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20岁的时的忠告和思考

问题:
20 岁,你有没有什么忠告想告诉我?
还有 8 天,整 20 岁。如果让你跟我分享些人生经验或者忠告,你会告诉我什么?
3号:
首先,千万别想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
我是个讲逻辑,讲科学,有激情,有独立思考的人。
毕竟是经过了这个年龄的人,所以一起聊聊。
成功经验为什么不能复制?
我20岁左右的时候,是成功学的狂热爱好者。
天天看陈安之的视频,找《看完十分之一就可以成为千万富翁的书目》里的书看,天天看书到深夜,早起继续看。
相信着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现在看来,几乎没用。
当然看书是有用的,必须得是好书。
所谓的亚洲成功学权威陈安之,我表哥在东南沿海某一线城市做总裁培训,认识很多人。
他的朋友就认识陈安之,他告诉我私下并不像表面这么光鲜。
很多模仿成功人士的人,试图复制他们的成功。
这样的人成功的概率非常低。
因为成功,我们权且简单定义为赚很多钱。
是需要天赋、勤奋、热爱、耐力、忍受力、贵人相助、机遇、运气等等,很多维度是不可控的。
比如家庭或家族打下的基础,生下来就有了很多条件和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见识广阔的世界,能有条件见识很多东西,就算自己选择创业,失败了也不怕。
所以压根就不存在公平,得接受。
还比如任贤齐,他的一首《心太软》,是因为很多首歌都用不了,从垃圾桶里找出来的。

谁都没想到会火遍大江南北,这样的事几率太低了。
跟任贤齐一样帅气、唱功好、甚至更努力的人,大有人在。
比如很多人诋毁蔡徐坤,我就不会。
因为首先他有很好的外貌,183身高,帅气的外表。
而且跟他竞争的人也是数不胜数,他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这也说明了他的内在和外在的实力。
我何德何能去诋毁,我承认他的优秀。
当然那时候迷恋成功学,对现在倒是有个好处。
就是现在特别抵触成功学,但凡有一丝丝成功学、心灵鸡汤和传销似的鼓动,我就恶心作呕,极其敏感。
所以现在反倒特别踏踏实实做事,思考,淡定并包含激情。(但不鸡血)
真说20岁,或者作为一个年轻人,要做什么,其他很多大哥和优秀的小姐姐们,应该都说的很到位了。
不做某些事,是我有发言权的。
刚才看的纪录片《纸牌人生》,有个纸牌魔术大师,他在采访被问到最后悔的事情时,回答道:
就是我浪费了七年的时间。
因为他是从七岁才开始练习魔术的。
我知道这个纪录片,是因为 @核聚 老师,在他的公众号看到的,我看核聚老师也回答了问题,他确实影响我非常多,参见:

以我想说的事,很多事情,其实可以避免的。
比如觉得无聊,觉得时间不知道怎么打发,看着没有营养的影片(很多好电影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打着无聊的游戏(好游戏除外,能打职业更是值得敬佩,都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不应该太畏首畏尾,什么想做,又犹犹豫豫,这个不该有。
就算不去做,得思考权衡其中的利弊,如果判断是在能承受范围内,为什么不去做呢?
还有几个事情,我是很后悔没早点达成的。
首先是我个人性格、情商、思维的建立。
从小到大很多年,都是处在一种混混沌沌的状态,被人牵着鼻子走。
举几个例子,学前班,有同学偷我的电子宠物和玩具皮卡。
我不敢去找他要,我想的是,要了他会告老师,老师会批评我,还会告诉我母亲,我母亲会训我,会打我,所以我没去。
现在看来,就是我在性格上懦弱。
情商上低下,明明可以找小伙伴去威胁他。
思维很狭窄,我特么管什么告老师,老子先把你干服了,我怕个屁。
还有大学中,仅仅当个体育委员,却什么班级事情都得去干,什么布置展览,组织晚会,布置晚会的场地,做教室装饰的东西,搬东西,太多事情,我都很热心勤奋。
可却经常被老师批评抱怨,而对那些偷懒耍滑的同学赞不绝口。
时间长了我就怒了,因为我脾气不好,而对老师都比较隐忍。
积压了接近一年的火气,因为一次其他事情爆发了出来,直接当着两个班100多人吼了老师一顿。(这件事我做的不对,我承认)
其实这也反应我那时处理关系能力的低下。
其实仅仅是当这种班干部,早就不该去干,毕竟我因为这些琐事,都没时间去院篮球队训练。
而且就算干,也得快速利索搞好,不跟着耗时间。
老师有什么看我好欺负就捏软柿子,第一次就不该给她机会,她就晓得了,不会有后续的问题。
这其实主要来自我的原生家庭带来的性格缺陷,所以我建议多看点心理学的书。
比如武志红的书,看起来很轻松,而且挺有用的。
里面都是故事,能了解到很多东西,发现解决自己的问题。
还能在学习工作中,发现别人为什么会做一些看不懂的事,说很奇怪的话,就好理解了。
又衍生出一个点,就是看书。
如果觉得现在网络和音频视频发展,书就不行了,那就大错特错。
我一度都这样认为,觉得看书没用,而且从小就没养成看书的习惯。
因为第一本书是夹杂着在我看来是半文言的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彻底影响我建立对读书的爱好。
如果你已经在看书,那特别好。
如果是不喜欢看书,可以先从有意思的书读起。
只要是正规出版的图书,大部分一定都有其价值。
比如大冰系列故事,福尔摩斯探案的,金庸的,等等很多都可以看看。
我现在习惯看书后,甚至在看视频时,都觉得有反感,还是觉得看问题更舒服。
你想想,一个人,首先他是个天才,一生的时间,顶多就留下个九、十本书,有的大师级人物,就一本,那你说能不经典吗?
(相关阅读:讲讲天下第一读书人唐诺,以及基本功)
现在的变化,就更多是在思维上的进步。
在现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都会多去质疑,质疑非常重要。
有了质疑,会根据一个事情,想很多很多的问题,就不会无聊,而且会让问题越来越清晰。
而且有一句话,能清晰知道问题的时候,这个答案基本已经能解决了。
比如,你的问题是:
20 岁,你有没有什么忠告想告诉我?
还有 8 天,整 20 岁。如果让你跟我分享些人生经验或者忠告,你会告诉我什么?
我就会想,20岁,为什么要在这个年龄问出这个问题?
是什么让你想到问这个问题?
你是在上班还是在上学,还是?
你目前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你的目标是什么,是想达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赚大钱,还是浪迹天涯,还是踏踏实实过小日子,还是放荡一番,还是当个咸鱼,等等,都是可以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就算可能达不到,但是每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同,我不能先入为主地揣测你的目的。
所以我说的这些的前提,只是我自己对我自己20岁给的提示,或许有能产生共鸣的地方。
你20年间经历了什么,从而让你来问这个问题?
你是希望能从中获得些什么?
还是你就随口一问?
在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离你20岁差8天的时间过去了多久?正好20?还是过去几个月,还是几年?
在我回答前,我是看了@康健 热榜第三的回答,而且现在已经有2,927个回答。
你有没有看完这些回答?
看了一些或已经看完后,有什么感想?
有哪些观点是你认可的,那些观点是你不认可的?
有没有因为这些回答,而见识到一些新的观念,并且认可?
有没有因为一些建议,而去实施,产生出一些经历和体验?
为什么问的是人生经验或者忠告?
人生经验怎么来定义?好的人生经验,有一定价值。
但经验主义,强行制定因果联系的非科学,也就是不可证伪的经验,得慎重。
很多东西我们想的都和现实不一样。
我就是不断通过各种途径,逐渐让我完全颠覆了整个对世界的看法,让我看到了,原来我一直被很多人骗的团团转,而且他们也是被骗的团团转,还自以为是。
打个比方吧,很多人还说元首怎么怎么样,说他是战争天才,喜欢他,我虽然不喜欢,但是以为他们说的是真的,而且百度到的一些东西,都是契合他们的,后来通过鱼哥的解说,才知道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你可以看看我详细写他的文章:看到有人说“元首(希特勒),我们依然爱你”我还能淡定吗?
太多这样的地方了,还比如转基因,很多人懂都不懂,就开始讨论,讲观点。
这就很搞笑了,这就像,几个没演过电影的路人观众,去点评那些获得过奥斯卡影帝影后的人的表演,并把自己当做奥斯卡的评委,这是件很搞笑的事情。
还比如罗斯柴尔德家族,共济会,百慕大等等,都是跟广大很多老百姓的想法完全不同的,我们生活充斥着这些事,而很多人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些很奇怪的坚持。
还有忠告,我问过几个牛人忠告。
一个是我表姐夫,他是几所美国著名学府的两个专业的博士,顶尖技术人才。
我在20岁时问他,我这年龄,你可以给我什么建议。
他说,很多事情说不清楚,上帝自有安排。
对我这个不可知论者,其实很懵。
后来又请教过我舅爷,大企业家,县里的企业家代表。
他说你很优秀的,以后肯定比我强。
在我再三追问下,他说,就是把一件件事做好。
刚打工时,很多人偷懒,我就一心一意把工做好,把技术磨练到顶尖。
有了一些积累,就和哥们一起自己接工程做,慢慢做,就做大了。
很朴实无华,跟他的穿着和行事一样。
其实其中蕴藏了很多东西。
其实从他们这种成功人士那,我并没有获得什么跟武功秘籍一样的高招,我是很失望的。
但反映出一点东西,以后,什么都不知道,世界在变,很多东西都在发展,很多都说不定。
还比如,我为什么会回答这个问题?
我其实几乎每天都会写一篇原创文章,在各个平台更新,通过这个方式来学习和整理自己。
但是我现在对于这篇文字,写得很不顺畅,因为我知道的信息太少了,这本该是个两个人讨论的事情。
就算写,也难免陷入到一种先入为主的境地中。
顺便分享给你一个在生活中,特别是跟人有关事物中的好心法:
米格尔·路易兹的《四个约定》,
约定一:不随意评判他人。
约定二:不受人影响。
约定三:不揣测他人的想法。
约定四:凡事尽力而为。
这是吴伯凡老师教给我的,是一生都能从修炼中获得好东西。
评论他人是显示自己的无知,因为根本没搞清楚情况,而且很多时候,就算搞清楚了情况,需不需要评论,别人愿不愿意被评论,评论会不会带来不好的后果,有没有必要评论,等等很多维度,都是指向不好的结果。
而且我简单观察过,让人感觉很舒服的人,是不会随意评论别人的,不管是损还是赞。
细细想会有很多实例在我们身边。
不受他人影响,就不多解释了。
如果一激就炸的,这样的人很容易通过这一点被人控制和摆布。
不揣测他人的想法,就是在不知道别人确凿想表达什么的时候,可以去有疑问,但不能瞎陷入为主地下结论,那样往往会酿成错误。
这也是我为啥只是问你,而丝毫不认定你就想要怎样怎样的原因。
这样的例子就很多了,比如认为一个人纹身、大胡子、满身肌肉、到处刀疤、表情凶狠,他就是坏人。

比如这个继父,就是这样的形象。他正在拆儿子送的礼物。

后来泣不成声,他对儿子非常好,儿子也很爱他。
原视频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4819351/#reply1674116625

这就是为什么不要揣测别人,揣测,往往会让人觉得你很有心眼,而且乱猜会让人很烦,很不值得信任,且不动正常脑筋,尽是歪脑筋的感觉。
(相关阅读:为什么你都没了解过,就认为哲学玄乎?
学习能力,为何让成人拉开了恐怖的差距
知道可怕的先入为主,有多么阻碍你的发展吗?
给你的观点找证据?你会死的很惨)
最后一个凡事尽力而为。
我们了解实情,看待问题,都是有一个因素的,我经常给人说,叫:
凡是不考虑程度的,都是耍流氓。
任何事情都不绝对,都是有程度这个范畴的。
一个好人,他也有缺点,有坏习惯。
比如,有的人很聪明,也善良,可他不喜欢洗澡,喜欢当众抠鼻屎。
一个坏人,他也有好的地方,本来就是多维度的。
比如马加爵,他其实一直都不是坏人,但他受不了了,杀了同学,而没有杀给他打过饭的同学。
杀人一定是错,一定是犯罪,但同样是跟其他杀人的人比,他们之间或许就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在了解到事情任何程度的前提下,都只能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在我能做的范围内,避免评论、不受影响、不先入为主揣测的前提下,我尽力说点东西,或许有点意义就在其中,能引起一些思考。
肯定有朋友能在其中看到一些好的干货和启发。
就算看不到,我也通过这个过程,又整理了一些我的思绪。
我相信人和世界,都是很多元的。
我自己的顿悟过程,是经历了一系列的人、事、观点、探索、音频、视频和书籍等东西,世事洞明皆学问嘛。
而且,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
就会发现,越去想,越去思考,越去探索,越去质疑和求证,会发现越有意思,越开悟,思维越开阔。
我没有啥太大的人生经验,也没有什么谈得上忠告的,能自己从我的文字中总结出好东西,那是你自己的成果。
我愿意和你交流沟通。
通过学习和交流,你我会变的更快乐。
=========
题图作者:Pietro Tebaldi
图片授权基于:http://unsplash.com版权协议
其他图片来自网络,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
如有疑问,与我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好思考分享给我优秀的读者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