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青少年“一日赋诗两千首”的猜想报告

2020-07-31 06:56 作者:伛儿です  | 我要投稿

关于青少年“一日赋诗两千首”的猜想报告

 

UID:91537482 伛儿です(2015-)

 

摘要:本文旨在思考如何利用青少年的可塑性快速提升创作能力,通过高效产出扩充作品总量,从而拉动文化产业的整体氛围。结合案例通过建立猜想,作者对现有的一些情况做出合理的分析与解释。本文中的猜想表明,通过周边环境的影响和暗示,可以使青少年产生错位认知,并形成与之对应的自我实现意识,最终自发得出超越理性的结果。该假设符合目前现有的社会实践结果,该结果对人造神童也有一定效果,但还应进一步探讨论证。

 

关键词:教育,文化,高效,青少年,赋诗。

 

1.前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在社会对于教育及教育领域投入日益增加的同时,文化产业亟需通过稳定的作品产出以巩固社会影响力。目前通过一定程度的教育,社会上已经出现了“一日赋诗两千首”的真实案例。由于日常生活中无需考虑时间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数学计算,一日赋诗两千首,大致需要小作者在当天平均43.2秒内完成一首诗的创作工作。显然这一创作速度已超过一般人类的理解范畴。

        借助这一案例,结合上述的两点需求,本文思考了利用青少年的可塑性快速提升创作能力,通过高效产出扩充文化作品总量,从而拉动产业发展的整体氛围。


2. 研究方法

2.1研究材料

        本次研究主要依靠本文作者的假设和猜想,基本不涉及具体的研究材料。

2.2研究步骤

        本次研究均以实际数值作为依据,排除目前较为流行的“AI作诗”的可能性及文学手法中的夸张成分,主要以青少年本人的想法作为实际标准。

        研究从结果出发,通过逆向思维,大胆假设得出初步的猜想,将猜想的情况代入实际事件,判断其与真实情况的可能性,最终得出相对合理的结果。


3.猜想情况

        根据目前现有的材料来看,可猜想当时的实际情况如下:

         夜色已经很深了,房间中一灯如豆,年少的他正伏在案头,涨得满面通红。

        他在写诗,那种随性而行,不拘泥于平仄格律韵脚的自由的诗篇。大概同样因为自由的缘故,他也并不知道自己要写多少,只是一味地挑战自己,动笔不辍。

        但即便是跳出了窠臼,高雅优美的句子依然不太好写,就是寻常通顺的语句也逐渐枯竭。所谓灵感,大多总是转瞬即逝,当它不再眷恋一个诗人时,后者往往只能去辞海之中去寻觅一点遐思。

        天幸诗歌并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必多么严密的逻辑。

往往有时,

只几句简短的话。

随意排列出来,

便教人,

回味万千。

        大概就是类似这样的内容,被他画满了稿纸。每当这些稿纸稍稍攒出些数量,他的父亲总会及时地走进房门将它们取出。

        父亲是一位慈父,为了培养自己,这才如此费尽心力地伴在他身旁。眼下他将把这些诗稿仔细整理录入,从中遴选出品质上佳的代表作,放到准备出版的个人诗集里。

        “写得不错,继续加油!你很棒!”父亲总是如此鼓励道。

        “加油!”而他则像是在说一个口号,努力回应道。

        作为被父亲创造出来的天才,他必须时刻绷紧自己内心的弦,绝不能有丝毫松懈。紧张而激烈的创作还在继续,他的额角渐渐淌出汗来,沿着脖子涔涔而下。笔下的墨迹愈发张狂了起来,乱作一团几乎无法辨认。

        夜色愈发深了,年少的他终于支持不住,径自趴在了桌上。不久,父亲又从门外走了进来。在他手中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正是那些超越普罗大众认知的特殊诗篇。

        “你太棒了,一天就写了这么多!”说话间,父亲晃了晃屏幕。

        在电子文档最后,那篇尚未来得及注明题目的诗文开头,赫然标着一个“2000”的序号。

        大概就是写了这么多吧!

        辛苦了这么久,自己的努力到底没有白费。

        作为文坛的新星,他不会去想这个数字是否太过偶然,同样更不会去计算自己是否真的来得及创造出这么多作品。数学只是一个简单的工具,事实既然摆在面前,要是有这个时间,他倒更想好好睡上一觉。

        当然,或许这份文档里真有如此数量的诗作,其中也确实有他创造的语句。但除去那些纸稿上的碎碎念以后,与其的内容便都与他无关了。这是准备入睡的他不曾知道的事实。

        曦光破晓,天色微白。

        那一,他很辛苦,也很疲惫。进入梦乡的那一刻,他确实笃信着这么一件事——是自己完成了那两千首诗。

         以上猜想的场景,符合实际情况描述,能较好的解释现有现象。

 

4.结论与展望

        从目前得出的结果看,通过家长干预和周边环境的暗示,将使青少年产生错位认知,并形成与之对应的自我实现意识,最终自发得出超越常识和理性的结果。这一结论对于文化创作工作方面成效很大。家长们可以积极参与青少年教育,尽快培养出更多早慧的文学神童。

 

5. 声明

        1、考虑到本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与前瞻性,故不在下方列明参考文献。

        2、本文作者为2015年生人,现年五岁半,以上论文文字部分仅为口述,由家长带为录入,如误,与作者本人无关。

        望各位读者悉知,感谢理解。



关于青少年“一日赋诗两千首”的猜想报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