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亞-西風騎士團-騎兵隊長-Cavalry Captain

騎兵隊長的頭銜可沒什麼了不起的
說起來,
蒙德城的騎兵都被大團長帶走了~呵呵。
想要了解凱亞·其一

單從Cavalry(騎兵)來看,
凱亞的工作自然是西風騎士團騎馬部隊的長官
不過,Cavalry作為騎兵番號,
在戰場軍事編制時通常是威力偵察、探索、機動化快速行軍穿插等帶有輔助目的而組建的戰鬥部隊
雖然現實隨著馬匹在戰場上的淘汰,真正意義上的騎馬部隊也自然縮編
但Cavalry一詞在各國部隊編制上仍保留番號,留下了當初的戰術目的,
例如美軍第1騎兵師(1st Cavalry Division)及下屬的Air Cavalry(空中騎兵)部隊
變成近現代的機械化、裝甲車化的偵察或戰鬥部隊,
當然例如德國、中國、蘇聯等,是直接改編成各類步兵師、裝甲師,
隨著騎兵的淘汰,廢棄Cavalry番號編制
.
因此假設原神未來不想讓馬匹坐騎在遊戲實裝的話(漫畫已有馬匹、馬車出現)

西風騎士團凱亞的Cavalry也可以是偵察為主的風之翼、熱氣球等空中搜索或戰鬥部隊
換言之,安柏爺爺當年的搜索部隊在人員、部門功能上也可能已經轉入騎兵隊長職權之中
而安柏作為最後的偵察騎士,仍直屬於團長
雖然其部門在縮編下,只剩一名單純的騎士,已無法於西風騎士團的十大隊長相比

"....和上一任騎兵隊長比起來,凱亞先生可算是個頗好打交道的人了,他似乎對蒙德城內的事無所不知。"—盲眼吟遊詩人亞爾莉諾


凱亞的角色故事5:
許多市民仍記得若干年前蒙德城中最惹眼的兩位少年。
一位是無可挑剔的年輕紳士迪盧克。
他是手持長劍的優雅劍士,有著友善的笑容與自信的身姿。
另一位是異國面容的庶務長凱亞。
他是迪盧克的好友、助戰者與「頭腦」,為迪盧克的一切戰鬥掃尾洗塵。


所謂庶務,泛指各種事務,也就是說凱亞其實一開始是文官,
在迪盧克與西風騎士團決裂後,才接任騎兵隊長一職(推測是身兼雙職)
而大團長法爾伽遠征帶走了所有的騎兵卻沒帶走騎兵隊長凱亞的原因之一,
除了凱亞作為庶務長文職的能力,推測也與"騎兵隊長"並非單純武職有關
西風騎士團雖然下屬十隊長,
但比起反映騎士團有十支部隊,不如說是各自代表騎士團中央管理部門及所屬任務,
換言之,凱亞的騎兵隊長,比起字面上理解的"戰鬥指揮該小隊"的軍職
在實際上更接近所謂的"騎兵管理統籌部門"
我們以史實中的条顿骑士团.為例
总军务官(Ordensmarschall)
他的头衔的本意是"马厩总管",负责各類军事行动的筹备。
他的各项职责中也以骑兵工作最为重要,耗费的时间最多,表明建立之初骑兵的装备和训练對騎士團的重要性
換言之包含平時騎兵裝備、軍馬的管理、平時騎兵的人事管理,戰時雇傭騎兵的招募組建
也就是把後勤部門中特化出一個專門管理騎兵的單位,
而這個單位又由於本身任職者的高貴性等原因,部門肥大化並併吞,成為原先的勤務部門的上級管理單位,
在西風騎士團中則是變成與第六小队,后勤队长赫塔平級,分出其事務管理騎兵的部門

從上述可以推測騎兵隊長大概是管理籌備一職
即便騎兵隊長本來是戰鬥指揮單位,由於凱亞是庶務長出身的新人,
因人設事,職務也產生了變化,也是很正常的
【從captain看凱亞的職務】
此外根據16世紀編制,陸軍captain代表連長的上尉

也有在戰時負責籌辦組建自身連隊的職務(例如徵召、雇傭等形式)
換言之這時候的軍隊也是以雇傭軍為主體的人員
而軍職,尤其是部隊長官,比起純粹的軍事指揮官,更包含了籌備招募性質的庶務

負責管理各雇傭軍頭子,或者自己就是個雇傭軍頭子

起初中世紀雇佣兵团的编制以重骑兵为基础。
最基本的单位是“枪”,每“枪”包含一名重骑兵、一名军士和一名侍从,
有时还包括一些弓箭手和十字弓手。
每五枪组成一个“桩”,意思是把马拴在一起的马桩。
每五个“桩”构成一个中队,这就是雇佣兵团的基本作战单位。
通常一个雇佣兵团会拥有多个作战中队。
大部分雇佣兵团的总兵力在一千人以下,但一些大型雇佣兵团可能拥有数千甚至上万的强大兵力
雇佣兵团的英文是“Free Company”,直译过来就是“自由公司”
在軍事術語中Company也就是"連"的意思
说明了每個"連",起初就是戰時雇傭的每家作戰人力企业行號所組成的部隊
雇佣兵团的领导者被称为“Condottiere”,即“雇佣兵队长”,
其词源意为“承包人”或者“签约人”。
他们就像是现代建筑工地上的包工头。

城邦与这些雇佣兵队长签订承包合同,向雇佣兵队长提供资金,
而雇佣兵队长们则用这笔资金雇佣没有封地的骑士、破产农民、城市贫民等愿意为货币走上战场的人,在雇佣兵队长的指挥下,为城邦投入战斗。
早期最常见的合同期限多是三个月(有时加上三个月的延期)
後來在米兰、威尼斯等资金充裕的大型城邦,雇佣兵合同的期限开始延长。
先是从三个月延长到一年,随即又延长到二至三年甚至长期。
合同中开始有大量详尽的军纪规定和奖惩条例,文官政府派出的监军开始在兵团内维持纪律与忠诚心。
这样,雇佣兵团越来越像国家常备正规军,
称呼也从“Condottiere”(承包人)变成了“Captain”(队长)。


Capt.一詞來自中世紀英語capitain,該詞又 來自古法語capitaine,
再追朔下去是源於後期 拉丁語的capit ā neus,即 chief,prominent和 head 的意思。
在 18 世紀時,Capt.一詞在陸軍中 是上尉的官銜。
西方陸軍最早的組織形式是被稱作“連”的單位,每個連由一名上尉指揮,
當時的上尉是一種職稱,在德文中至今上尉和連長是同一個詞(Hauptmann)。
這個詞由“頭”和“人”兩詞組合而成,表示一個地位顯赫的人,過去一般是對首領或司令官的稱呼。
以後,上尉逐漸演變為擔任連長職務者的軍銜稱號。
當今世界上凡是實行軍銜制的國家,都無一例外地設有上尉軍銜,
在絕大多數不設大尉的國家中,上尉是尉官中的最高級別。
.
在英文中,陸軍以及由陸軍衍生出來的軍種(空軍、陸戰隊)的上尉稱為Captain,
海軍上尉稱為Lieutenant。英國空軍上尉則稱為Flight Lieutenant。
英國海軍初建時, 它們沒有常設的軍艦, 而 是臨時徵集的商船( 木帆船), 由國王任命的上尉 (Capt.)與中尉(Lieutenant)一級的軍官帶領士兵上 船, 再配以武器, 而成了軍艦, 軍艦由Capt.指揮, 這就是艦長稱爲Capt.的開始,
但是這幫人是不精通航海的, 所以原來的Sea Master 仍舊留任
稱之爲Sailing Master, 相當於現代航海長的職務,
但當時的航海長起初並無軍籍, 不許穿 制服, 待遇類似准尉, 類似現代軍中聘用的非軍職的技術人員。
當時商船上的大副成了航海長的助手 Master’s Mate, 相當於現代的海船駕 駛員, 日本人稱爲「航海士」。
在英美海軍的歷史來看, 不可能在三百年前 就設專人來協調與統一海陸空三軍的軍銜、職 稱、術語,因此產生了很多混亂與誤解, 但歷史 沿用了很久的, 就成了範例。
在英美海軍的發展過程中, 不但艦艇的艘數愈來愈多, 而且艦艇的種類也愈來愈複雜, 不同規格的艦艇由不同軍銜的艦長來擔任,
英海軍軍銜系列中
把上校稱爲Capt., 中校爲Commander, 少校爲Lieutenant Commander,
但艦長仍稱爲Capt., 因此出現了 Capt. Capt.即"上校艦長"

【從中世紀騎士團來看凱亞的騎兵隊長職務】

【條頓騎士團】
作战时,十名骑马的武士组成一个单位,由一名骑士指挥。
遵照传统,同一个单位的武士会追随骑士的旗帜,所以这个单位被称为“旗队”。
有时武士身穿重甲,骑训练有素的战马,但在侦察和袭掠时,轻型装备更合适(也更便宜)。
在圣地,这些轻装武士被称为土科波(字面意思:突厥人之子),穿适合炎热气候的服装,携带轻型武器,铠甲较少,使用的马也较快,就像他们的阿拉伯和突厥敌人一样。
后来条顿骑士团的武士通常是德意志人,但与骑士不同,武士可能出生于普鲁士或立窝尼亚。
武士晋升为骑士的例子极其罕见。武士在自己的兵营用餐和睡觉,但日常的宗教礼拜与骑士和教士相同。
骑士从以修道士的身份进入骑士团的那一刻起,就不再拥有私人财产;所有财产都是共有的。
理论上,骑士应当照料病人,这是条顿骑士团最早的存在理由。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的军事职责和宗教活动相符合,但在有些时候,医务工作被交给骑士团的一个完全由非贵族成员组成的特殊分支。
骑士不分白天黑夜,按时参加宗教礼拜。他们须穿“教士色彩”的服装,并披戴有黑十字纹样的白披风,所以有人给他们取了一个额外的绰号“十字骑士”。
虽然骑士团的成员中有神父、医院勤务人员和女护士,
但耶路撒冷圣玛利亚医院德意志兄弟骑士团主要是一个军事修会,
所以大多数成员仍是骑士,他们需要马匹、武器和军事装备。
这些装备都由个人负责维护,以便让甲胄合身、剑的重量和长度合适、战马和骑手互相熟悉。
为防止成员因为这些装备而骄傲,骑士团的规章特意禁止使用金银饰物或鲜艳的色彩。
原则上医院骑士不能随意挑选自己的坐骑,而是要服从组织的分配,不过若发现马匹存在“质量问题”也可以提出调换。
每位条顿骑士都必须有自己的支援人员,通常一名骑士搭配十名披甲战士。
这些披甲战士都是平民,往往是骑士团的较低级成员。
他们被称为“半兄弟”或“灰披风”(因为他们的罩衣是灰色的),可以选择在骑士团服役较长的一段时间或终身服役。
他们担任骑士侍从或军士,骑士侍从负责为战斗期间有需求的骑士提供备用马匹或新装备,军士则与骑士并肩作战。

官员制度
中世纪的组织机构,甚至国家,都没有庞大的官僚系统。条顿骑士团也不例外。
主要的长官最初被称为团长(Meister),
但在骑士团需要为德意志、普鲁士和立窝尼亚这三个地区分别设立长官的时候,
就将这三位地区长官称为团长,而将比他们更高的长官称为大团长(Hochmeister)。
其他军事修会的领导人一般也用这个头衔。
这意味着条顿骑士团的大团长与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的领导人平起平坐。
此外,这也强调了条顿骑士团的主要职责是保卫圣地,这一职责凌驾于三个地区团长对骑士团资源的主张权之上。
条顿骑士团大团长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终身任职,除非自己辞职。
选举过程很正式也很复杂:前一任大团长去世后,他的副手设定一个时间地点,让附近所有能暂时搁置自己其他职责的骑士赶来开会,并传唤较遥远地区的骑士代表。
高级官员和代表聚齐后,前任大团长的副手推荐一名骑士担任第一选举人。
如果大家都同意这个人选,那么第一选举人再提名第二选举人。
大家要么同意这个人选,要么请第一选举人提名其他人,直到最后达成一致。
第一和第二选举人再提名第三人,大家同意或者反对,直到最后确定一个由八名骑士、一名神父和四名下级成员代表组成的十三人选举团。
选举团随后宣誓自己将不偏不倚、认真履行职责,选出最优秀的人填补大团长的空缺。
接下来,选举团举行闭门会议,由第一选举人先提名。
如果被提名人没有赢得多数票,那么其他选举人轮流提名,直到最后出现为选举团多数成员所接受的人为止。选举团向代表大会宣布自己的决定后,神父唱起《感恩赞》,并护送当选的新大团长到祭坛前宣誓就职。
大团长的身份主要是外交官和监督者。即便他出身较低,他的地位在当选之后也会大大提升。
他和骑士团活动的地区的重要贵族与教士会晤,并与更遥远地区的权贵与高级教士(包括皇帝和教宗)通信。大团长还要访问各地,视察骑士团下属的各家修道院,检查成员的纪律,并确保骑士团的资源得到妥善管理。
大团长任命若干官员,组成自己的内层议事会。骑士团金库的巨大钱箱有三把钥匙,分别由大团长、在圣地的武装力量总司令和总财务官掌控。这种分权表明骑士团对任何个人的授权都是有限的,不管他的官职多高。重要的决策都是集体做出的,决策者往往是大团长和他的几名重要下属官员,也常常包括代表大会的成员。
总财务官(Ordenstressler)负责财务。条顿骑士宣誓守贫,但若没有粮草、服装、兵器、骏马,以及工匠、马车夫和船长的服务(这些服务往往需要用钱购买),条顿骑士团当然无法生存。理论上只有主要官员有权知道骑士团的财政状况,但代表大会的成员也会得到充足的信息,这样他们才能拟定合适的计划去建造城堡、教堂和医院,并筹备军事行动。他们也会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其他骑士与教士。
总司令(Großkomtur)负责监督所有不是与战争直接相关的日常活动。他指挥各种下级职能官员,监督总财务官的收支,管理通信和档案。他的职责显然和大团长大致相同,只不过规模较小。另外,如果大团长不在,总司令还负责指挥在圣地的武装部队。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奥地利、弗兰肯等地)还有区域性司令以及各地的城堡司令,他们负责管理许多修道院与医院。
总军务官(Ordensmarschall)负责军事行动的筹备。
他的头衔的本意是马厩总管,这表明骑兵的装备和训练对军事胜利是多么重要。
他的各项职责中也以骑兵工作最为重要,耗费的时间最多。
理论上,袍服总管(Ordenstrappier)和医院总管(Großspittler)是总军务官的下属,
但实际上都是独立自主的官职。
这些头衔其实更多是荣誉性的,而不是现代官僚机构里相应的部门主管。
上述官员组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内层议事会,大团长可以仰仗他们的建议与辅佐。
。
骑士团成员大多没有理由对行政管理的细节产生兴趣。神父有自己的职责。
军士(或披甲战士)只有威望很低的下级职责,比如管理小庄园和维护装备。
很少有骑士足够聪明或者足够有经验,可以担任要职,也很少有骑士的出身能高贵到无须事先证明自己就可以承担重要职责。
贵族出身差不多是晋升的核心条件。人们认为贵族有遗传的能力与才干,就像战马遗传了力量和勇气一样。而且贵族在宫廷有重要的亲戚,也有宫廷生活的经验,可以借此为骑士团赢得很多利益,这都是只凭个人才干与虔诚所无法达到的。
贵族的“高贵”程度并不相同,普通骑士当中很少有真正的贵族。
德意志骑士往往是市民、士绅或所谓“家臣”(ministeriales)的后代。
骑士越来越重要,但他们在遥远过去的卑微出身还没有被遗忘。
出自真正显赫之家族的骑士团成员始终很少,而且其中有些人之所以投身修道院,完全是因为他们没有在修道院之外生存的能耐。
不过,出身家臣乃至市民家庭的羞耻,在加入骑士团的仪式中大体上就烟消云散了。
加入骑士团需要做很大的牺牲,成员不仅要宣誓守贫和守贞,还要缴纳30到60马克的“嫁妆”,往往以土地的形式支付。这不是个小数目,但新成员的亲戚无疑愿意帮忙出钱,因为家族里有人加入条顿骑士团不仅会提升家族的威望,还很有可能带来经济和政治上的好处。另外,如果某人财政破产的话,只要加入条顿骑士团,他的债务就一笔勾销了。
骑士的日常活动都经过一丝不苟的计划,
大致的方式与今天的绝大多数军队类似:让军人保持忙碌,免得他们惹麻烦。
条顿骑士和现代军人的最大区别不在于武器装备,而在于条顿骑士全然服从双重的使命。
一个条顿骑士既是修士,也是战士,不仅要在规定时间参加用时虽短但规律性很强的宗教仪式,还要忍受严苛的纪律。
这种纪律是现代军人难以承受的,因为它是毕生的责任。这些有血有肉的人要做出真正的牺牲:清贫、贞洁和服从。

【医院骑士团的招募】
医院骑士团成立初期,并无所谓“骑士”和“军士”的划分。后者直至13世纪初才登上历史舞台,并且一度在数量上远逊于骑士。
他们通常被分为两类—
戎装军士(caravaniers,sergeants-at-arms)
服务型军士(serving sergeants,如充当木匠、铁匠、船工等)。
前者地位一般高于后者。
大部分的军士出身于农民或工匠,也有少数来自骑士家庭,不过入团时并未正式受封为骑士。
一直到14世纪前半期,军士在骑士团中还占据着多数。
与圣殿骑士团中骑士、军士泾渭分明相比,医院骑士团中的两个阶层相对平等。
他们可以穿着完全一样的制服,即黑底白十字的修士常服和红底白十字的“作战服”。
但在所能担任的职务方面,军士依然受到些许限制。
军士中的佼佼者阿方索·德·孔特雷拉斯曾公开抱怨他们获得的官职太少,薪俸也明显低于骑士。
从1671年起,大团长尼古拉斯·科托内尔宣布不再扩充军士的编制,
此后军士的人数不断萎缩。
1798年被迫离开马耳他后,军士基本上从骑士团的队伍中消失了。

医院骑士团中的“骑士”本质上依旧为天主教修道会成员,自然具有修士(friar)身份,
故彼此以“修士”(亦可直译为“兄弟”)相称。
虽然习惯上依旧被称作骑士,但与普通世俗骑士并不可等同,“医院军士”的情况与之类似。
医院骑士团的壮大与十字军运动的兴起密不可分。
来自法国、英国、神圣罗马帝国的骑士为十字军的中坚力量。其中法国长期以来是医院骑士团主要的人员提供国,法国人在骑士团内的地位举足轻重。
12—13世纪英王依旧是法王理论上的附庸,其对骑士团的影响力尚不可与法王相比肩。
德意志诸邦能提供大量人力,不过医院骑士团在招兵买马时会与条顿骑士团相互竞争。
在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王国,骑士团的发展势头颇为喜人,
不过其上层人物依旧以法国人为主,而下层成员则以匈牙利、克罗地亚的德意志人为主。
意大利与德意志相仿,也盛产优秀士兵,不过意大利人更愿意参加本土的战争,不太愿意冒险加入骑士团组织。
伊比利亚半岛的情况有所不同,当地长期面临伊斯兰势力的威胁,圣战气氛浓郁,那里的骑士团组织本土化程度较高,同基督教王室的关系也长期和睦,是医院骑士团的另一个“大后方”。
最初骑士团成员主要来自教士和骑士阶层。
传统上,领导层对骑士心存偏爱,因为他们的加入往往能带来不菲的捐献,同时他们本身一般具备娴熟的武艺。

12世纪骑士团纳新的另一重要途径是招募儿童(包括很多无家可归的孤儿)成为见习教士
一般经过三年左右的训练和考验,他们就有机会晋升为正式团员。
不过随着十字军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各大骑士团都伤亡惨重,对武士的需求盖过了对教士的需求,这导致了医院骑士团中教士的比例不断降低,而骑士的比例则相应增加。
12世纪中期以后,医院骑士团在战场上逐步树立了声誉;
但另一方面,它带来的负面效果是团中的文盲开始急剧增多。通常几大天主教修士会对候选成员的文化水平都有一定要求,例如需掌握拉丁语,而医院骑士团并不设置类似门槛。
这对那些胸无点墨的贵族子弟颇有吸引力。
这样的年轻人开始在骑士团中崭露头角,甚至平步青云,但也拉低了骑士团的文明程度,因无知而触犯团规的情况也增加了。
医院骑士团的招募并不存在所谓最低年龄限制(虽然对男子何时有资格正式成为骑士或教士一般存在惯例),大体的标准是:婚生子,自由人,身心健康,没有负债。
医院骑士团的核心成员大体可分为骑士(knight-brothers)、军士(sergeants)、教士(priests,包括修女)三大阶层。其中,地位最高的无疑为骑士。
大团长费尔南多·阿方索(Fernando Afonso,1202—1206年在位)统治时期第一次明确划分了骑士和军士两个阶层,而在圣殿骑士团中早已存在这样的区别(因为在成立之初,医院骑士团的军事色彩远远弱于圣殿骑士团)。
最初骑士并非只看出身,依靠军功,平民也可能被晋升为骑士,
但在13世纪中期以后,越来越看重骑士的门第。
骑士的全套装备极其昂贵,普通人家也的确难以负担,它渐渐成了贵族中的一员(虽然地位较低),并开始世袭。

对医院骑士团而言,要成为“医院骑士”需事先已经获得骑士身份(而教士身份则可以入团后再获取),并且必须是骑士之子或出身于骑士家庭。

如果一名骑士企图进入骑士团担任更低级的军士,则同样被严格禁止。
随着时间的推移,骑士在团内的待遇日渐提高。大团长贝特朗·德·孔普斯(Bertrand de Comps,1236—1240年在位)统治时期首次明确规定骑士的地位高于教士。
1262年起大团长只能从骑士中选出,1270年以后大部分骑士团高级官职也只能由骑士担任。
1320年以后,骑士甚至对教士享有居先权。这显然与杰拉尔德创立医院骑士团的初衷背道而驰(第一任大团长并无贵族血统,仅仅为俗人修士)。
医院骑士团中的“骑士”实际上具有骑士和修士的双重身份,因此他们曾遭到部分教会人士的抨击。后者认为医院骑士过于傲慢自大,缺乏隐修会成员谦逊的品质,

14世纪以后,一方面医院骑士团贵族化的倾向越发明显;
另一方面,骑士与军士间的壁垒亦有松动的迹象。
一些在战场上表现英勇的军士也能获得机会晋升为骑士。

例如,1627年西班牙军士阿方索·德·孔特雷拉斯在服役十五年后,成功地被提拔为骑士。
近代时期,骑士团中的骑士进一步被细分为两类—“公义骑士”和“恩典骑士”。
前者拥有高贵的出身或赫赫战功,地位高于后者;而恩典骑士原则上不能担任高级官职。
因为医院骑士受“三愿”的约束,并且长期过着集体生活,相较于世俗骑士,他们被认为更有纪律,更值得信赖。
医院骑士不参与马上比武、游猎、宫廷之爱等中世纪贵族热衷的活动,闲暇时间用于在教堂祷告或忙于骑士团的工作。
文艺复兴之后,偶尔也曾传出医院骑士之间决斗的消息,但这是被官方严格禁止的。
医院骑士的招募具有排他性,如果候选人曾加入其他骑士团组织,则不能被医院骑士团再次接纳,而且原则上也不允许退团的发生。
医院骑士的入团仪式简单而神圣。曾有大团长对准备加入的修女说:
“如果你因为看到我们的锦衣华服、宝剑良马而认为可以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医院骑士,常常要在饥肠辘辘时斋戒,疲惫嗜睡时执勤。”
通常他们在周日举行的例会上审核新成员的资格,候选人通过初选后,会被当面询问是否满足成为团员的各项要求,如果事后发现他做伪证,他将被立即开除。
随后,候选人将手放在弥撒书上,以上帝、圣母、圣约翰之名起誓,无论生死都坚决服从大团长的指令,同时保持品质纯洁,不追求财富、农奴或奴隶。
最后,主持人亲手为他披上骑士团的制服,并叮嘱道:
“穿上这绣着十字架的斗篷,你要谨记耶稣的受难,勿忘他为拯救我等罪人而承受的折磨。面对邪恶力量,要永远遵守誓言,守卫你的信仰,注意你的举止。”
披上斗篷后,他会与所有在场骑士一一相互亲吻(即“平安之吻”),表明他们已正式成为同袍兄弟。
.
13世纪的票据记录证明骑士团的装备物资在分类之后被有序地纳入不同部门管理。
从12世纪起,医院骑士团便形成了一个传统:循环回收装备。当一位骑士去世或退伍,他的全套装备往往会传给下一位骑士继续使用。
1555年4月(此时骑士团总部已经迁移至马耳他岛)颁布的一项法令明确规定:
所有过世骑士的武器装备必须上交至团部充公(不论在岛内还是岛外);它们需得到妥善的保养,以便随时投入使用。骑士的刀剑及匕首例外,它们将进行拍卖,但所得经费同样会上缴团部。
马匹、马具及武器盔甲一般交给大元帅,
布料、旧衣交给制衣官,
家具、厨具、宗教器皿及各种日用杂物交给神父出身的行政官,
大团长的个人物品则自然由团长本人支配。
虽然大部分武器装备属于大元帅的职权范围,
但中高级官员、军官的武器装备却是由大司令官负责的。
所有金钱由财务官统筹。
根据1288年的法令,一位骑士如果要离开圣地,则需要交出他的盔甲(转予前线的将士使用)。
不过骑士装备并非一成不变,战友间相互交换盔甲也是允许的。
十字弓是个特例,它一般储存在专门的仓库里由财务官照看

以第一代大团长杰拉尔德为代表的早期骑士团成员大多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按照情理,教士理应成为骑士团中的关键角色。
然而,他们第一次见于骑士团史籍,已经是1154年了(据说骑士团早期在招募教士方面一直存在困难)。
教士主要负责宗教事务,对行政管理及军事作战影响甚微。
他们中的一部分也能升任主教,但很少有人能晋升至天主教会最高层,
教皇克雷芒七世算少见的例外。
有趣的是,医院骑士团中曾涌现过多位天主教圣人,但他们被教会封圣几乎无一是因为战功。
这是源于骑士团领导层不希望鼓励战场上的个人英雄主义,部分骑士团教士凭借宗教上的虔诚和牺牲同样名垂青史。
修女也是骑士团中不可缺少的成员。某些女修道院的规模甚至超过了骑士团重要的地方分部。
例如,位于阿拉贡锡赫纳的骑士团女修道院常驻30名修女,而同时期英国伦敦分团也不过10名骑士。
修女不仅担负着救死扶伤的职责,也广泛参与骑士团不动产的管理及宗教活动。
文艺复兴时期,位于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的骑士团女修道院在当地享有盛誉,甚至只有贵族出身的女性才有资格加入。

除此之外,骑士团中还存在一些非正式成员。例如,“预备骑士”(donats),
通常是正在排队等待入团的贵族,他们需要自费完成朝圣之旅后才有此资格。
有些预备骑士直到临终前才获准加入。
还有“团友”(confraters),一般指与医院骑士团关系密切但并未正式加入的贵族。
他们保留自己的世俗生活,每年缴纳一定的“会费”,作为回报,医院骑士团向他们提供保护,他们死后则为其举行葬礼,并确保他们不会遭受绝罚。
团友一般是没有资格披上骑士团制服的。
俗人如果一次性缴纳大额捐献,骑士团可以为他们提供养老保障,他们可以居住在骑士团宅邸中,老年时能得到免费衣物和膳食。
骑士团也雇用了相当数量的俗人从事服务和管理工作。
最后是一类特殊的人群—穆斯林奴隶。虽然其总体待遇较为凄惨,但如果服役到足够的年限,也能获得相对较好的福利。马耳他的土耳其奴隶甚至被允许拥有自己的伊玛目。

13世纪及之前,骑士团内通常并无“实习期”一说。
此后,对新加入成员的考察开始变得更加严格,有时他们需要实习一年,表现合格后方能“转正”。
为了获得晋升,欧洲的骑士(修女除外)被要求在东方服役锻炼一定时间。
即使圣地和罗德岛沦陷后这项惯例也并未废除,只不过骑士团成员的服役地点从陆地转移到了海上。
普通团员要求服役至少2个航海季(从春季至秋季)才能获得足额津贴,骑士则要求3—4个航海季,如果要成为庄园主,应不低于4个航海季
.
每年新招募的团员数量并不固定,与民间传说中富甲天下相反,
大部分时间中,医院骑士团财力有限,负担不起过多的战士和城堡。
在最初的日子,每一个骑士团指挥官都有权招募新骑士,但只有大团长及少数官员可以招募军士。
1270年以后,由于经济困窘,原则上只有大团长及骑士团塞浦路斯、亚美尼亚、的黎波里分团长能够纳入新人,不过实际上一些规模较大的分部也有这个权力。
随着1292年阿卡的沦陷,骑士团的财政变得捉襟见肘,
除西班牙地区以外,所有骑士的招募都必须得到大团长或大司令官(Grand Commander)的特许。
12世纪后期,医院骑士团在十字军国家及欧洲已经拥有了大量土地。
在他们的采邑中生活着大批附属的隶农,这些勤恳的农夫支撑着整个骑士团的经济大厦,但他们并不属于骑士团中的一员。
一些雇佣军也在为骑士团服务,其中最著名的即所谓的“土科波”,
他们的领袖被称为土科波利尔,在骑士团内拥有重要地位,
但土科波士兵本身也不属于骑士团。
14世纪以后,土科波的含义有所扩大,甚至成为各种雇佣军的泛称。
罗德岛时期医院骑士团的招募大体上依旧沿用13世纪的系统。
当然,时过境迁,他们也必须做出种种调整适应形势。在西欧,传统的军事贵族依然掌控着军队的领导权,但由于中产阶级的崛起,他们的地位日渐受到挑战。
圣殿骑士团解散后,医院骑士团获得了大批前者的财产,一些圣殿骑士也按照教皇的谕令加入医院骑士团,但后者对前圣殿骑士依然保有一定戒心,他们通常无法进入核心领导层。
【医院骑士团的行政组织结构】
大约从12世纪起,医院骑士团逐步发展出一套成熟的管理机制。
行政中心设在耶路撒冷的总医院内—此举令骑士团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即总部必然包含医院,二者的结合也凸显出医院骑士团救死扶伤的天职。
骑士团行政中枢中央修道会(Central Covent)的成员一般包括:
大团长、资深骑士(入团超过二十年)、总部中的骑士、军士和教士(后两者未必能够列席)。
修士大会(General Chapter)一般由中央修道会成员、各分团高级成员和总部附近的全体正式团员参加,和西多会等修士会相比,医院骑士团的修士大会一般不每年举行,而是间隔两年甚至更长时间。
例如,1324—1344年间,骑士团共举行了7次修士大会。但在天主教大分裂时期,二十七年只召开了4次(其中1384年的那次还是由对立大团长召集的)。
1421年大分裂结束后,大团长菲利贝尔·德·奈拉克规定修士大会原则上每五年召开一次。
至1522年,共举行了22次。进入17世纪以后,从1631年至1776年,骑士团再未举行过一次修士大会。
理论上大团长是骑士团当之无愧的最高领袖(任期终生),但他并非专制君主,而修士大会也拥有不小的权力(握有最高立法权),两者均有自己的印章。
大团长也需遵守骑士团团规和惯例,并且在大政方针上需要征询修士大会和中央修道会成员的意见。
亚历山大三世教皇曾在1172年发布谕令,明确指出大团长不可独断专行,需尊重同僚及修士大会的意见和建议。
大团长与修士大会(包括它代表的全体团员)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前者总是希望能扩大手中的权力,而后者就千方百计地加以制约,最终形成微妙的平衡。
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Magna Carta)的颁布同样对骑士团影响深远。通过立法,大团长的权力受到进一步限制。例如团规中注明,当修士大会进行重要人事任免之时,大团长不得参与决策;只有大团长的命令符合骑士团惯例和法令时,才需要遵守。
第一任大团长杰拉尔德更像是医院骑士团的精神领袖和象征,但随着骑士团的事业蒸蒸日上,至12世纪末,在东方的十字军国家中,大团长已经成为重要的政治人物,某些方面甚至近似于王公或诸侯。他拥有自己的印章、财产、官邸,足以维持一种体面华贵的生活。
当然,特殊情况下,大团长的私人金库也可用于支付整个骑士团的开销。
理论上大团长无权支配骑士团的财产,但非常时期他也能插手。
例如1429年,骑士团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大团长安东·弗拉维安(Anton Flavian)便接过了财政大权。他的继任者纷纷效仿,直到1471年骑士团的债务偿清后才告终止。
但骑士团的财务官似乎依旧无法胜任,1478年再度出现了财政困难,于是大团长皮埃尔又一次接过了理财权。
进入16世纪后,大团长直接处理财务工作似乎已成为不成文的惯例。
医院骑士团曾竭力避免大团长过于集权,但在危机之下又的确需要领导人一言九鼎,因此在这一时期团长的权力有所扩大

骑士团修士大会在结构上以稳妥为优先,尽量避免出现过于激烈的变革进而引发动荡。修士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成员来自于资深骑士阶层,通常已服役多年。1344年的大会规定只有加入超过二十年并在当地服役超过五年的骑士才有资格担任地区分团长。骑士团的指挥官也被要求入团在五年以上。这样就避免了新人火箭式的提升进而破坏骑士团传统及团结,也保证了政策的稳定性。骑士团各地分部也拥有自己的修士大会,原则上每年召开会议。此外骑士团各级组织每周日还要召开例会,由当地最资深的骑士主持(总部则由大团长主持,如果因故缺席,则由副团长或大司令官代理主持)。
1295年以后医院骑士团在行政划分上正式出现了“语言区”(1283年已有雏形)。
最初的七大语言区中,有观点认为德语区在1344年后一度被裁撤(降为普通修道院区),直到1422年才正式恢复。
法语区、普罗旺斯语区、奥弗涅语区本是法语的三种方言
(在中世纪,法国南北方的所谓“方言”实际上区别甚大,法国北方方言被称作“奥伊语”,南方方言被称作“奥克语”,几乎可算作不同的语言),
其划分体现了法国骑士在医院骑士团中的强大影响力。
1461年西班牙语区被划分为卡斯蒂利亚—葡萄牙语区和阿拉贡—纳瓦拉语区则彰显出伊比利亚半岛骑士地位的上升,甚至西班牙在政治上统一后,这两个语言区也没有随之合并。
16世纪英国新教革命后,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的医院骑士分团实质上已经不复存在,
但骑士团并未撤销英语区,而是从其他语言区选出2名骑士作为英语区的代表,从而令英语区在形式上得以延续。
在罗德城,每个语言区都建有自己的会馆(法语:auberge),它不仅仅是相关语言区成员的“招待所”,也是他们议事、社交的中心,但骑士通常并不在会馆中常住,而是有自己的独立住宅。语言区会馆也随着骑士团一道迁至了马耳他,今天瓦莱塔保存完好的各语言区会馆仍然在共和国的政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地位仅次于大团长和修士大会的一批高级官员被统称为“中央修会行政官”(Conventual Bailiffs),1330年时包括:罗德修道长(即中央修会修道长,亦称“大修道长”)、大司令官、大元帅、大医师长、海军司令、土科波利尔、制衣官和财政官。

医院骑士团中还存在“副团长”(Lieutenant-master)一职,但并非常设。

如果副团长在位,则职权高于大司令官。
大司令官理论上地位仅次于大团长,在团长缺位或外出时可代理其职权。
骑士团的日常行政管理一般交予他负责,非武装军士也归他领导(骑士和戎装军士由大元帅管理)。
13世纪末以后,他也开始拥有自己的印章。虽然平时主要负责民事,但战时若大团长不在战场,理论上最高统帅由大司令官担任。
14世纪后通常从普罗旺斯语区骑士中选出。
大修道长(the Grand Prior)负责管理整个骑士团的教士、教堂及宗教事务,但他本人未必拥有主教头衔,在骑士团以外并无特殊宗教权力。

由于他掌管所有宗教事务,因此不属于任何一个语言区,也并非由修士大会任命,
而是由骑士团全体神职人员选举产生。
但他固定列席修士大会,亦是大会常务委员会成员之一。修道长长期与大团长在各自权限上存在分歧。
1648年,修道长一度试图召集骑士团全体教士共同争取其独立于大团长之外的自治权,但被大团长乔瓦尼·保罗·拉斯卡里斯制止。双方的纷争直到1699年才在教皇英诺森十二世的调解下通过互相妥协而平息。
.
大医师长(the Grand Hospitaller)管理骑士团的各个医院,并负责相关慈善救济事务。
13世纪末以后,他也拥有自己的印章,按惯例由法语区骑士选出。

大元帅是医院骑士团主要的军事指挥官。

虽然有记载表明1168年便已经存在大元帅一职,但他的职务晚至1206年才被骑士团修士大会所确认(这也说明医院骑士团早期军事色彩并不浓厚)。
尽管理论上战时大团长、大司令官的地位高于他,但具体的军事训练、指挥、部署还是主要由大元帅负责。
他的日常工作包括管理兵工厂,监督武器装备、马具的制造、维护、修理,负责马匹的饲养,并可支配军费。
所有武装人员向他负责,各城堡主、掌旗官、士绅、土科波利尔也都是他的下属。
大元帅直接隶属于修士大会,他个人的掌旗官(Gonfanier)实质上也就是整个骑士团的掌旗官。
1206年后他获许配备四匹战马、两名侍卫、两匹驮马和一名车夫,1268年后还特意为他配备了一匹土库曼马(历史上的名贵马种,今天已经灭绝,但它在血缘上影响了很多留存今日的著名马种,汗血马据说与它在血统上最为接近)。
1350年后大元帅一般从奥弗涅语区选出。

海军司令(the Admiral)负责整个舰队,包括舰只的打造。

海上作战时他管理水兵,而大元帅指挥船上的骑士。
在罗德岛时期和马耳他时期,他的地位逐步升高,1350年后基本从意大利语区选出。

土科波利尔(the Turcopollier)是骑士团土科波部队的指挥官,最初主要是雇佣轻骑兵,后来泛指雇佣军。
在原神中,具有雇傭兵性質的則是冒險家協會


1303年后随着雇佣军重要性的提高,他正式成为“中央修会行政官”的一员,在罗德岛及马耳他时期,他一般负责海岸防务,通常由英语区产生。
16世纪后期随着英语区的瓦解,他的职权被大团长接收,一般具体事务交给大团长的总管(Seneschal)负责。
制衣官(the Drapier)负责骑士的一切衣物、被褥,以及骑士团的服装厂与服装店的运营,后来还负责整理去世骑士的遗物,他也有义务将他们的衣物分发给穷人。
1350年起由西班牙语区(后转为阿拉贡语区)骑士担任。
随着时代变迁,日后制衣官改称大监察官(the Grand Conservator)。
财务官(the Treasurer)是医院骑士团最早出现的官职之一。起初他借用大团长的印章办公,13世纪末开始也拥有了自己的印章。
负责管理骑士团各地的税收贡赋,各处的捐款捐物,以及全部开销。
此外财务官还要管理骑士团成员的财产,并承担借贷、理财的使命。不过他在金融方面的业务拓展一直无法与高度专业化的圣殿骑士团相比。
14世纪以后,财务官由德语区骑士担任,但因德语区惨遭降级,财务官也不再是德语区骑士的专属,转而隶属于大司令官。
15世纪德语区恢复后,为了表示补偿,骑士团设立了一个新的职务—大行政官。
除了督查德语区的政务,他还负责打理博德鲁姆城堡。骑士团移居马耳他后,他转而肩负起管理马耳他的所有城堡要塞的重任。
1461年语言区扩编后,大团长创立了大书记长(the Grand Chancellor)这一职务,
用于授予新成立的卡斯蒂利亚—葡萄牙语区。
负责管理大团长的文书和档案,相当于骑士团的“秘书长”。
骑士团各语言区产生的八位官员作为大团长的左膀右臂,组成了他的“内阁”。
(1798年离开马耳他后,骑士团失去了自己的领土,军事色彩不断淡化,一些传统的官职渐渐废弃或沦为虚衔。但大团长之下,大司令官、大医师长、大书记长和财务官依旧在现代马耳他骑士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他们以下,还设置了一批中低级官员加以辅佐,或分担其军务、政务。
"统帅"也是重要的军事职务,不过直到1169年他还是大元帅的附属。
“士绅长”(Master of Esquire)在1206年正式设立,他不仅领导团内士绅,还掌管着马厩及马具的生产配置,也是所有马夫的上级。
这一职位通常授予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军士。
稍后,为了协助士绅长工作,又设立了“大士绅”(the Grand Esquire)这一职务。
掌旗官一职,通常授予在战斗中表现最英勇的战士。
1206年起他开始由大元帅直接指挥,1270年后这一职位原则上只能由嫡出的骑士担任(在大元帅因故不能履行职责时,掌旗官可代为指挥战事)。
城堡主通常是骑士团重要城堡(如骑士堡)的堡主,而那些小型的城堡通常不设置这一职位,其中的一部分根本没有常驻兵力防守。
1304年以后,由于骑士团位于叙利亚的城堡尽陷敌手,对城堡主的甄选也越发严格,原则上只有为骑士团服役超过五年的骑士才有此资格。
大神父长(the Ecclesiastical Grand Prior)负责辅佐大修道长管理宗教事务。
大法官(the Grand Justiciar)一般律师出身,负责全团的法律及审判。
大监察长(the Grand Referendary)监督整个骑士团的礼仪、秩序,修士大会举行时,由他监察投票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书记长之下还设有副书记长一职,一般为两人,是前者的助手,分别负责行政管理和财政金融业务。
在圣地沦陷以前,为了保持与骑士团西部分团的联系,设立了“海外大司令官”一职,同时也要督促西部分团向位于东方的总部“输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