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资本论导读

2020-10-05 22:27 作者:赤锋社  | 我要投稿

作者:赤峰社——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注:可起引导作用,不能替代原作。

 

第一:生产资料的占有

 

        人生存需要物质资料,即衣、食、住、行所需消费品。你需要工具来制造这些物品,比如土地、农具、建筑工具、流水线、原材料等等。前者叫做生活资料,后者叫做生产资料。当你占有生产资料时,你便可以生产出生活资料。相应地,如果你不占有这些,有再多的生活资料也不可自己进行生产。

这是资本主义的显著特征,一些人占有生产资料。这也就意味着,其他人要么不能使用生产资料,要么需要签订所有者的契约。因此,如果你没有生产资料,你必须出卖足够的劳动力给占有生产资料的人来换取足够生存的生活资料。

 

第二: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我用一些食物换取一些饮料很合理,因为这两种物品是人们需要的。相应地,一些食物换不来一桶废水,因为(假定)废水没什么用。所以我们认为东西有价值是因为它有用。物品在交换中具有的价值,也就是交换价值取决于这个物品的使用价值。但要注意,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有交换价值,比如人人都要呼吸的空气就没什么交换价值。

       这里面的区别在于劳动,如果我所用的消费品像空气一样无需劳动即可获得,自然就不需要交换了。这里也要注意,劳动不一定产生相应交换价值,即“无用功”。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与是否可以量化,很难说米饭和钢笔究竟哪个更有用,但钢笔就是比米饭卖得贵。

       这也是货币发挥作用的地方,作为价值的尺度,可以用来比较各种物品的交换价值。

 

第三:剩余价值的占有

 

       你想获得生活资料来生存下去,但你并没有生产资料。这时有个“资本家”对你说:我有生产资料,我付钱你干活,你就有钱购买生活资料了。接下来你开始用你的劳动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来创造交换价值,资本家拿走你生产的物品却付给你少于交换价值的钱(足够维持生活)。日复一日地,你为资本家出卖劳动,资本家不停积累你创造的价值。这些价值中的一部分用来维持生产资料,有些用来获取原材料,剩下的要么用于扩大生产规模,要么进了私人腰包(躺着赚钱)。后两者被称为剩余价值。

       这里出现了问题,工人为生产不停出卖劳动,而资本家不劳动,为什么剩余价值非工人所有?毕竟你的工资只够维持生存,想继续生存就得为资本家继续劳动。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注意,无论这个资本家如何大发善心将剩余价值无偿捐献,也改变不了资本剥削的本质。

       这种剥削只有通过生产资料的私有化实现,没有剥削的私有制,人人劳动为自己的私有制根本就不是私有的。因此私有制和剥削紧密相连。私有制的实现是靠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而生产资料也是工人生产的。因此不管从什么角度观察,生产资料最开始被占有,即资本的原始积累都是一种掠夺,这种掠夺在欧洲是圈地运动,是殖民;在经济改革后的中国表现为投机倒把。我们面临选择,要么接受剥削维持生活,要么宣布私有制的不公,将其废除。

 

第四:危机和革命

      

       我们假设资本家对废除私有制不感兴趣,他们决定保持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继续通过剥削劳动者躺着赚钱,并用剩余价值来换取更高级的生产设备,以提升生产的效率,进而躺着赚更多钱。

想象一下另一个资本家通过降价来刺激消费者购买,而这边的资本家也可以降价,毕竟他的新设备效率更高,利润不变时可以生产更多产品。这种竞争使所有资本家产生相同效果,生活资料也因此不断降价,资本家也可以不断降低工资,因为工人们仍然能维持生活。进而资本家们又纷纷升级设备,扩大生产和降低价格,顺便降低工资。      

这种情况的全面发生会导致一种问题,即生产的商品比社会所需多,相应地工资过少导致没有人可以消费掉它们。资本家们卖不出商品,只能降低自己的利润,雇佣劳动不再有利可图,资本家们也开始解雇工人并出售生产资料,但是人们却又都买不起。最终的结果就是有大批无人使用的生产资料,人们却什么也不生产。

接下来很明显工人们会去强行占有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来进行生产,而这就是社会主义革命。

它迟早要发生,否则世界上的生产力将会陷入停滞,劳者不获,获者不劳。

 

最后,这仅是对马克思一些基本的理论的解释,没有涉及到阶级斗争、异化、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公有制等概念,因此希望你能学习更多的理论,武装自己,同资本主义斗争!


资本论导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