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年国考, 我遗憾的是什么,欣慰的是什么

2021-11-30 10:39 作者:张安威老师  | 我要投稿



各位同学:

我知道大家期待我做一个参考答案来。大家的期待实在难以满足。理由有二:其一是我没有看到完整的试卷,大家要是对答案,可以去参考考德上已发布的答案;其二是我的精力已投入到2022省考相关工作之中去了。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2国考笔试已经翻过,可必要的一些总结,还是要说几句。

大的遗憾有二

其一,执法卷密训最后一节课,我应该跟所有人大声说下,今年执法卷最后一道题,大概率是大应用文。我记得授课后,几位同学围着我问,执法卷最后一题可能的命题方向。我当时跟她们说:大应用文,800—1000字;文种大概率是讲话稿或工作类政策类宣传。结果考的是工作类宣传。当时同学就问,老师你为什么不跟所有同学说?我说,如果有极小概率考了其他,我的讲话就可能造成学生不全面备考。现在回想起来,实为遗憾。

其二,没有把命题原词分析命制出来。不像2021年联考,作文命制了“质感”;2020联考大作文,“形与势”;2021年广东省考大作文与模考题一一致。

欣慰有四

以下所谈欣慰,希望备考2022省考的同学,准备2023年国考的同学,引起注意,未来依然有备考的价值:

其一,综合分析题

引号内信息的内涵界定与内涵多层面细分,是命题的重点方向。我在密训反复训练了,考前“猜猜猜”再次强调。不知道同学们做好了没有。执法卷的题目为:谈谈你对“现在撤掉的是‘眼中的柜台’,但我们更要撤掉‘心中的柜台’上下功夫”这句话的理解。


其二,对策题

在密训授课中与基础班授课中,反复强调了,注意区分宏观性中观性对策题与具体问题解决的微观性对策题。这次考试,地市级,是微观性的对策题。题目为: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调研组的调查走访情况,梳理出北溪县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其三,应用文写作

遗憾的是“编者按”没有突出训练。严格来说,编者按的内容,根据目的不同,有多种灵活变化。其他文种,都是反复训练了的。

1.“美丽渔村宣传资料”,介绍类、推广类,在密训专项中反复训练了的,“猜猜猜”中放在应用文第一大类“宣传类”进行了叮嘱。

2.“经验交流材料”。我记得给鲲鹏班学生讲课的时候,还给大家展示了国考省考10年应用文文种统计分析,排第一的是经验类写作,包含经验讲话、经验材料、考察学习等。原题为:有关部门拟召开一场以“严执法,优服务,促发展”为主题的经验交流会,请根据给定资料4,撰写一份“关于L海关的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提纲。

 3.工作建议。我在写完考前叮嘱的“猜猜猜”后,又静静想了想,觉得考工作建议的概率比较大。又特意叮嘱加了一条。虽然材料与我分析的不同,但在做题思路上是完全一致的。

原题为:J市税务局积极优化税收服务,为群众办实事,采取了多项举措,效果良好,请根据给定资料3,就J市如何进一步强化举措,巩固成果,形成长效机制,撰写一份工作建议。

4.政策类工作类宣传考试重点,特别是结合“以案释法”的方式来考。这在系统班、鲲鹏班、密训营,考前猜猜猜,都是反复强调的。我担心学生还不能完全领会到位,在“猜猜猜”中,特意放了一个范例。2022执法卷考题为:反食品浪费法实施后,G市市场监管局开出的首张《责令改正通知书》,引发了社会热议。请根据给定资料5,以市场监管局的名义,撰写一份公开信,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五、反食品浪费法实施后,G市市场监管局开出的首张《责令改正通知书》,引发了社会热议。请根据给定资料5,以市场监管局的名义,撰写一份公开信,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30分)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全面;逻辑清晰,用语恰当;800—1000字。


其四,大作文的命题

如果把密训与考前发大家的资料弄懂弄通,文章写作挺容易的。

1.省直以上命题:"今天的思维和播种,就是你未来的收获"的理解写一篇文章。某大学教授,给我留言,“机构预测均没有”,我给他的回复:“大作文我猜测了几个重要的思维逻辑:知与行、确定性与不确定、内生动力、前瞻性、担当作为,都与这次大作文立意的核心考点有关。”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把我考前发的“大作文二”大致看了。考前“猜猜猜”,作文部分,特意强调了围绕“知行”命题。


2.地市命题:万物在融合中发展变化,融不是简单嫁接,而是要实现融和与融活。请你以“融和·融活”为话题,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双词语类的命题写作思路,是密训强调的三种文章写作模板。其中之一,就是双词语关系类命题。当时带着大家按照模板写了两篇。


教研是个非常痛苦的事情。老师能做的,就是“竭忠尽智”“绞尽脑汁”,其他的事情,就是“祷乎天”。不过,每次考完复盘,总是告诉自己,对学生严点再严点,唯有更严格要求学生必须老老实实掌握老师讲的方法,才能在考场运用起来。如同命题“知与行”,总是一对孪生的矛盾体。

最后,想对大家说,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唯有以自我知行的确定性来构建不确定的未来。


2022年国考, 我遗憾的是什么,欣慰的是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