽车就是基于这样的生活体验。

妈妈存完自行车后就拿着存车牌带着风去逛庙会,庙会上的商品丰富多彩,玲琅满目,风很少见到这样的场景,感觉什么都很新鲜---为什么会有红色的金鱼?为什么唱戏的人画了很白的脸?..............开始还好,妈妈一直拉着风的手,怕风走丢。不知不觉中他们就来到了很多人聚集的地方,人挨人,人挤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妈妈一个不留神风就被挤离了她的视线,这下可把妈妈急坏了,她一边在人群里挤来挤去找人,一边喊风的名字,结果还是没有找到风。
此时的风也是惊慌失措,哭着喊着找妈妈,可是人太多,感觉和妈妈的距离越来越远,情急之下,风突然想到妈妈回家的时候一定会回去找自行车,于是自己呢就凭着印象回到了存自家自行车的地方,一看自行车还在就安心了,因为可以判断出来妈妈还没回来。于是他也只能在此地等候妈妈,那是都没有电话,所以当时的困难可想而知。
估计妈妈当时是在到处找风,据妈妈说,当时都找了大喇叭广播,播放寻人启事。结果也是一无所获。她也没想到在风会在存自行车的地方等妈妈,妈妈见到风,喜极而泣,以为会就此失去了风,风此时表现的很冷静,还打趣的安慰妈妈,“没事的,我这么聪明,丢不了。”

农村的人,就像乡间路边的小草,也有自己梦想,也有自己的倔强,更有自己顽强的生命力............,生活的苦难只会让他们更加的清醒,更加的坚强,更加的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