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黄芪:攻可补之。张锡纯认为,黄芪之升补,尤善治流产崩带。但重用黄芪可下死胎,这是

2023-06-10 14:31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黄芪:攻可补之。张锡纯认为,黄芪之升补,尤善治流产崩带。但重用黄芪可下死胎,这是我的经验。死胎之于母体,已转变为致病之物——“邪”,病属实证。自宋代以来,妇科方书,下死胎习用平胃散加朴硝。平胃散是健运胃肠湿滞的主方,苍术猛悍为健运主药,厚朴、陈皮加强行气燥湿之力,加朴硝以润下。前人认为, “胃气行则死胎自行,更投朴硝则无不下矣。” 明代以后,《景岳全书》提倡用脱花煎催生与下死胎,此方以行血为主,兼用车前、牛膝以利下。平胃散着眼于气滞,脱花煎着眼于血瘀。 我曾治一气阴两虚之胎死腹中之患者,初用平胃散加芒硝,并配合针灸,后用脱花煎,皆因药证不符而未效,再经仔细辨证,借用王清任治产难之加味开骨散,重用黄芪120克,外加针灸,1剂而死胎产下。 加味开骨散 开骨散是以宋代龟甲汤加川芎而成,明代又名加味芎归汤,此方重用当归、川芎以行血,龟板潜降,血余炭引经而止血,本方不用攻下药和破血药,故明代以后多用以治难产。清代王清任认为,本方治产难有效有不效,缘于只着重于养血活血忽视补气行气,故主张在开骨散的基础上,重用黄芪以补气行气,使本方更臻完善。 此例何以用加味开骨散取效? 缘患者妊娠八月,胎动消失七天,诊其舌淡嫩,剥苔,脉大而数,重按无力,更兼问诊知其妊娠反应较甚,呕吐剧烈,食纳艰难,致使伤津耗气,病虽实而母体虚,本不任攻下,故用平胃散加味和脱花煎无效。傅青主指出: “既知儿死腹中,不能用药以降之,危道也;若用霸道以泻之,亦危道也。盖生产至六七日,其母之气必甚困乏,乌能胜霸道之治,如用霸道以强逐其死子,恐死子下而母亦立亡矣。必须仍补其母,使母之气血旺,而死子自下也。” 实践证明,傅氏这一论点是正确的,为下死胎另辟路径。傅氏主张用疗儿散治之,我用加味开骨散取效,可算异曲同工。当时龟板缺货未用。此例说明重用黄芪可下死胎。这是寓攻于补之法也 黄芪:外科疮疡 黄芪在外科疮疡方面,也是一味重要药物。曾在某西医院会诊一患者,腋下肿瘤摘除之后,伤口久不愈合,不断渗液,一天不知要换多少纱布。用补益气血之剂重用黄芪30克药后渗液减少,不半月而伤口愈合,此黄芪内托之功也。 疖疮不是大病而相当棘手,每每此伏彼起,反复不已。1978年曾治一小孩,自两岁开始,每至夏季,疖疮发作,用抗菌素时稍好,稍好又发,如是反复,交秋之后乃愈。三岁时夏季又发,至秋而愈。及四岁,时正六月,满头疖疮,人虽不瘦而面黄唇淡,舌胖嫩苔白,脉细。此正气虚不能抗拒病邪所致,拟扶正却邪标本同治,处方: 黄芪、皂角刺、青天葵、野菊花、浙贝母、银花、蒲公英各9克、陈皮、白术、甘草各6克,四剂。 再诊,新起之疖疮已少,即用前法: 黄芪、白术、茅根花各9克,皂角刺6克,云茯苓、绿豆、炙甘草12克,四剂。 疖疮乃不再起。患儿之父为军医,翌年一月求治断根,为处预防方: 黄芪9克,防风、甘草、浙贝母各6克,陈皮3克,白术、蒲公英各12克。 嘱其于四月开始,每周二剂,此后疮未再发。

黄芪:攻可补之。张锡纯认为,黄芪之升补,尤善治流产崩带。但重用黄芪可下死胎,这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