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赚7亿、拿2.5亿分红——三峰环境凭什么驰骋焚烧发电市场?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瑞洁特研究院
作者:山少爷
3月31日,三峰环境披露2020年年报,净赚近7亿,并计划拿出其中的35%分红。这是三峰环境上市以来的第一次交答卷,从各科成绩来看(如下图),该生在过去一年表现良好。

从20年前进入垃圾焚烧发电领域至今,三峰环境凭实力成为这个领域名列前茅的优等生。为什么说是凭实力呢?因为三峰环境虽是国企血统、背景殷实,但确实在学习和钻研上下过功夫,并且通过这么多年的磨练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心法”。
01
历史终将会馈赠长期主义者
寻寻觅觅,定了一个20年的目标
“十三五”以来,垃圾焚烧发电市场进入黄金时期,三峰环境等一批较早经营该领域的企业迎来了“好日子”,快速增长的业绩让业内业外人士无比艳羡。但这是人家应得的,因为这是历史对长期主义的馈赠,是20多年深耕厚积的结果。
我们总是乐于看见做成事的结果,却忽视做事的过程,后者才是你真正要挖掘的。
三峰环境的前身是由重庆钢铁集团成立的一家环卫公司。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钢铁企业一度“精力过剩”,业界掀起了一股发展副业的风潮,重庆钢铁也不例外。但是,三峰环境在养殖、水处理等领域转了一大圈都没搞成,最终寻寻觅觅,把目标锁定在了垃圾焚烧发电领域,这一搞就是20年。当然,这20年不是这么一说就过来的,要知道彼时的营商环境可谓是百般不利,一没有技术,二没有市场,三没有强力的政策,四没有可借鉴的案例……所以,这几乎是一段拓荒式的创业。
对此局面没有对大方向的判断和坚定的信念几乎寸步难行,而三峰环境又是如何破局的呢?
02
从“拿来”到“输出”
三峰环境是如何挖深护城河的?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干好垃圾焚烧发电这活儿,手上必须得有非常硬核的工具(焚烧炉、锅炉),而当时我们没有!
说到这里,必须要多强调几句。工业化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制造工具的能力,但是这个能力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我们的短板,这就导致我们在进入很多领域的时候都是筚路蓝缕的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事情我们要拼上20年、30年去做的原因,正是有了这些拼搏才有了今天“这个要造成、那个要造车”的局面。所以,这一切都要感谢那些早期的开拓者,而三峰环境环境就是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的开拓者。三峰环境具体是怎么干的?又是如何磨练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的?
第一板斧:用好“拿来主义”
80多年前,在我们面对西方在文化、制度、商品等方面的强势入侵而束手无策时,鲁迅先生振臂高呼给出了锦囊——“拿来主义”。后来我们很多领域的发展中,都用到了“拿来主义”,三峰环境在打开局面的过程中把这个锦囊用到了极致。当时,因为国内的垃圾发电技术尚不成熟,三峰环境选择从国外引进技术,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在 2000年引进德国马丁垃圾焚烧发电与烟气净化处理全套技术。三峰环境就此开启了漫漫征途,通过试点试点、示范工程逐渐上手。但这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如果仅就引进技术而言确实没什么可夸赞的,可三峰环境做到了“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是提供技术的德国马丁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垃圾发电技术研究的企业,拥有85年历史,其技术运用在700多条垃圾焚烧发电生产线上,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也就是说,在学习对象上三峰环境给自己挑了个好老师。
相比所谓入对行,跟对老师更重要。
二是当时,垃圾焚烧发电主要有两种技术:炉排炉和流化床,这两种各有利弊,但长远来看炉排炉更有前景,而三峰环境选择的正是前者,这为后来的发展取得了先进。

在“拿来”了好的技术之后,三峰环境经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逐渐打开局面,并实现了技术装备的完全国产化。
第二板斧:博采众长
想在行业中走得更远,光有核心的技术设备还不够,就好比武侠小说里的杨过、张无忌等决定高手,得融合各门各派的武功才能所向披靡。
成为高手只需要钻透一门,成为顶尖高手则要博采众长。
此时,吸收了德国马丁先进技术的三峰环境还需在其他方面继续磨练。2007年,三峰环境与全球最大的垃圾发电公司美国卡万塔合资成立三峰卡万塔公司,开始建立市场化机制。美国卡万塔作为全球最大的垃圾发电公司,自然又是行业内一等一的高手。在此过程中,三峰环境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整体实力提高了一大截。
要么向高手学习,要么与高手为敌。
第三板斧:走出去、在战场中强大
最终取得成就,光是修炼内功是不够的,你要不断的在市场中挑战,面对和解决各种复杂的局面,最终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为一个“问题的解决者”。
高手出于名师但成于战场。
拥有了强大的内功心法后,三峰环境开始朝着行业领军者的方向不断进发。
2009 年,投资 1 亿元建成全球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炉总装基地;2009年,由三峰环境主编的国家标准《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颁布实施,同年他们还参编了《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维护及评价标准》,陆续主编了3项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2011年焚烧炉设备第一次走出国门出口印度,此后逐渐走向美国、埃塞俄比亚等国家;2014年签定泰国普吉管理运营项目;

△ 由三峰环境投建的南宁垃圾发电厂,2016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马来西亚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首席秘书参观了南宁垃圾发电厂,并赞叹“这是他到访过的最美垃圾发电厂”。
2018年完成股改,实现投资、EPC 总承包、设备制造和运营管理全产业链服务;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投资的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已累计处理生活垃圾约 4321 余万吨、提供绿色电力超过 143 亿千瓦时。
公司的核心设备和技术已经应用到国内外共194 个垃圾焚烧项目,共计325条垃圾焚烧线,国内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水平。
经过几番征战,三峰环境用战绩一笔一笔勾勒出了领军者的风范。
03
更强的驱动、更大的愿景
随着实力的日益增强,三峰环境这个在国企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好苗子自然要承担更大愿景。2016年三峰环境迎来了历史转折点,完成了混合整改,德润环境、中信环投等环保领域的巨头相继成为公司重要股东。

德润环境作为第一大股东,是由重庆水务资产、法国苏伊士环境集团和香港新创建共同组建的大环境产业平台企业,其中重庆水务资产为控股股东,而重庆水务资产又由重庆国资委百分百控股。第二大股东为中信环境投资集团,是中信集团旗下的投资平台,背景、实力自不需多言。这一套背后的“资源”调配,显然是为三峰环境的CPU进行了一次全面升级,这让本就优秀的三峰环境一下子变得更加有才、有钱、有人脉。
而这样的高富帅去资本市场撩动芳心自是水到渠成的事,2020年6月,公司正式在沪市主板上市。不过,驱动经过全面升级的三峰环境自然是要在更大的愿景下发光发热发电的,期待其未来的发展。
三峰环境用20的布局和经营换来了今天的成绩,这就是其能够驰骋焚烧发电市场的原因,可以见得,深耕是做大做强一家企业的最好途径。
----------------------------------------------------------
对个人的启示:
环保行业两极分化极其严重,从企业规模看,列入统计范围的环保企业,大、中型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3.4%、24.3%;小、微型企业数量占比为72.2%。其中,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以9.8%的企业数量占比(较上年降低了0.6个百分点),贡献了超过92%的营业收,且拿高工资的都是领导层。
对于个人,想要有大作为,一定要想方设法进入前10%营收上亿能做国际化市场的大企业,努力学习掌握处理大工程的经验,同时要学习带团队的经验工资才能不断上一个台阶。其余70%的小微型企业充其量只能当当地头蛇,发展有限,更多进入环保行业的普通人其实都是泡沫与浮萍,干不了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