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更好的悼念先祖

#清明节习俗# 我们如何更好的悼念先祖 马上清明节了,记得之前爷爷在我小的时候带我去老家后山祭祖,说等他走后,你爸估计不会来了。往年扫墓带着祭品去太爷爷、太奶奶,太太太爷爷、太太太奶奶墓上祭拜,一般焚香、烧纸钱、放鞭炮。 花钱不说,还污染环境。
大前年2020年疫情清明节都在家,那时候聊到这个想法。 我的想法: 等我百岁之后 如果未来有一天我走了 走后身体有用的器官捐给医学,虽然说有些器官可能已经衰竭了,但是肯定有可以为后人造福的地方。比如眼角膜等,我的眼睛在另外一个人身上继续存活在这个世上、观赏世界的美丽。 我们如何更好的悼念先祖 我的想法是:种树。 等我百岁之后 如果未来有一天我走了 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在我们老家后山太公祖坟旁边种上一颗树,要在树冠外围开沟施用,防止烧根。开沟深度50厘米左右为宜。剩下的身体(主要是肉身)部分就埋在施肥沟里面,不要棺材,脱去衣物(如果说要给我穿衣服的话,请选用聚乳酸纤维制成的衣服在特定环境下土埋,1年内能自然降解),让我以最原始、最纯真的方式回归、回馈给大自然母亲、地球母亲。我的身体会自然降解作为养料滋养这颗树,我的子女以后过年可以不用回老家,清明节有空的话回来可以移植一颗树在身体上树旁边,别烧纸,别放炮子(鞭炮)。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鲸落,万物生。虽然我的身躯没有鲸鱼那么庞大,但是我也愿意为地球母亲贡献我最后的力量。 等我“老去”我希望会实现我今天的承诺。
后人如何缅怀,值得保留的习俗 1.值树。 清明时节,雨水丰沛,适合树苗生长,所以古人就喜欢在清明节植树,这个传统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植树节”。 2.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也有的人插柳来辟邪。 3.放风筝 古人认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这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4.荡秋天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很受儿童们的喜爱。 5.吃青团 民以食为天,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衣食住行这四个字,所以每当重大节日到来的时候,我们的饮食都会有所改变,而对于清明节来说,我们最大的饮食改变就是吃青团了,这种利用艾草制作的糕点,吃起来清新可口广受大众欢迎。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损也。
是传统儒学对孝道的诠释,毁坏了身体就成了不忠不孝。 所以很多老一辈人认为人“老了”之后,尸体要完好无损。举反例:死无全尸、死无葬身之地。 我写这个不是说所有人要像我一样的思想, 我只是把我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觉得我说得还行麻烦帮我点个赞,有不同观点可以在评论区发出来。 ——小编:为人本性。 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 我一直相信人性本善,希望我可以一直保持自己的“本性”。“性”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个性,率性而活。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欢迎留下不同观点评论,请、请、请尽情喷我吧,主人。 码字不容易,麻烦主人们给个点赞。谢谢(*°∀°)=3 新人,麻烦关注一下,你的关注就是我创作的动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私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