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帝国—第六纪元(SEA)背景介绍 羝羊触藩——东亚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1630年的大明已经行将就木,全境灾荒不断,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虫灾,禾苗枯焦,饿殍遍野。财政的进一步拮据也使得赈济成为空谈,农民无法生活下去,只有铤而走险。一位叫张献忠的农民举起了反对明庭的大旗发动了起义,而更在他身后,是他年仅10岁的养子,李定国。
大齐的历史
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 建国大西,以成都为西京,而定国被封为安西王。这时的他虽然才24岁,但已经是大西国的一员得力干将。据说他“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军中以宽容和仁慈而出名。”而在大西正式建立后,李定国也积极劝说张献忠联明抗金,并多次和主张联金反明的平东王孙可望发生争执。最终张献忠决定先对抗后金,并在南充和随州大破金军。同时实力也极具扩张,很快便超越了大顺军的实力。而在张献忠被明封为秦王后,战功赫赫的李定国地位也水涨船高,这让孙可望十分嫉妒,并暗中有了反叛的心思。
1656年,李定国率部攻下了开封府,还迫使顺燕定南王孔有德兵败自焚。一时间名声大噪,得到了明昭宗和张献忠的嘉奖,还被封为晋王,这让此时认为封地的孙可望十分恼火,打算召李定国到沅州议事,借机杀害李定国。然而李定国此时在军中的威望极高,没等李定国本人到达沅州,孙可望就已被下属们杀害。而在不久之后张献忠也死一次战斗中,李定国继位大西皇帝。他继续着抗金为主的战略方针,但步伐却比过去慢了许多,他开始更多的为灭金之后的未来做打算,虽然目前履行着联明抗金的路线,但李定国对明朝并无过多的好感,更何况是现在这个坐拥南洋却向中原谋取重税还改信基督教的朝廷,他开始实行政治和经济改革,铸造新币,减轻百姓的负担。
1673年,李定国在济南建立齐国(对于齐这个年号有人认为是模仿徐知诰的徐齐)。定都济南,年号广德,同时宣布对大明称臣。之后齐国的主力便放在了收复长城南的国土和与顺军的版图争夺中。此时的大顺早已在外敌和内斗中严重衰弱,旧日闯王所打下的辽阔疆域如今只剩下了陕鄂一带,在李定国的招降下,顺帝李自敬带领麾下军队接受了诏安。大顺灭亡。而在之后,齐国又参与了南明的内战,帮助朱由崧成为了唯一的大明皇帝,而齐国则获得了除南方沿海地区之外的大片国土,后金向齐军投降后,齐成为了中原地区当之无愧的霸主。此时虽然明依旧是正在意义上的中国皇帝,齐国只不过是明国的一个藩王,但事实上谁都能明白现在自己正在向哪个朝廷交税。
之后的50年里齐明之间爆发了两次战争,1732年,在吕宋岛的宿务城,明国和齐国的代表签订的宿务盟约。明将琼州、东宁、吕宋等领土交由齐国,齐则承诺保证两国商人自由往来,同时停止其对基督教徒的迫害等,明齐之间还“结成兄弟之邦”。
虽然没有一举消灭明朝,但对于齐高宗李文伦而言,这个合约已经足够了,齐国夺回了中原的所有领土,更重要的是齐不再是明的属国,而是一个完完全全独立的国家。此时的齐国已经征服了西域地区,国境一路达到了夷播海。西域都卫府又一次出现在了地图之上。而经过近50年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中原地区的生产力已完全恢复,而人口的增加与来自埃律西昂的按财产赋税方式所带来的税收增加也使得朝廷有大量的额外收入来养活一只庞大的常备军为之作战。在此之后,齐国不断出兵,击败了缅甸、朝鲜等邻国,还和法埃联手逼迫日本对其开放贸易,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亚中心。
当然这些胜利不是没有代价的,与埃律西昂的合作不仅使得齐国将琼州、东宁等地以“共管地”的方式交给了罗马,还被迫接受给予其商团优惠待遇等被文人墨客口诛笔伐为“叛国”的内容。这对于帝国而言及其重要的江南贸易打击极大,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反复冲击着这个新生的复古帝国。并在十九世纪中叶达到顶峰。持续了近三十年的天平教战争战火燃遍了整个东亚,尤其是作为主战场的江南地区遭到战火的洗礼,严重削弱了齐国的国力。且为了还清大量的国外债务避免破产,朝廷不得不和各路节度使们妥协,放任他们将土地兼并入自己手里以换取更高的税收,而在平叛中下方的兵权也使得军队逐渐被集中在节度使麾下的将领中,各节度使开始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独揽大权。甚至其拥有的部队的数量都超过了齐国正规军的数量三四倍以上。齐国皇帝李旭轮与他的支持者们致力于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但作用有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齐国碍于国力没有完全恢复并没有完全参与战争,并乘次机会发了一笔战争财。然而尽管它发生在另一个世界,但经济危机的辐射伴随着大量订单的丢失和松江府股票的崩盘已经到达了中国,虽然一开始一般通过市民还没有感到任何直接的影响,甚至还感到满足:大量本应出口到海外的农产品滞留国内,造成食品价格螺旋式下降。但当没法受到工钱的那天,工人和军人们的不满冲击到了街道上。虽然叛乱遭到了镇压,但这也为内忧外患的齐国敲响了警钟,这个“制度皆依李唐”的国度或许正在步入唐朝后期的宿命。

国家全称:大齐帝国(da qi di guo)
首都:京兆府(jing zhao fu)
国歌:《破阵乐》
皇帝:李旭轮(年号中和)
宰相:袁世凯(左丞相)、黎元洪(右丞相)


执政党:无 国家整体右翼传统/儒教官僚主义
政体:东方专制君主制/天朝帝国
选举周期:无
立法组织:大齐国会
主体民族:汉人
官方语言:汉语
宗教:儒教(心学派)
国旗:
齐国有着三个记录: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领土最多的国家(存在争议,但一般不将殖民地或总督区算入本国领土的情况下齐国是最多的。)、世界上工业化最高的国家。这里出产着世界70%的农产品和50%的工业产品并顺着各条贸易路线流向世界。庞大的工厂群从日南府修到了庙街府,广袤的农田从江南延绵到了哈密。庞大的帝国被分配给了各个都护府、都卫府和节度使管理。而朝廷则将精力放在了调控全国上。齐国曾经是在唐朝之后最强盛的时代,然而三百年来,各路官员从一开始的没有实权逐渐演变为割据一方,在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节度使们开始越来越多的不再理会中央的政令,但向朝廷要求的补助却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虽然有着庞大的工农业,但齐国的动力素质也不够高。这是因为城市外的居民基本不识字,在总人口中也识字率也只达到10%。接受教育的机会少之又少,且往往成本高昂。虽然工业体量巨大但许多工厂和血汗工厂完全无异,很多工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埃律西昂奴隶无异,且科技含量相当的低。农业也同样,许多农民过着看天吃饭的生活.。虽然凭借庞大的体量仍在世界占据一席,但在其巨大的身躯下却透露着其贫弱的一面。
对于这一切,李旭轮都看在眼里,他和许多齐国皇帝一样,将唐太宗视为榜样,妄图恢复盛唐时的荣光。然而50年过去了,严重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官僚统治体系拖慢了改革的步伐,他的努力收效胜微,虽然国势有所起色但时间已经不够了,皇帝已经年近80而长孙子年幼,在原先自己期望的长子乃至孙子都一个个去世后,皇帝不得不将自己年仅5岁的曾孙立为皇位继承人,而剩下的最有优势的三位侄子侄孙虽然表现的和睦共处,但暗中的你争我斗让人担忧可能会撕裂整个帝国。而放眼国内,落后的科举缔造的上层陷入老人政治并停滞不前,各个节度使和都护府之间暗流涌动,没人知道皇帝最后会不会落得一个齐哀宗的谥号。
齐国的领土包括:

中原地区共5京26道380州,各道存抚使掌有地方政权与大部分兵权,也大都成为世袭制,朝廷对其的约束力相当差。此外还有一个藩王国(齐国也有其他藩王,但多无实权)。

黔国是平南侯沐英元的底盘,其管辖范围几乎很快整个南诏道,自明朝以来沐氏就镇守着云贵地区。负责管理西南边区的各路少数民族。这里广袤的土地和崎岖的地形上居住着许多民族和部落,政府保持着权力高度下放且行之有效的邦联制。但这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西南边境的分立主义者已经愈发壮大。朝廷不得不给予重兵以防范。
三个都督府
黑水都督府是在后金投降齐国后根据协议建立的女真人自治区,目前的大汗为爱新觉罗·载沣,虽然经过改土归流后当地的满洲习俗已经少之又少了。但依旧有中原人认为这些曾经建立过后金的人是巨大的威胁,有传言说满洲正在寻求扩大北方军队的规模和技术进步,但至少从目前来看还一切正常。
高昌都督府作为齐国的西大门,管理着被成为西域的大片地区,主要负责防备西北管理当地回族群体。高昌王白锡尔的领导正专心处理可能会爆发的回汉分歧问题。
乌斯藏都督府位于西藏,绝大部分土地坐落在绵延于中亚大部分地区的青藏高原之上,这里有着许多寺庙、部落、游牧民、偏僻的村庄、封建地主等,都有很大的自治权,许多方面还保持着几百年前的生活方式。
之后就是齐国附庸国,首先是七个都护府和一个宣慰司。
安东都护府是由原先的朝鲜王国在1811年被齐国入侵后改组而成的,其包括君主在内的政府依旧按照朝鲜旧制,但在军政体制上接受齐国中央政府双重体制管辖,自治权高于普通的都府,虽然齐国一直将这里作为“帝国的第24道”和与日本对峙的阵地,并一直在尝试进行汉化工作。朝鲜国王李垠表面上做着天朝忠心的奴仆,但暗地里似乎却经常和王妃抱怨到自己地位的底下,自己的百姓不爱戴他,齐国的亲王不尊敬他,这让他里外不是人。许多朝鲜人希望收回被齐国控制的平安道和咸镜道,这两处土地在两西大乱中被齐国“租卖以筹备对东夷事宜”,但如今已经他们是汉人和辰人(汉化朝鲜人)的城市,和平收回的希望非常渺茫。
安北都护府是管理北方边疆的军政机构,这里主要由亲王、过去的蒙古和准噶尔的部落组成的盟构成。虽然早期安北曾是重要的征兵地,但随着大量畜牧业的普及及战术的发展使这个能征善战的民族演变为了能歌善舞的民族。和朝鲜人不同的是,大部分蒙古人已经接受了来自齐国的统治,但他们依旧有所求,比如希望安置些汉族工人定居蒙古来帮助实现城市化。
安南都护府是七个都护府中最反叛的一个,主要由安南国和占婆、高棉、老挝组成,主要虽然齐国介入越南内战时为阮朝保住了王位,但却夺走了旧交趾的大量领土,这使得安南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忠诚度上都显得非常糟糕,被派去的官员发现越南国王正艰难的管理着一个日益贫穷,愤怒,饥饿的,处于爆炸边缘的国家。其中最重要的威胁就是由一个名为阮必成的人领导的兼具民族主义和左翼主义思想的规模惊人的游击队力量。
安西都护府源于齐国尝试收复唐朝版图的一次尝试,在持续数十年与俄国、游牧民族的征战后,中华文明确实重新抵达的咸海,但当地的游牧部落并不太服从管制,汉人移民只能定居在数个城市中,整个地区由突厥人、汉人、蒙古人和驻军组成的联合政府维持着秩序。
东宁都护府/震旦总督区是个特殊的地区,根据当年埃律西昂和齐国的盟约建立,包括琼州岛、广州海、东宁岛、北吕宋和从葡萄牙人中夺取的妈祖(此外还有从日本获得的数个港口)。由两国共同管理,齐国行事主要的执政权而罗马则垄断了当地的贸易,同时既是又不是两国的一部分,这种诡异的治理方式已经延续了近200年。虽然这段时间也不断有人要求齐国收回这些地区,但考虑到和埃律西昂的同盟有益且必要,至少短期内朝廷没有这种想法。
榜葛剌都护府和朝鲜类似,早在明朝时就已经像天朝入贡称臣以避免自己被莫卧儿帝国入侵。齐国成立后不断向其施加影响最终改组为都护府。齐国修建了从帝国链接吉大港的铁路以方面使用这里的港口。
南洋都护府建立于18世纪中叶,其目的是为了和欧洲各国争夺南洋资源、防备明军和保护当地的华人移民。其主要领土建立在前明旧港宣府司的废墟上,并兼并了许多不愿被欧洲人统治的小国。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富饶之地,大量的橡胶、石脑油和锡源源不断的被运往中原,当地的汉人移民也完全控制了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
缅甸宣慰司是东吁王朝在齐国的帮助下复国的结果,和朝鲜一样受到两个政府的控制,但这个国家相当不稳定,多样的民族和复杂的地形以及齐国援助的愈发稀少使得局势正在驶向崩溃。
齐国的属国
首先是附属国,包括哲孟雄、巴达克山、坎巨提、不丹和琉球这五国国家,由于实力过弱他们已经接受了“大齐的全面制导”,全国上下的经济、文化、军队全被齐国所控制,甚至有不少人希望将这几个国家在法理上并入中国,不过因为各种各样的困难还未能实现。
其次是内藩国,这些国家拥有自治权但法律和外交要受到大齐所限制,如爱乌罕、廓尔坎、哈萨克、乌塔利、暹罗、亚齐。
最后是藩属国,这些国家受到齐国的影响更小,他们包括希瓦、锡克、苏禄。
此外还有些国家受到了齐的影响,比如马加丹共和国,这个国家源于齐国与沙俄对于“未定国界”的处理结果,起初只是拥有马加丹地区,后来在俄国崩溃时又以“保护”当地百姓为由占领了勘察加半岛。此外兰芳和文莱也在齐明两个之间摇摆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