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刀光影 仇恨燃九城 一组日本明信片 看其侵华自供状

今天写的这个内容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在查阅一些抗日战争时期资料时,突然想起当年看过的一部老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
这部电视剧上映于1985年,讲述了1937年“七七事变”时,日寇铁蹄踏进了古老的北京城。从此,胡同里的十几户居民平静的生活瞬间被打乱了。仿佛在一夜之间,这些普通的国人命运已经身不由己,被迫进入了一个梦魇般的世界。
对于此剧,笔者倒有些残存的记忆。不过,唯一能够让人印在心底不忘的就是京韵大鼓宗师骆玉笙先生的那首主题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可谓是全剧之魂。

再回到正题,说说我看到的这些资料图片。这是一些日本人出版的有关七七事变的战争明信片,日本人称之为军事便邮。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曾出版发行了众多版本的成套的明信片来美化其侵略行为,明信片的正面多以侵华日军战争场景为图案,借以宣传其“武士道”精神,美化武力侵略。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图片却反映出那段屈辱的历史、支离破碎的山河。也成为全面揭示日寇侵华事实的“自供状”。

“七七事变”在这些日本明信片中被称为“北支事变”。
1937年6月4日,日本近卫内阁建立,加速将日本带入战争轨道,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晚,日寇中国驻屯步兵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在卢沟桥西北的龙王庙处进行军事演习,事后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在被中国驻军拒绝,次日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起猛攻,双方在卢沟桥周边展开激战。
7月11日,日本内阁决定增派关东军和朝鲜军部队,从本土再动员三个师团增援华北驻屯军,并将此次事变称之为“北支事变”。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作战。
7月20日,日本从本土正式派出三个师团。
7月底,战事在华北全面展开。

通过上面这组明信片套装背面的出版信息可以看出,是在1937年8月至10月间在东京印制发行,印刷发行机构是一家名为尚美堂的机构,作者为田中良三。
七七事变后,日寇动用了强大军事力量来进攻华北,调集兵力运往平津地区,使用了飞机、坦克、大炮、军舰等各种重装备,控制并占领平津两地的机场、车站等军事、交通要害,向平津两地发动大举进攻。
这期间,日本人用自己的文字和镜头,记录了当年七七事变后的真实侵略经过。明信片在日本本土印刷、发行后,以邮件的形式,送到侵华日寇手中,主要是用于“鼓舞士气”,展示战绩,显示武力。











从山林到乡村再到城市,从田地到河滩再到铁路,随处可见的膏药旗,日寇的铁蹄无处不在;在这些断壁残垣、滚滚浓烟背后,是日寇耀武扬威,践踏华北的真实记录。











七七事变后,日军集结兵力,猖狂进攻,推进速度是非常快的。在7月底占领平津,以两大城市为据点,采用大范围外线速决的战略进攻,沿铁路线长驱直入。











这些明信片在大量宣传日军的战线之余,为了美化其军国主义行为,显示刺刀下的和平,日寇还会拍一些炫耀前线其士兵活跃的照片,还会专门组织拍摄欢迎队伍、拿糖块诱骗儿童的场景,以掩盖其丑恶嘴脸。





(本文原创:史说新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