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0.233开始学日麻【2-3】——总是考虑到下一张牌

2020-04-28 10:44 作者:梅小板PTCG  | 我要投稿


前面两篇涉及了主要的防守理论:筋、壁、早巡外侧。无论是通过死记硬背还是活用理论同时多放些铳,相信掌握它们并不算很困难的事情。那么接下来就会推进更细节一些的内容:这一张比较好决定,那么下一张呢?

对于已经进入防守状态的玩家来说,按照安全度从高往低的顺序切牌几乎总是正确的。但同样,也会有这样的情况:两张牌一样的安全(比如同为现物);或没有安牌,可能切出的牌同样的危险。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取得最优解,是这篇要讨论的话题。

两种情况的解法是类似的:既然现在的预期一致,那么就比较将来的安全度。

这里2s和中都是现物,但先切出两张2s是必要的次序,因为未来这张中一定比2s安全。

在第一种情况中,先打掉数牌现物,保留字牌现物,是进入完全防守状态后的基本功,为此拆掉搭子或面子是完全不足惜的。注意这里的前提是「完全防守」,无论你的理由是手牌太差、大TOP无需对攻、博敌互相直击或其它乱七八糟的什么,只要在完全防守状态下,就该考虑这么切牌。除了安全度上的考虑以外,还有另一个隐蔽的好处:数牌更可能让下家鸣牌,破掉立直家的一发,这就降低了场均打点。

不得不说,类似手顺这样的细节相比于之前的防守牌选择,造成的差距是很微小甚至在少量的对局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正是它们拉开了长期对局中的水平差距。

另外尽管在这里不会讲——先打出字牌安牌甚至是不够安的安牌,以博取自己将来的听牌甚至和牌,这种打法被称为「兜牌」。兜牌本身没有错,甚至可以说是日麻中最高级别的技巧(因为要在每一张牌时判断攻防),但对于哪怕是有一定基础的玩家来说,大家的错误往往都是防的太少,兜的太多。


回到我们的话题,第二种情况就是毫无安牌,需要自己开路了,怎么打?

同样取材于实战,之前一巡下家立直,对家吃破一发,我打了双筋5s(要注意对家的2s是在下家立直后打的)那么现在怎么办?

自己的点数领先不多,但绝没有进攻压力;手牌是非常差的两向听,在面对立直时可以说毫无进攻价值。在这两点基础上,这里做出「完全防守」的判断是很轻松的。但是打什么就是很尴尬的问题了:没有任何一张牌的安全度高于筋牌,甚至早巡外侧都没有,换言之,全员危险牌。

通常而言,打9m或者9p是不错的选择,即使放铳,选取放铳期望较低的也总是好一些(如果下家和9m、9s,那么必定没有断幺)。但这一巡打完,后面还会需要再拼下一张牌会不会铳,几张牌试下来铳率绝对不算个小数字。

相比无筋19,半筋456(这里符合的是4p、4s、6s)的安全度稍逊一些,一旦放铳的支付期望也高一些——我们可以粗略估计它的放铳期望是9m或者9p的1.2倍左右。但是要注意到,手牌两张6s,如果第一张通过,第二张6s的放铳概率是0,并且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对家和上家再切出其余的两张6s,4s也有可能会变成可以打的牌(筋壁结合)。在这种思路下,打6s我会认为是这个局面下的不二选择。

图盗自79博客,各类牌的放铳率区别,半筋456的危险度其实相比无筋19高的有限

我们接下来把这个理论扩大一下:「现在的预期一致」一定只限于防守期望上的一致么?如果是进攻期望上一致,行不行?换言之,如果一张牌对于进攻没有帮助(或帮助很小),其将来的防守价值,也是在打牌时考虑的必要因素。

同样是实战例,这里的6p对进攻没有帮助,未来的放铳风险却明显更高,切出6p留白是当然的一手。如果细心的话,其实可以发现这里之前切8p再切6p的顺序是不对的,反过来打是更合理的选择(8p是对家安牌,且从舍牌看对家现在就听牌的几率非常小)

这个思路就是通常所谓的「好牌先打」,目的是在不损失(或少损失)自身效率的同时,降低自己未来的放铳几率。只有一张牌就可以立直或听牌时,好牌先打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正确的(尤其在雀魂环境下,会合理默听的人可能10%都没有)。不过如果面对副露,判断会有些微的变化,这个问题有些复杂,暂且就留到下一篇。

如果保留一张好牌可以等到改良机会,又该如何?这其实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你既要参考巡目,也要参考打点,当然还有全局上的场况判断,甚至是读对手数据的meta。对这个阶段的牌手来说,我倾向用一个相对简单的标准——在其它家没有明显动作的情况下,6巡前一律保留改良机会,12巡后一律优先打掉(考虑到雀魂金场以下的平均进攻速度,我认为这是比较合理的值),而中间的7-12巡,保留的比例依次递减即可。

再多说一点:如果上图这张牌不是6p,而是诸如23458m,245s,又该如何?有些牌手也会做同样的处理,但通常情况下这都是过于谨慎了。以完全一向听(比如上图的6p换成5s)来说,舍弃掉5s会少掉4枚进张,剩下的14枚36s、69m固然不少,但14和18绝非一个可以忽略的差距,多数时候还是保留最大进张面为宜。

在考虑一张牌的价值时,对现在时点每一张牌进攻、防守的价值,是相对容易判断的;但即使是相对熟练的牌手,也有很多人会忽视「未来的进攻价值」、「未来的防守价值」这两点。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后面这两点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负相关——你进攻中可能用到的,往往也是别人进攻中可能用到的,比如宝牌或者不错的中张。我看过不少牌手喜欢保留宝牌的单张——「如果摸成雀头就好了」。可是一旦他家立直,这张牌往往就变得无法打出,导致整体的收支期望降低。在对点数没有明确要求时,习惯先放弃掉难以改良的宝牌吧。

如果说之前筋、壁、早巡外侧都是「如何选择防守时的打牌」,那么这篇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选择防守(以及少量进攻)时的打牌次序」。相比于有固定知识点的前者,后者的内容会显著地更复杂一些,也完全无需奢求立刻就掌握纯熟。特别要叮嘱的一点是:人的体感往往难以察觉到这些细微的差距,做出了正确的一打却收获了错误的结果也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尝试博牌时)。这时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是很重要的,甚至可能比保持相对准确的计算更加重要,因为怎么说,前者通常是后者的必要条件(之一)。



从0.233开始学日麻【2-3】——总是考虑到下一张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