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出现105次的“真”字有何深刻内涵?反真。《说文解字》:“反,覆也”
《黄帝内经》中出现105次的“真”字有何深刻内涵?反真。《说文解字》:“反,覆也”。《道德经》第40章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迷途知返,反者返也,还也。由从外求,到返观内视,由求医到求己,由求助到自度,寻找变化的内因,致力于改变的根本。反真,即是从真。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指出:“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佛家讲回头是岸即是此意。《道德经》说的“人法地”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是此意。
乐真
《说文解字》:“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虡也”。段玉裁注:樂,乐器多也。先王以作乐崇德是其意也。《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乐,多音字,由以音乐表达喜悦心情引申为快乐乐于。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如何行?乐观。应当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指出的那样:“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人能接受自己,接受环境,接受工作,专注当下,心无外骛,乐在其中,与天真相抱相守,心安身安,真气自得,一团和气,生生不息。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所说:“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惔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