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后的抉择,是所有年轻人的必经之路
大学时期我所学的专业是广告学(非新闻),这是一门非常杂的学科,文案策划、品牌营销、平面设计、动画制作都要学,每一节课都可以拿出来作为一门单独学科去研究,短短四年想把这些都吃透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足以开阔我的视野。直到现在新生问我大学选什么专业好,我都会推荐广告学。
我在大学里尝试了多种职业,为学校前的超市做双十一推广方案,为广告公司设计宣传单页和VI,去山木培训当兼职讲师,拍微电影,在一家影视公司做片头片尾视频,做这些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找到自己最喜欢做的事。作为一个男人,我不想在30岁的时候还迷茫自己到底该做什么,所以这些必须要趁着年轻就尝试,用最不值钱的这段时间换取更有可能创造价值的未来。

因为经常跟广告打交道,渐渐就喜欢上了它,有了想成为广告人的想法。从脑白金的洗脑广告到赞不绝口的泰国广告,我们都会分析其为市场带来的价值,比如有些广告就是想直接刺激用户产生购买行为,有些广告则是通过强化品牌在用户心中的地位,进而产生更多的品牌溢价,获取更多的利润。说的俗一点,商业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赚钱,而我也是一个俗人,太艺术的东西我欣赏不了,我只想帮甲方赚钱,自己也能赚钱。所以贪玩蓝月那样的广告,我并不反感;范伟打天下的时候,也能点进去看看人家到底是如何操作的;即使是女性用品,也会认真研究其背后的诱导行为。
当自己研究多了,就想实操一下,无奈没什么好机会,4A广告公司又太难进,只能是先参加一些广告比赛,从策划案到落地执行,最起码要走一边流程。当时做了VIVO手机的校园营销策划案,在视频制作的时候遇到了麻烦:创意表现方式是实拍,需要请演员,租机器,租场地,准备各种道具,然而我们没钱(这种情况其实跟现在很多小微企业现状是一样的),只能是拍了几张照片,套了个模板应付。事后我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最终决定用动画的形式去呈现,省钱而且创意不受限制,就是有点难而已,不过大学有的是时间,就下决心要认真学。
当时我面临很多选择:当导员助理,当部长,考研考公考教师编。说实话诱惑很大,如果我真的坚持当导员助理,入党应该问题不大,学生会应该也如鱼得水,毕业后也会是个从政官员,但是我不喜欢,我不确定自己可以在不喜欢的领域坚持一辈子,为了父母亲戚眼里的稳定而放弃充满未知和诱惑的未来,感觉人生失去了意义。最终,我选择了一自己喜欢的MG动画,想带着电脑当一名自由职业者,我爷爷告诉我:“好男儿志在四方”,我想去闯闯。相信所有人都会经历一些重要到可以改变一生的选择,但是无论你做出哪种选择,都请不要后悔,一旦后悔,所有的路你都走不下去,信念这个东西很邪乎的。
还是继续聊动画。最开始学的是AE特效,之后是3D max的粒子动画,慢慢过渡到C4D,等学了一圈才发现我想学的那种动画效果叫MG动画,再往上一层叫动态设计。因为喜欢,所以能坚持挺过最难熬的入门时期,每天超过10小时的学习,仍然不觉得疲惫,反而会期盼明天早点到来,可以继续学习。这股劲头一直持续到今天,这就是“喜欢”的力量。
“MG动画”和“动态设计”是我目前从事的两个方向,MG动画相对来说简单一些,比如飞碟说、抖音养生茶等,制作成本低,制作速度快,短时间内可以讲好一个故事,很受中小企业的喜爱。而动态设计相对来说会难一些,需要更扎实的技术和更高的艺术审美,制作难度大,周期长,但是逼格高,大厂客户会多一些。我经常跟公司同事说一句话:“人均收入决定国家审美”,如果大家收入没有提高,就不会追求过多的精神享受。现在的中国虽然发展迅速,但人均收入还是比不上十年前的美国,如果去观察他们十年前的作品,就可以发现跟我们今天大众喜闻乐见的MG动画风格是相似的,谈不上设计多好,但至少在当年也是一种潮流。
今天大家看到的优质动态设计,大部分是搬运自国外,国内优秀的制作团队平白承接的也多是国外的项目,而魔格也是多服务于大厂,大厂就那几个,项目面向国际,自然要求高一些。如果你学MG动画就是为了接单赚钱,那就接地气一点,先服务好中小企业,闲暇之余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慢慢进阶到动态设计,通过自己在设计方面的修养,将制作水准提高,用五年的时间跟上世界潮流。记住一点,甲方的审美不取决于你,而是取决于他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他喜欢手绘白板动画,你就不要给他整抽象的点线面动画,但你可以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融入片中,在手绘白板动画里加入一些流行的设计理念,处理好你在意的细节就可以了。只有千千万万中小企业从中收益,才能让更好的设计渗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才能提升全民的整体审美。
现在我每个月都会带一批售后学员做项目,以实用为标准,希望大家尽快成长。另外,我个人能力着实有限,如果各路大神能给予相助,互相帮扶,国内的制作水准必将在一年后有一个质的飞跃。国内设计师任重而道远,希望我们彼此砥砺前行。
文案编辑:东阳
QQ交流群:959871512
微信公众号:东阳MG动画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