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溪河大桥案例介绍——西一线(二)
接上篇文章内容,这次我们继续分享绛溪河大桥西一线桥梁深化建模内容
项目解决方案
6、 多人协同
在建模过程中,由于模型体量比较大,我们采用协同作业模式,多个成员共同处理同一个节段,提高建模效率。


7、 碰撞检查
上述桥梁为空间扭转曲面结构,对于设计和制造精度的要求都是极高的,百木科技利用CATIA的碰撞检查功能,对设计模型进行预拼装,检查模型设计精度,尽可能地消除人为因素引起的冲突问题,减少施工过程中因空间干涉引起的变更,减少返工,节约工期。
8、 模型复核
在CATIA中,还可以将三维模型输出为CAD格式,从而使得只安装CAD的客户亦可对桥梁外形进行直观查看,同时,还可以利用该三维CAD格式进行实际模型的复核工作,提高模型通用性。

9、 加工详图
基于该项目桥梁的三维模型信息,一键生成带有加工工艺(如:坡口、焊接信息)的二维图纸,直接投放至项目加工厂指导零部件的实际加工作业。如若图纸有变更时,只需调整模型参数即可,其对应部分的图纸也会自动更新,实现了加工详图的自动化生成与参数化管控。

10、 信息化应用
为保证桥梁图纸及模型的精确性,百木科技对桥梁进行了虚拟加工模拟,在深化模型上进行工艺设计,模拟桥梁焊接、组装过程,提前发现加工难点与隐患,以保证模型及图纸的精确度。
项目成果
在该项目深化过程中,百木科技采用上述解决方案,快速完成了桥梁BIM深化模型的建立,以及在对应的三维模型信息基础上,输出各自对应的带有加工工艺(如:坡口、焊接信息)的二维图纸,直接投放至项目加工厂指导零部件的实际加工作业。
对于这种焊接坡口种类多、数量大的桥梁类型,人为标注费时费力,百木结合CATIA,实现了坡口信息、图纸编号标注的自动化,克服了传统人为编号、标注时任务繁琐、易重复、遗漏等问题,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同时,不仅运用批量出图技术大幅提升了出图效率,也对图纸质量有着严格的管控,实现项目质量控制标准化,图纸下发到车间几乎没有问题反馈。充分体现了参数化模型关联到参数化图纸的价值。
绛溪河大桥项目,作为典型复杂双曲面钢结构桥梁,通过将CATIA平台与百木的技术相结合,探索出更适合于现代复杂钢结构桥梁的设计方法,解决了传统设计方式对于该类别桥梁无法适应的难点,为项目创造社会效益与价值。相较于传统深化过程,模型精确度更高,桥梁信息更直观,同时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且很大程度上缩短项目工期。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