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伤别世界杯!
关注了我微博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我上周日踢球的时候又双叒叕崴脚了。
只记得第一次脚踝重创是在初中,不是因为踢球,而是帮老师去搬运一笼准备用来做生物课解剖用的鸽子,在下楼梯的时候踩空了。就这样崴脚了?非也!那会儿身手矫健,身轻如燕的我立即作出调整,直接从走了一半的楼梯上跳了下来(不记得还剩几级了,估计得还有五六级吧),双脚稳稳落地,双手捧住的那一大笼鸽子也是拿得稳稳的,绝对是一套10分的动作。
但是!落地那一瞬间,立即眼前一黑,脚踝疼得要命,完全无法动弹。立刻到学校隔壁的医院,我已经不记得是哪只脚伤了,只记得立即肿得比猪蹄还夸张,医生直接就拿着针筒,从脚踝里面抽出了30cc的瘀血。抽血的过程又疼又饿(午饭时间),几乎就晕过去了。
自那之后,崴脚就成了家常便饭,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崴得最厉害,大学的足球场坑坑洼洼,一不小心就会出事。而且我踢球喜欢用踝关节的摆动经常左右来回扣球,可能也是容易崴脚的原因。出来工作后,踢球时把脚踝裹得严严实实是必需的,热身也很充分,一度连续几年没出过啥事。
但就在今年4月下旬,左脚踝又崴到了,一个轻微跳起落地的动作崴了。当时也没觉得很疼,以为只是小事,第二天照常上班,结果隔天就冒出来了一些瘀血,又疼又肿,实在动不了,但也没太当一回事,就拿什么云南白药处理了一下,后来就让它自愈了。
不过自愈的效果不好,一直觉得踝关节不太舒服,后来重新踢球都很谨慎,一开始只敢守门,因为一旦跑动变向就感觉左脚踝又会出事。后来慢慢上量,但因为这两三个月很忙,其实也没踢几场,踢也只是“很卫生”的五人场,尽可能避免对脚和做一些复杂的摆脱动作,寄希望于关节能够慢慢结实起来。结果就在上周日,超过一年以来第一次踢七人场,立即就出事了。
其实也是没什么强度的球,自己的水平也就那样,体能不行,容易受伤,所以绝对不会拿命去跟民间高手和小年轻踢。那天状态还不错,第一场就给我搞进了一脚得有20米外的弧线球。往往在你觉得很爽的时候,就会出大事。
第二场没踢多久,在自己后场卸下一个高球,接着右脚往回一扣想要摆脱,做支撑的左脚被对方鞋尖轻轻一碰,立即就平移了一下,接着就崴了。随即痛苦倒地,疼得一时半会儿没说出话来,就知道是上次受伤的位置又咔嚓了。不过崴脚经验丰富如我,也没太当一回事,踢完球还跟哥们出去吃了顿美美的晚饭,顺便看了曼市德比。回到家里就是持续冰敷,第二天也不算特别疼,照常上班去剪《德甲精选》。但那天晚上下班之后脱了袜子一看,这瘀血已经相当夸张,脚的两侧都是又黑又紫,而且越来越疼,于是决定挂号第二天早上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
后来的一些过程,之前微博上也写了,就懒得重复了,“猪蹄”的照片也不发了。反正医生一看就说我应该是逃不了手术,那天先去拍了X光,没查出啥问题。国庆期间彩超没有人值班,于是今天又回医院做彩超。其实这两天已经没有很疼了,以为问题应该不大,结果彩超结果一出来吓了一跳:距骨腓前韧带完全撕裂并关节囊外凸,跟腓韧带大部分撕裂,距舟韧带挫伤,距骨撕脱性骨折,外加一系列水肿、积液和旧伤。好家伙,果然是踢得很业余,伤得很职业。
治疗方案?开刀!医生说,不开刀不是不行,但会影响日后生活,例如走路不稳,动不动就崴脚(其实这就是我以往的一些经历),而且运动踢球就更不用想了。为了延续“职业生涯”,只能开刀,而且我也想一次性把之前积累下来的老伤也根治掉。
考虑到这个周末有“德国国家德比”,下周一还想回台里把这轮的《德甲精选》做了,同时交接一下工作,于是决定下周中才入院动手术。医生说,一般情况下,手术就是入院第二天做,做完没啥事第二天就可以回家静养了。骨折的地方入院后还得CT复查一下,手术就是用钉子把韧带驳回到骨头上,用的是那种可吸收的钉子,不用二次手术再取出来。术后一个月内彻底不能动,之后就可以佩戴护具慢慢恢复活动,预计半年后就可以重新运动了。果然是要伤别世界杯了,但这个赛季还能赶得上。
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状况了。关键是接下来这段时间,《球与路》和《德甲精选》这两档节目怎么办呢?由于要静养一个月,《球与路》就不用想了(其实开车不是问题,毕竟不用左脚,问题在于往返于车位的那段路),可能要变成《球与宅》,或者通过直播的形式做一些信息补充了。《德甲精选》目前考虑交给同事做(毕竟这其实是公家的活),而且字幕信息量要简化,否则别人不熟悉做起来会很耗时间,赶不及进度。
至于日常的写稿和说球,影响应该是不大的,今明两晚还会照常解说德甲第9轮的3场比赛。下周中动手术前后可能条件不允许,稿子要少写两篇。主要是担心术后那几天可能精神状态不好,需要多休息,工作量应该会有所减轻。影响肯定是会有的,但不至于把工作完全停下来。
好吧,大概就是要交代这些状况。这个故事教育大家,运动创伤后还得立即去医院做检查,做治疗,不要以为小伤小痛就可以靠“经验”去处理。想要延长自己的运动寿命,就得正视伤病问题,不要省这个钱和时间。
说完了,今晚德甲直播间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