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总是开不了口拒绝他人?|告别“讨好型人格”小贴士
“我似乎是个无法say no的人。”
“不擅长拒绝别人,这让我感到非常疲惫。即便在交流过程中,就觉察到内心并不想答应对方,但碍于情面,酝酿半天的回绝在出口的瞬间就变成了同意。”
也总是从身边的人口中听到这样的话:你真是个好人;没有你我不知道怎么办;再帮帮我吧……
如果你也对上述的话有强烈的共感,那你很可能也是一个讨好者(People Pleaser),俗称的讨好型人格。


讨好者(People Pleaser)顾名思义,指的是总把周围人的需求放在自己前面,并努力去满足他人的人。
讨好者似乎觉得,只要主动迎合周围人的需求,就能把人际关系维系好。
讨好者通常具有以下表现:
- 对于不想做的事情也会说好
- 常常会对很小的事情,感到十分抱歉
- 当别人迁怒于你时,会感到十分焦虑
- 即便是不好笑的段子,为了合群也会跟着笑
- 即便自己很忙,也会花时间去给别人帮忙
- 对于他人的感受,觉得自己也有责任和义务
心理学家苏珊·纽曼博士曾这样评价讨好者:“对一些人来说,答应(他人)是一种习惯。”
一方面,讨好者能从取悦他人的过程中获得认可,感到自己是有价值和被需要的。
另一方面,他们也常常因为“好人情结”无法拒绝而感到痛苦,一点点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感,也干扰到了正常工作、生活的节奏。
虽然讨好行为避免了拒绝时可能会发生的冲突,却以消耗自身为代价,这对讨好者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更加现实的是,即便讨好者花费了大量心思在维系他人的关系上,甚至因此手忙脚乱,但他的人际关系却可能会比其他人更加脆弱。
靠取悦他人维系的关系大多经不起时间和现实的考验,甚至偶尔的一次拒绝,就会打破关系的平衡。
并且长期的不拒绝,不仅剥夺了求助者自身成长的机会,也可能会让双方陷入一段依赖共生的关系。

那么,既然费力不讨好,为什么这些老好人停不下来呢?
一些研究者发现,讨好者在面对他人的肯定和表扬时,会发自内心感到愉悦,通过不断讨好就能获得更多的认可,这个过程宛如“上瘾”一般。
这种习惯也会让他们把讨好变成生活中的一个事项,并从中获得安全感。

一些学者认为,这可能和童年养育模式和成长环境有关。
有些讨好者的父母,从小给予了他们一种有条件的养育。有条件的养育指的是,只有到达了父母明确要求或暗示的条件之后,才会得到认可和接纳。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他们从小就会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牺牲自我的行为模式,以满足父母需要为第一要务,来换取“有条件的爱”。
与此同时,“达不到父母要求就可能被遗弃”的恐惧也会笼罩在他们心头,使得他们对于关系中可能会出现的失去感到警惕和害怕。
一旦出现不好的苗头,他们会立刻进入“讨好模式”。
研究人员发现,越多有条件的养育,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会越低。这种为赢得认可而牺牲自己的做法延续到成年,会导致其与真正的自己失去联结,更加依赖于他人的肯定。

另一些学者认为,这是因为他们过度的同情。
每个人性格不同,对他人情绪的感知能力也不一样,有些则对他人遭遇的共情能力非常强。
而这种过度的同情,会让他们感同身受他人的痛苦,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减轻或帮助别人的问题。
这些人也会因为对他人的同情心而感到亏欠、不忍心拒绝,甚至会觉得自己的拒绝是在给别人的困境雪上加霜。
因此,即便有人提出不合理的请求时,他们也会因为不忍心赶走对方而答应下来。
虽然每个人都有被尊重、被重视的需求,也可能会时不时地做出一些避免冲突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成为一个讨好者。

那么对于一些老好人,要如何克服拒绝别人时产生的心理上的不适,大大方方说不呢?
希望以下的tips可以帮到无法say no的你:
1. 设立自己的边界
想要为他人的情绪和行为负责其实是一种丧失边界的表现,正如《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到的。在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感受是谁的,就是谁的课题,谁就有这件事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树立起健康的个人边界,相当于给自己的生活划出了界限。哪些事情属于自己,哪些问题属于对方。是因为对方越过了边界,所以才拒绝。
树立边界的同时,也能帮助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也要为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而不是一味的忍让。
2. 温和坚定的拒绝
顾及他人的感受没有错,但在面对超出边界的事情时,该拒绝时就拒绝。我们可以感谢对方的信任,但这并不是你答应对方的理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温和、真诚地告诉对方,完全理解他的处境,但拒绝他是有原因的。
3. 从小事开始
万事开头难,身为讨好者未必一开始就能把拒绝说出口,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事开始练习,比如一次不想去的聚会,一次义务的跑腿。
同时你也要警惕那些一直依附于他人生存的“伸手党”,如果他们的过度索取让你感到疲惫,果断地选择退出这段关系是最佳的选择。
总而言之,没有原则地去取悦别人并不能让我们得到真正的尊重,个人的魅力和价值才是人生发光发亮的资本。

希望你不会被别人的期望和观点裹挟,也不会被生活磨平棱角。愿你独立且坚强,余生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