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210W快充 关注巨量资源浪费!UFCS能否统一手机充电标准?
随着iQOO 10 Pro和Redmi Note 12探索版的推出,智能手机的充电功率正式迈入200W时代,只需10分钟左右就能充满全部电量。


然而,在各大手机品牌展开快充功率竞赛的背后,隐藏着巨量的资源浪费,急需统一的充电标准“居中调和”。
而【UFCS】,就是这么一种面向未来的【融合快充标准】。
手机厂商的充电竞赛
在硬件逐渐趋于同质化的大环境下,为了提升竞争力,各大手机品牌都在想办法提升充电功率,从最早的10W、18W、30W、65W一路提升到120W、150W甚至210W。

下面是笔者的统计表格,仅供大家参考(见表)。

私有协议的互不兼容困局
然而,越来越快的充电技术,却都被锁死在各大厂商自己研发的私有协议框架下。
这意味着,各个品牌的手机只有在搭配自家的充电器时,才能激活特定档位的快充功率。

如果你家里同时拥有多个品牌的手机,就会发现家里多出了一大堆充电器,由于各家之间的私有协议互不通用,每次充电时都需要找到对应的充电器,好不麻烦。
正是由于充电协议的互不兼容,国产手机必须出厂就标配专用的充电器,如果学习苹果的“环保”理念不送充电器,则会受到无数网友的谩骂。
理论上,如果能统一各大手机品牌的充电标准,实现一个充电器兼容所有品牌的快充协议和功率,就能实现最佳的资源配比,避免【重复造轮子】的资源浪费。
然而,私有快充技术却是手机厂商的最核心资产之一,免费交给他人使用又该如何彰显自己在背后做出的研发贡献,打出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从USB PD到UFCS
实际上,如今新款手机在主打私有快充协议的同时,大都也同时兼容USB PD3.0充电协议,而USB PD3.0理论上可是支持15W~100W范围的充电能力。

下一代USB PD3.1更是最高可支持240W
可惜,受制于不同型号手机的接口和充电线材的标准不统一,市面上兼容USB PD3.0协议的新款手机也仅能实现15W~18W左右的“USB PD快充”,远远不如自家的私有快充协议,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为了解决手机充电技术的“内卷”问题,电信终端产业协会在2021年5月就发布了融合快充标准《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技术规范》,并由绿色能源工作组(WG10)、信通院、华为、OPPO、vivo、小米、荣耀、矽力杰、瑞芯微、立辉科技、昂宝电子、电酷网络等多家终端、芯片企业和产业界伙伴联合制定了UFCS(Universal Fast Charging Specification)快充规范,其采用连续调节模式,输出电压分为5V、10V、20V、30V四个可编程的档位(类似USB PD3.0 PPS调压)。

根据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早前的爆料,UFCS融合快充协议即将落地,第一阶段的通用最高功率为40W,虽然远不如突破百瓦大关的最新私有快充协议,但也勉强达到了【快充】的门槛。

据悉,UFCS的第二阶段通用功率将进一步提升到65W,届时就能满足绝大多数用户对于通用型快充技术的心理预期了。
在UFCS出现之前,手机领域所能实现的,只是同一个品牌旗下的顶级充电器,可以向下兼容同品牌的次级快充标准,比如iQOO 10 Pro标配的200W充电器,在搭配iQOO 10和vivo S15时能触发120W和66W的档位,但对其他品牌手机无效(只能进行18W以内的PD充电)。

在UFCS出现之后,则让各大手机品牌的私有协议之间实现了【求同存异】的机会,只要充电器、手机和数据线之间握手成功,就能以超过40W+级别的功率相互充电。
作为消费者,我们自然更期待第二阶段的65W UFCS可以尽早落地,进一步提升融合快充的实用性。
只是,还需要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