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史考博参考书真题复试分数线
第一部分:初试招生目录

参考书推荐:
经济史专业:
《中国经济史》(上、中、下)孙健著 人民大学出版社;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政治经济学(参照政治经济学专用书)
考博英语题型:
词汇选择20*1
完形填空20*1(关于英国工业革命)
阅读20*1
英译中1*10
中译英1*10
作文1*20(以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为话题)
专业课真题
二、经济思想史
1、斯密如何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怎样评论其划分标准?(20分)
2、概述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学说的创立过程。你认为它有何现实意义?(20分)
3、马歇尔经济理论体系有何特点?如何评论?(30分)
4、概述李嘉图与马尔萨斯关于“萨伊定律”的争论过程,并予以评论。(30分)
三、面试
人大的面试很不正规,只有导师和他的几个硕士生在场,没有其他老师参加,导师随便问了些问题就让我走了。
导师问了我三个问题:
“介绍一下自己!”“谈谈你的硕士毕业论文!”“你读博士期间想研究些什么?”我还回答了一些他对我的硕士论文的质疑。
微观经济学笔记:
中国的原始资本主义 (或商业资本主义)
--晚清的经济历史
晚清经济史最有趣的是如下几个问题。第一个是晚清经济发展的状况。有人认为晚清经济并不是一个未发展经济,而是在城市中有相当发达的原始资本主义,或商业资本主义,其形态相当接近中国 80 年代温州,江浙,北京浙江村中的个体和私人经济。第二个问题与中国和西欧十八,十九世纪经济发展的比较有关,也与当时法国和英国经济制度的差别有关,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经济发展会大大落后于西欧,为什么中国的原始资本主义不能发展到现代资本主义。第二个问题的一个回答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不能从原始资本主义发展到现代资本主义。这个回答从笔者看到的史料来看完全不符合史实。与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关的就是对晚清洋务运动的评价。笔者看到的资料显示,洋务运动是个失败的工业化运动,其失败不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是在于政府的“国家机会主义”,用国有企业的方式推动工业化,扼杀了私人自由企业的发展。
在分析这三个问题之前,笔者有必要说明我所采用的治史方法,笔者不同意孔子的“述而不作”的治史方法,原因是历史研究从未有述而不作的,每本历史著作都有显含或隐含的理论框架。这些框架对历史上各现象或变数之间的关系结构作一些假定,而记载历史不可能不采用一个组织史料的框架。试想相信地心说的人写出的天体运行史与相信日心说的人写出的必然会非常不一样。实证的研究态度是在写史前,言明分析框架的假设,则读者可以自行判断这些假设与史实之间的关系。当这些言明的假设之多样化到达足够多,且在不同框架之间有充分竞争时,对理解历史最有帮助的框架才会在学界共识的基础上脱颖而出。如果不言明潜在的对分析框架的假设,使读者误以为存在一个没有理论框架的纯客观历史,则读者反而会轻易相信一些很没有竞争力的分析框架,而失去对分析框架的识别和批判能力,因此反而使历史变得非常主观。
三、总述
四、该书开篇是导言部分,首先总结了10大经济学的原理,让我们有个感性的理论观点。接着谈了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即提出模型假设再验证完善的过程,与自然科学具备同样“科学”性,是能够让人信服的。有了这个基础后,导言部分最关键的就是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贸易依存性的好处,而这一点是分工作为社会经济生产最本质方式的原因,也是市场作为最效率分配的根本。
五、
六、通过前面的导言的引出,主体内容开始研究微观经济的方方面面。从大的层面来讲,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实际上用4个部分就可以涵盖,即市场与福利、公共部门经济学、生产行为与企业组织、劳动市场经济学。
七、第一部分 市场与福利
八、大家如果有印象,都会记得研究市场最核心的模型就是 需求与供给曲线的交叉均衡,即需求随着价格下降增加需求量,而供给随着价格上升增加供给量,从而形成物品的均衡价格,也确定了均衡状况下物品生产和消费的数量。通过价格,市场更好的配置了资源。进一步,在前面定性变动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弹性的概念,即需求和供给的数量到底会随着价格变动程度的多少,这能帮我们更深层的认识一些如给商品征税的负担如何由消费者和生产者承受等很现实的问题。市场通过价格更好的配置了资源,为什么这样是最好的呢?福利理论进行了解释,即通过定义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福利总和,发现在均衡价格下福利最大化。有了福利这个理论后,我们就能分析为什么赋税会带来一些福利损失,以及为什么国际贸易中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总体上福利都是增加的。
九、
十、第二部分 公共部门经济学
前面对市场的分析,只关注了某一物品与服务的市场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但是还存在对第三方群体的外部性影响。普通人都能切身体会的就是生产过程中对水和空气等的污染问题,因此需要政府部门采取一定政策来管控这种“负外部性”。除了负外部性的情况,还存在正外部性的,最典型的就是技术专利的影响,技术的创新成果不仅可以造福生产者本身,往往会对社会大部分群体带来福利,因此政府需要通过专利法让发明者享受正外部性的收益,从而鼓励创新。为什么会出现“外部性”这种情况呢?本质上是因为这种物品是公共的,其表现为两个特征,消费中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针对商品与服务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区分,可以得到4种类型,即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俱乐部物品。这也回答了存在第三方外部性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