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没资格谈流浪。

2023-06-22 17:15 作者: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  | 我要投稿


◼️ 我是在旅途的间隙读完凯鲁亚克的,在安静又呼啸的晃荡电车里,在穿越几座城市的铁路线上,在拥挤喧闹的人群中,在烟花爆裂在头顶的瞬间,在细细碎碎的雨中。起初,它只是一册长久地放置于案头的,有着嬉皮士模样的书本,在忙碌离家的最后被匆匆塞进手提袋中。只因为漫长的飞行令人乏味,只是考虑到酸涩的眼睛和疲惫的肩颈无法再承担任何与电子设备的交流,凯鲁亚克和他的化身雷蒙德就进入了我的旅途:当他跳上一列驶向圣巴巴拉的火车时,我正启程前往几千公里外的另一个国家;当他坐在米尔维亚街的一把漂亮的旧摇椅上读《金刚经》时,我正站在稻荷神社与清水寺的佛塔面前,抬头仰望着停在夕阳与塔尖交汇处振翅的乌鸦;当他在塞拉山的马特峰上因悬崖峭壁带来的死亡的恐惧而躲在石头后颤抖、懊恼又激动时,我穿过阴天的雾霭和雨珠,于634米的高空,眺望着整座沉闷、鲜活、整齐又无聊的东京。


◼️ 他说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差劲的流浪汉,但他的眼中却又有着钻石的光芒: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Ever youthful, ever weeping)。2016年时,我读《在路上》,看着迪安和萨尔一路搭车穿越美国,读着他们疯狂又自由的文字,借助酒精的狂欢和迷醉脱离世俗框架,在午夜时分醉醺醺地、摇摆地走在路上,爬上山丘,看远处,一片旷野之外的日光如圣母玛利亚的光辉一般,沐浴每一个沉醉的心灵。没日没夜地,凯鲁亚克的旅途成为二十岁的我最崇尚和向往的生活,但我的口袋里既没有钱,也没有与他一样足够洒脱的勇气离开大学,规矩的生活让我根本不可能挣脱任何日常秩序。我不是凯鲁亚克,我只是个普通家庭的普通小孩,他的流浪生活对我来说是如此奢侈,又如此不能碰触。就像是远处忽明忽暗的云,就如同生活中短暂出现的花火,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杰克·凯鲁亚克只能是现实生活之外的幻想与渴望。


◼️ 七年之后,《在路上》已经再版了数十次,我手边那本从二手市场买回来的册子虽已经破败不堪,却仍然放在书房中最显眼的位置,只肖抬眼,便像是看到曾经那个期待着自由与流浪的年轻人,于生活的无数个瞬间里抬头,期待朝阳的降临。时至今日,萨尔和迪安也好,贾菲和雷蒙德也罢,再读与《在路上》一样公路旅行题材的《达摩流浪者》,不是在闷热的多人宿舍,也不是湖边的钻红色凉亭里,而是在一场真正的旅途里,在一座东方城市的古迹中,一面游走,一面与杰克对话:“原来你说的修行,在森林里打坐,在高峰耸立中眺望,在禅宗的佛法中接受洗礼,都是这样存在的光景。”


◼️ “但我,却始终还是那个循规蹈矩的普通人,既无法麻衣草鞋流浪一生,也无法与现实社会相互割席。”


◼️ “我还是那个七年前的女孩,没资格与你一样谈流浪和自由。”


🥀

06/21/Wed.


没有钱的普通人

就不要谈理想、谈奢望

@TuTouSuo™️ 


文学、诗歌、绘画与任何精神层面的思考都是不切实际的非实用化的想象,如果要将这类论断继续深究下去,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经济支持,还与当时的教皇朱利叶斯二世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这些似乎都能够成为「金钱与艺术」相互支撑的有效佐证,而诸如梵·高、高更这样的理想化艺术家,只能是潦草地结束生命,活在生活温饱的桎梏和跳不出的窘迫中。


如此说来,货币确实是所有现代生活的开端,甚至是理应成为唯一的追求和向往,它是人类行动的统一评判标准,也是整齐且不容质疑的生活准则和界限——没有钱的人不可能享受生活,更无法拥有虚无缥缈的谵妄式的理想。所有的精神产物都只能借助更高的阶层,更殷实的财富获得,所以普通人就必须埋下头劳作,去做赚钱的活,停止热爱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毋庸置疑,这是社会中主流且不容质疑的框架体系,甚至它可以从任何一个结论中倒推反证其正确性——假使凯鲁亚克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材生,他如何能够成为格林威治村里的核心人物,如何能够在垮掉的一代里成为精神领袖。正因为他不是普通人,所以他可以横跨北美,可以看地平线那头升起的朝阳,可以宿醉后躲进随便什么睡袋中,可以不顾一切地流浪,直到圣诞节时回家落脚。与之相反,他的妹妹、妹夫必须承担房屋修缮费用,必须照顾刚刚出生不断啼哭的婴儿,必须赡养母亲,必须按时完成工作,必须为维持一个家而不断努力。


流浪是有代价的,所谓的艺术与自由都只能是生活中最为徒劳的活动,它们既不产生物质价值,也无法实现资本劳动的累积和再生产活动。在都市生活的秩序里,波德莱尔写的那些“由雾霭抚摸着的或太阳打着耳光的石块构成的风光”,根本就是些被认为是“狗屁不通”的玩意儿,本雅明笔下的浪荡子也将天然的具有精英主义和资本主义式的虚假浪漫色彩——所有妄图超然于现代生活之外来审视人类及其文化活动的角色,全都不符合实用与最大回报的价值,全都只能被定义为空洞无物的虚妄——因为它们从不创造货币和金钱。


甚至,诗人和艺术家的超脱与观察是被排斥和厌恶的。在街道上观察一名衰弱老人佝偻背影的波德莱尔是普通人的对立面,即使他看到的是在流动光景之下和个人凄惨现状的碎片亮面,是田园与反田园的对立,是在现代性的艺术之外,“喉咙被歇斯底里的大手掐住了”,都无法改变其自由灵动的思想过于浮华和虚空,使人无法获得实在感——钱呢?观察也好、思考也罢,它们可以置换为任何的货币和银行余额吗?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金钱实际上成了切割所有行动的尺码,甚至以“是否拥有金钱”,作为了普通人和其他群体区分开来的基础逻辑。若是进一步向下延伸,有钱的人被置于普通人的对立面,代表的是社会剥削与资源既得利益者的惺忪作态——这里有一大部分是艺术家、文化工作者、公共知识分子们;没钱却又不执着于赚钱的人也被排除出普通且正常的群体范围,在边缘化的路径中只得到“异类”的标签化判断,比如《宇宙探索编辑部》中的唐志军,或是在深夜翻译海德格尔的陈直。


于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悖论出现了。当人类在宇宙中诞生,因为使用工具与文化创造、独立思考而与其他所有动物相互分离之后,却又在物质与资本构建的现代生活中被异化为了一颗执着于赚钱的螺丝钉,变成了在工具理性的浸润中克制、冷漠、麻木,却又焦虑、不安、愤怒的存在。西美尔在《大都市与精神生活》中说:“现代精神越来越精于算计”,“在奔流不息的金钱溪流中,所有的事物都以相等的重力漂浮。”我们都成了生活在格子间里的劳动者,在劳动分工越发精细,都市成为一座秩序井然且毫无破绽的硕大的机器之时,每个人都只不过是它的零部件——一个齿轮、一颗螺丝、一片扇叶而已。


“普通人”,这是个体被物质生活、现代社会异化之后的词,与“小镇做题家”一样,代表的是一场极致的物化与客体化的生存方式正成为所有人的统一想象:在社会流动性逐渐降低,城市机器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下,唯有货币、唯有钱、唯有物质,才是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人的原因,而想要得到货币,就要加入劳动、获得劳动报酬,得到社会承认。


反过来说,这个社会不需要的对象,恰恰就是无法为社会工业机器创造利润的人。


比如凯鲁亚克这样的流浪者,比如波德莱尔这样的诗人,比如唐志军这样堂吉诃德式的荒唐的人,比如哈曼这样的浪漫主义文人,他竟然说:


“在自由的国度,超凡的莎士比亚的超凡的书页在时代的暴风雨中翻飞。”


现实是,莎士比亚到了二十一世纪,先是成为了最无用的诗人,然后再用他的十四行诗,坐实了精英身份,继而被抛弃出公众的话语体系。他的粉丝数,一定不如一个自媒体博主多。


因为社会不需要一个想要成为莎士比亚的普通人,它只想要一群想要好好赚钱、充满实用价值的普通人。在这样的现代生活里,我们根本没资格谈自由,没可能说理想,没道理去写诗,没意义仰望星空,没欲望成为一个达摩流浪者。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我们都成为了笼中困兽,埋头于生活。在谷雨实验室写的《一个农民工思考海德格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的文章中,陈直最后说道:“在流水线上,一个一个地干…不停地干,是不会让那个机器休息的,人也永远不会休息。”


旅途的最后,我与友人收拾行囊,电脑、手机、笔记本被装进了随身携带的背包中,因为在路上的每一刻,我都不得不处理来自移动终端中的碎片工作。当佛塔从山林中显现出模样,乌鸦振翅于夕阳之下,我的脚步穿行于数百年间的神社和鸟居之中时,手机都从未停止过振动。


它就在我的背包里,与那本翻出褶皱的《达摩流浪者》一起,极为讽刺地、安静地交错着、共鸣着。



杰克,说到底,我也不过是那物质生活中的凡夫俗子,不过挣扎在精神与金钱之中的普通人,是为了生计而不断奔波与努力的普通人。二十岁时我想要成为与你一样自由的存在,二十六岁时,我仍然只能望着你的生活而憧憬和向往。


我无法与你一样跳脱于社会框架与规则秩序去流浪、去追寻人生的真理与顿悟,但幸运的是,你与文学,与艺术,与那些前人的思想,终是成为了我仍然在如此物质的生活中保有独立思考的可能,使我尚不至于为麻木的、无休无止的劳作所吞噬,使我仍然能够在流动的、零碎的现代生活中得到慰藉与支持,使我永恒地成为目的,而非手段。


杰克,如果让我与书中的雷蒙德(我当然知道那就是你)对话,我会告诉他,当我站在镰仓的海边,海水像绸缎一样柔和,落日余晖穿过云层和远处耸立的富士山淌在波浪的褶皱处时,我获得了他在树下打坐时一般的宁静。风、太阳、三三两两的行人,所有的一切萦绕在那个傍晚的二十分钟时间里,好像我所活着的那些时光,都只为感受那瞬间的存在而诞生。



或许我这样一个实用的、功利的、世俗的普通人,没有资格去做那个理想又浪漫的凯鲁亚克,也无法永远地在路上,做超脱的达摩流浪者。但我想,总有些东西,有些思想,它就那样无用地出现在生活里,安放于我的头脑中,直到它成为我之所以能够继续生活,能够找到存在的意义,能够感受到活着的实在感的理由。


那一刻,作为普通人的我,也终于可以于瞬间、于刹那,在焦虑忙碌的生活里喘息,在费力的生存中窥见裂隙间的闪烁星辰,抬头望向浩瀚的宇宙和无限广阔的银河。


你知道的,我们为这些事物,赋予了太多语词的美好,它们正是我们能够挣脱于苟且的原因,不是吗?


杰克,此刻,我正处在你所憧憬的东方世界,它没有寒山的诗句,也没有禅的宁静和深刻,但我却在你的思想里,获得了修行。


愿你一切安好。

*摄于奈良春日大社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 ᵒ̴̶̷̤ꈊ˂̶̤̀ )✧


扫描息流

获得全所新传考研公益资料


☾˚‧º· ☾˚‧º·


「24届/夏日专题班」


五门新传重点学科

60天/152小时/提升新传知识


♡+♡=♡²


「2024/公开课/再建巴别塔」


FIRST THOUGHT

BEST THOUGHT

追逐独立,畅意自由



「2024/TuTouSuo/全程班」


将真空理想连接现实

以理想入世对抗荒谬世界


🐼🐡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没资格谈流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