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学园 | 膏方分享
更多优质文章、名老中医免费直播、中医临床验案、书方药学习库,尽在“甘草学园”——纯粹、专业、平等、开放的中医学习交流社区,与中医同道共成长。
文章来源:甘草学园
原文链接:https://www.igancao.com/aq
作者:谢江强
理脾调气化湿膏的应用
【组成】
生白术120 克,茯苓120 克,白扁豆120 克,炒神曲120 克,炒薏米180 克,菊花80 克,佛手40 克,陈皮60 克,醋香附60 克,炙甘草60 克。
【制法】上药水煎去滓,如此3 遍,再将滤液加热浓缩,兑入适量蜂蜜收膏。
【功用】理气化湿,解郁清肝。
【适应证】气道欠调,稍有浮热,胸膈壅闷,胁肋胀痛,脘腹痞满,情志不畅,大便溏泄,舌边稍红,苔薄白,左关稍弦,右寸关缓滑。
【用法】餐后服10 克,白开水冲服。
【点评】
本方出自《清宫配方集成·脾胃方》,用于治疗肝郁脾虚、痰湿壅塞的胁痛脘痞、便溏泄泻。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为后天之本,是一身气血化生之源泉。同时,脾胃与肝同居于中焦,上承心肺而下载肾脏,为人体气机运行的中枢。脾气以升为顺,胃气以降为和,肝气循环中焦,三者功能良好,人体运化水谷、排便泻浊功能才能正常有序。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情绪对人体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若心情不畅不能及时调节,肝气郁阻,轻者滞而不行,重者结而生聚。
肝气郁滞,肝络不通则胁肋胀痛;肝气停聚,气滞中焦则脘腹胀满。中焦气机久而不通则生痞,痞聚不化而胸膈满闷、气道欠调。同时,肝郁则横逆犯脾,脾无以运化,久而久之则脾虚,久虚则湿盛,大便溏薄;脾气久虚则脾气失约,脾胃运化未完而便,便中多见不化之完谷。凡肝病及脾,初以肝气困脾为主,脾气尚足,而脾病日久则脾气日衰,无以运化。舌边属肝,舌红为热象,左关脉弦而右关缓滑,为肝气盛于外而脾气亏虚于内的表现,正符合其肝气乘脾之病机。治疗该病,当以疏肝扶脾为治则,肝脾同调,行气助运,其病在肝,但偏重补脾。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提出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的思想,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本方中白术、茯苓、白扁豆健脾益气、燥湿利湿;陈皮、佛手和胃化痰、宽中行气;炒薏米、炒神曲皆为稻米水谷所生,炒用去其寒性,取其醒脾开胃、行气消食之用;香附、菊花行肝气、清肝热,用量较小,助肝行气;最后稍用炙甘草调和药性,少量蜂蜜收膏。本方药性平和,不温不燥,醒脾与健脾并重,同时,用蜜量小,以避其滋腻困脾之过。在脾虚生痰或痰湿较盛的膏方组方中,常应减少蜜的用量,防止其壅滞气机。
【应用点津】如情绪敏感、易激易怒,则可加香橼40 克、薄荷20克以开郁行气;如两胁、胃脘痞闷不舒,可加枳壳20 克、木香50克以除胀消痞、行气止痛;如腹胀频频、胃脘冷痛,可加生姜50 克、党参100 克。
I 原创声明
本文为甘草学园论坛医生原创,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
授权后转载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公众号、作者姓名;
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
I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公众号、作者姓名。
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