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经济学考博参考书真题分数线
第一部分:初试招生目录

参考书推荐
《国际贸易教程》,高成兴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世界经济学》,杜厚文 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上、下),高鸿业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际经济关系、国际金融与投资无参考书目;
初试考核办法说明
1.经济理论(满分100分):
考试内容: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考试形式:1个小时在线闭卷考试
2. 专业课考核(满分100分):
材料审核、科研审核相结合。按照我院公布的《经济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核办法》,考生提交材料已于5月31日12点截止,逾期未提交者视作放弃初试资格。
3.外语考核(满分100分):
考试内容:外语
考试形式:30分钟在线闭卷考试
2018年人大经济学院考博中,f分数线虽然是180,所有进入复试的考生大部分是在200以上,的平均分为210左右,与往年没有太大差别。2016年经院共录取84人,普通招考63人,硕博连读21人;2017年经院共录取89人,普通招考65人,硕博连读24人;2018年经院共录取85人,普通招考64人,硕博连读21人。
笔记资料:
1. 企业性质
1.1 新古典企业理论
前古典理论中,企业理论还不存在,商品的价格以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来衡量。
古典理论中,企业还是一个模糊的经济形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中,研究消费者是从效用函数出发的,而研究企业则是从生产函数出发的。其特点是:
· 从生产函数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是把企业看作一种生产工具,而不是一种组织,因此,研究中更侧重于对于分工、协作及投入和产出的分析。
· 对企业的研究采用了边际分析的方法,如分析企业的最佳产出水平和均衡市场价格水平。
· 企业理论还对企业的生产规模是否达到最优进行了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在研究企业的整体行为以及企业间的策略时是有效的,但也存在许多缺陷,无法解决一些新问题,例如:
· 企业转向内部交易降低对市场的依靠的现象无法解释,因为他们认为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方式。
· 没有对企业边界和企业规模的决定因素进行梳理,即很多企业的规模并不是与企业所需要的规模相适应的。
正是为了回答一些新古典企业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才有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2 现代企业理论
现代企业理论是在新古典企业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产业经济学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企业理论的经典著作是1937年罗纳德科斯所著的《企业的性质》一文。科斯认为,企业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企业用内部的组织成本和协调成本代替了市场的交易成本和摩擦成本。换言之,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企业的内部生产行为节约了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
同时,科斯指出了新古典企业理论中的一些缺陷,即在新古典理论中没有说明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的性质是什么以及企业的边界在哪里。
科斯的企业理论中引入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并从交易的角度研究企业。他认为市场运营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就是所谓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在广义上可以被认为是鲁滨逊克鲁索经济(单个人的经济)中不可能发生的成本;在狭义上则可被认为是企业在市场交易中所发生的合约、签约和谈判成本,而且包括度量和界定产权的成本、用契约约束权力斗争的成本、监督绩效的成本、进行组织活动的成本以及消耗租金的等待成本,等等。
一般而言,当市场交易成本大于企业内部组织成本时,资源配置就会倾向于通过企业这种经济组织来进行;相反,当市场交易成本小于企业内部组织成本时,资源配置就会倾向于通过市场来完成。
市场运营会发生成本,或者说企业在市场交易中会产生高额的交易成本,这主要是以下2个原因造成的:
1) 资产的专用性。资产用途的唯一性可能限制了供应渠道,且需要特制的生产设备,所以可能产生高额交易成本。2) 市场条件下的不确定性。未来市场条件难以预测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难以将偶发条件写入合约,从而可能产生违约行为,重新谈判会产生高额的交易成本。
市场机制被企业所替代,主要是因为交易成本的存在,而企业正是因为可以节约交易成本而产生的,这是科斯的主要观点。
但是企业不能无限扩张,因为企业内部运行也会产生成本,如协调和监督成本等。当这些成本很高甚至超过市场的交易成本时,在企业内部进行交易就是无效率的。所以科斯认为企业是有边界的,在确定企业规模时需要权衡比较市场成本(即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与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当企业进行一项交易所发生的成本与其他企业进行这项交易所发生的交易成本相等,并且,此项成本与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也相等时,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就被突破了。
2. 成本理论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所投入的生产要素是否能够发生变化,将成本分为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其中在短期内企业的一部分生产要素不能发生变化,但在长期内企业的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发生变化。
2.1 短期成本
短期成本是指在这一时期内,企业无法变动某些生产要要素(一般指厂房设备和企业的生产规模等),企业若想增加产量,在短期内只能通过增加雇佣工人、增加原材料投入,或者让现有工人加班加点等方法来实现。
短期成本包括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
短期总成本包括短期不变成本和短期可变成本两部分。
短期平均成本包括短期平均不变成本和短期平均可变成本两部分。
2.2 长期成本
在长期,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在生产中所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从而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进行生产,使利润达到最大化。由于在长期企业所有的投入要素都是可变的,所以长期成本也都是可变的,没有可变成本与不变成本之分。
企业的长期成本可以分为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在长期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在连续变化的任何产量水平上,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每一条短期边际成本曲线都存在一个相交点,这条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同时,交点处所对应的边际成本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低边际成本。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U形,即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先递减而后递增的趋势。
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不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不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总是在某个产量处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其交点的位置正好处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切点所在的垂直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