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轰7 90年代争气机 冲天飞豹 战斗轰炸机

它是90年代我国空军的争气机;它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生产的多用途、全天候、超音速歼击轰炸机;它是空军与海军共同青睐的对象。没错,它就是歼轰-7(FBC-1)飞豹战斗轰炸机,一种双座双发的多用途全天候战斗轰炸机,既能空中作战,亦可对地,对海攻击。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飞豹的故事。

十年制成,十年试飞
飞豹的立项与1974年初西沙对越自卫反击战有直接关系,空军缺少航程长、载弹量大的超音速飞机,支援、巡航西沙、南沙鞭长莫及。1978年飞豹正式立项,由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研制,历经10年的研制,飞豹于1988年12月14日一飞冲天,成功完成首次试飞。上天不易,定型难。随后飞豹进入了漫长的试飞“煎熬期”。1989年至1997年,飞豹共进行了1690架次试飞,损失飞机两架,两名试飞员英雄牺牲。1998年8月26日飞豹正式定型。

阳刚硬朗,性能突飞猛进
飞豹颇有西方战机的味道,上单翼、两侧进气、梯形机翼和米格外形的歼-7、歼-8大不相同。在阳刚硬朗的外表下拥有着强悍的战斗能力。飞豹作战半径可达1650千米,是当年我军唯一一种不加油可以往返南海的战机,意义重大,对于海军来说真可谓雪中送炭。拥有较为先进的武器火控系统,雷达搜索范围为150公里,射控雷达范围为100公里,支持挂载现役的多数导弹。特别是携带鹰击-83K反舰导弹的飞豹机群,是震慑打击航母编队的利器。

发挥余热,保卫海空
随着我军装备全新的歼-16,歼-35等具备对地对海作战能力的战斗机,飞豹也开始逐渐从一线退出。作为一种善于突袭的航空兵器,飞豹还会继续服役,即使现在已经落伍,但飞豹承担的任务亦很重要,也不是一般飞机就能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