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人的住房焦虑,在这部动画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2022-08-05 07:51 作者:情报姬  | 我要投稿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情报姬

转载事宜请后台询问哦

文丨神乐  审核丨春辞

排版丨鹿九

导语:

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它能够给人带来安全感,也能给人们提供一个归宿。

在中国,买房长期以来被视为是成家立业的第一步。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80后、90后一代的住房自持率是70%,位居全球第一位。中国年轻人买房的平均年龄是27岁,发达国家则是37—40岁。

由此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早点买房,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挺主流的想法。许多长辈也经常会这么说:不买房,将来没出息。

农耕民族不止我们一个,家庭观念在全世界也都差不多一样重,但那种把一切都换算成房子的热情,估计也只有中国人存在。

但也因此,房价也是在逐年提升。而中国人的住房焦虑,也在不断增长。

在看到《囚》这部动画作品时,我惊讶于它很好地反映了当下中国人的“房子情节”以及因买房所带来的住房焦虑。

《囚》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但全片看下来,充满了荒诞现实主义的色彩。

主角是一名男单身社畜。他看中了一套心仪的房子,为了应对家里人一次又一次地催促买房,他打算尽快将这套房子买下。但不巧的是,想买这套房子地除了他,也有其他人想购买。为了得到心仪的房子,他逐渐变得不择手段,并抛弃了自己的良心。但在结尾,本应到手的房子最后并没有拿到,他最后了选择扔掉钥匙、回归自然。这时的他,感受到了不再被房子压迫的自由的气息。

最令我惊讶的是这并不是什么知名大厂所作的动画短片,它仅仅是4名中传学生的毕设作品。

所以我联系上了这部动画的主创,和她们聊了聊这部作品的幕后故事。

  一  

《囚》的主创团队是4名今年毕业的中传学生,她们分别是金子、肄木、毛毛和球宝。据她们所说,相较于大三的联合创作来说,她们更想在毕设上提升片子的制作精度和深度。于是,在估计了大概体量以及结合师哥师姐的经验之后,在2021年7月开始构思制作。

作品最初的灵感,来源于金子的一次扫墓经历。她看着整齐排列的墓碑,产生了这样的联想:人从出生到死,好像都在格子里。

金子将自己的联想分享给了另外三位主创。她们都认为这个想法可行,于是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毕设的创作。

经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她们的作品《囚》诞生了。

在《囚》的开头和结尾处,都出现了这么一个画面:主角在母亲的指导下玩形状认知积木。

我最初觉得主创想通过积木这一意象表达什么。

但在和主创们聊过之后才明白:重要的并不是积木的内涵,而是母亲的教导行为本身体现出来的东西。

“小孩对空间的探索是一种本能,只要把积木往洞里塞就很开心。而家长为了达成图形认知的教育目的会引导小孩‘正确地塞’,这代表了一个人人从小到大的过程中,认知和行为上的规训。”金子说。

在她们确定以形状认知积木为引出整个故事的载体以前,为了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当时的她们每天再搜索与“空间”和“规训”相关的素材,以获取创作灵感。

“我们在设计中运用到一些形状语言,用“方”指代各种条条框框的规矩,用碎线、三角和圆指代人的个性和特质。在形状语言和空间、规训的行为三者统一之下,我们选用了玩形状认知积木来作为故事核心的一种隐喻。”毛毛说。

这也和动画之后的内容相照应:主角在母亲的影响下,认为有一套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开头的积木,则是展现了母亲对男主角在不经意间造成思想禁锢的一个媒介。

  二  

除了男主角,这部动画里还出现了另外四个重要的人物:准备将房子出售的诗人房东、擅长涂鸦的女孩和一对朋克夫妻。

之所以设计诗人这一形象,目的有二。

一是为了展现主角对买房这件事意识层面的认识以及主角与诗人观念上的矛盾与冲突;二是为了借诗人之口传达她们的理念: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要把追求的事物看作生活的一切。

为了将这段话更诗意地表达出来,主创们委托了诗人朋友奘持(微博@奘持)根据需求写了一段诗,并将这段诗句写进了动画中。

(诗的手稿)

而设计女孩和夫妻的目的,则在于体现不同的买房者的理念,以及与主角空洞的理由形成对比。

“女孩代表空间可以满足人对生活样貌的追求,夫妻代表人会将家庭观念和情感寄托在房子上。这两组房客强烈有力的买房理由会和主角空洞的理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子说。

肄木也补充道:这两组人物的设计,是想让大家不要以刻板印象对这种看起来很有个性的人。穿着朋克、看着很凶的夫妻也可以性格内向温和,想要有个温暖的家;长相衣着柔软可爱的女孩也可以有很强势独立的性格。

为了体现出主角空洞的买房理由,主创们设计了一个主角与其他买房者产生冲突的情节:

主角在劝说房东诗人无果后,决定逐个击破,逼其他房客退出竞争。面对女孩,他大声呵斥,认为她“女孩子一个人买什么房”;但面对朋克夫妻,他摆出了不同的态度:苦苦哀求他们把房子让给他,因为“这对他来说很重要”。

在这段画面中,主角想象的家空空如也,缺乏说服力;而其他两户人却对未来的家有丰富的展望,尽管如此他还是“见风使舵”的用两种不同的形式赶走了他的竞争对手。

“这段比较夸张,不是常规叙事方式,有点超现实,用了很多象征。一个是想用简短有趣的方式展现男主角拿到钥匙的这个过程,另一点就是体现他为了拿到房子已经不顾脸面,不择手段。”肄木说。

为了让这段画面更生动,主创们也颇费了一番功夫。

一开始她们尝试着用写实的方法去描述主角寻找其他竞争对手“逐个击破”的过程,但实际上却占据了全片的接近一半篇幅,显得拖沓无趣。

最后,她们选择了将这部分的分镜推翻重做。而这,也让这段画面成为了这部动画最精彩的地方之一。

在故事的结尾,迎来了一个很大的反转。

主角在如愿以偿的拿到房子的钥匙后,却收到消息。他买下的房子所在的小区,其实是违建,需要拆除。而盘下这座小区的老板,也因为压力过大而猝死。

男主参加了葬礼,但此时的他依旧感到茫然和惊愕:没了房子,他该何去何从,该如何向母亲交代?

他看着墓碑出神,联想到了人死后会被装进棺材(骨灰盒)里,还不断联想到了课桌、工位、婴儿床、产房、胚胎、细胞,最后,回想起小时候玩积木时的场景。

这段从墓碑所引发的联想,到积木的各种事物的不断变化,这段变形动画可谓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分镜干脆利落、流畅,且完美对应了剧情收束了各种线条语言背后的中国人购房焦虑情绪。

“主角看着排列整齐的墓碑,联想到‘我们的一生都被关在这样的格子里’,在这里构思的画面就是根据这样的想法去找生活中贴近的意向,我们最开始想到的就是和‘格子’相关联的格子间、棺材(骨灰盒),以及之前出现过的形状认知玩具象征规训的方块和楼房,接着再进一步探索“一生”于是又想起教室里的课桌、育婴箱和卵细胞——最后以一种联想的思维逻辑去把他们串联并用变形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动画的最后,主角选择扔掉钥匙,抛弃身上所背的一切负担和压力,回归自然。主创们选择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并没有告知观众男主最后的去向如何,而是为了引发观众们的思考:房子对于自己(每个人)而言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买房?

“让观众能对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寻找答案才是片子的意义所在,而这些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最后男主究竟去了哪,大概就是不同人的心之所向吧。”肄木说。

 三  

这部动画虽然只有11分钟,但4位主创在制作时,遇到的麻烦并不少。

其中,最需要解决的,便是画风的问题。每个人的画风不尽相同,如何统一画风,是她们需要考虑的。

在前期的分工中,肄木和毛毛主要负责美术的部分。其中肄木更擅长人物,毛毛更擅长氛围。所以肄木负责做人物设定和状态图,毛毛画概念设计和场景气氛图。在绘制的过程中她们经常一起去研究表现的方式,以便更加视觉上效果和谐。

(部分原画)

对于每一个镜头的构图、配色、角色的型准,都会提前设置好,制作中也要随时比对以保证整体和谐。

为了更进一步解决画风的问题,她们新增了作监这个职位。每画完一卡,都会有两名作监进行画风的修正。

画风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还有其他的麻烦。

“因为前期推进的速度比较慢,以至于压缩了中期的时间。而且我们总是在赶计划中未完成的进度,时间非常的紧。”球宝说。

(主创团队的制片表)

而前期进度慢的原因,则是因为在剧本的打磨还有分镜上花了不少时间。

“故事确实比较复杂,人物众多,时长依然需要压缩到十分钟左右,对叙事手法和故事结构挑战都很大。”金子说。“漫长的前期推敲导致中后期时间压缩非常紧,工期紧工作量大也是一大难题。在后续声音方面的工作中,由于疫情影响经常无法开启配音工作,有一部分甚至是远程操作的棚录。不得不说疫情的影响也非常大。”

这是一个很容易就会变得无聊的故事。

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她们不得已做了取舍。在她们一开始的构思中,曾想做成一个群像短片,这样子的好处是能够很好地体现不同的人代表不同的关于人与空间关系的思考。

但她们发现,脱胎于群像的剧本出现了很多矛盾点和困难,只好忍痛砍掉很多原本的构思。最终利用动画特性、提炼概念、美术风格简化了叙事,将镜头聚焦在了结局最戏剧化的中年社畜身上。

球宝曾与朋友讨论过朋克夫妻在房间里演奏时乐器用三渲二的可能性。为此球宝曾询问三维班的同学,以及自学了一点点blender来做一些参考。可惜的是,最后也没用上。

(模型参考)

虽然充满遗憾,但她们依旧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和自豪。

毕竟对于她们来说,做动画就像是一种信仰。

肄木完成了她在毕业前许的两个愿望:和朋友一起毕业旅行,以及进入寒木春华工作(罗小黑的工作室)。

球宝在毕业之后也决定继续画画,且希望有朝一日能出国深造,并依靠自己的能力买一套房子,自己设计自己装修。

金子希望能在动画上继续精进,做出不让自己后悔的作品。

毛毛除了动画之外,还乐意于尝试其他各种各样的媒介进行创作,想要一直保持着新鲜感,保持创作的热情,尝试有趣的事物,了解更多有趣的事情。

正因为抱有极大的热爱,才做出了《囚》这一令人惊艳的作品。

  四  

在这部动画里,其中的许些许设计,都和主创们在现实中遇到的事有关。

金子曾经历过一次“抢房”。年初时,打算在北京租房的金子正在物色合适的房源。很快,她便相中了一套合适的房子。但租房APP不停地跳出有其他人约看房或者收藏这套房的消息,这令她心急如焚。

当时的她就像是动画里的主角,想将房子从其他人手里“抢过来”。

回到北京后,金子马不停蹄去约看房,且在当天晚上就签下了合同。晚上坐在出租车里,看着一栋栋灯火通明的楼房,想着这可能是很难住得起的地方,不由得对一扇扇亮着灯的窗户投去艳羡的眼神。

(北京的夜景)

对于买房与否,她们也有很明确的看法。

在主创们看来,房子固然需要,但不应该把它当成教条一样去看待。每个买房的人应该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我是为何而买房,房子能带给我什么。

新时代下,总有着逼你非得买房的理由,比如婚房和学区房。这个对许多人来说,是躲不掉的。在相亲角的海报上,不提房子或许就不会有人来看一眼。有了孩子之后,学校的好坏对孩子来说也很重要,而这时对学区房的需求会更高。

在这样的环境下,每年的房价都在不断地上涨。为了攀比、虚荣心、面子而买房卷房或者盲从买房、无目的买房的人数并不少。而这,也加剧了国人的“住房焦虑”。

4位主创用这一部动画告诉我们,盲目的购买房子,并不一定会让自己的生活品质得到升级。让生活品质升级的方法有很多种,买房则是成本最高的那一个。但它随之而来的房贷等压力,反而会让生活质量下降。

或许在未来,她们也会遇到同样的事情。

但努力追梦的人,这些事情一定能轻松摆平吧。

hi,这里是情报姬~ 

想更早看到编辑们的文章,可以wx关注下我的公号

这对我来说很重要,笔芯

往期精彩,点击可达


中国人的住房焦虑,在这部动画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