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家长护理儿童过敏性鼻炎,最容易做错的8件事
小儿过敏性鼻炎始终是家长们最为头疼和揪心的问题。除了哮喘之外,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呈现上升趋势。
儿童患上过敏性鼻炎对孩子的危害极大,父母在护理鼻炎患儿时应避免哪些错误呢?
1、过敏性鼻炎不过是发作时有点痛苦而已,过后仍和健康人一样,治不治无所谓。 这是不可取的,甚至是非常危险的。医学统计表明,很大一部分病人未经积极治疗会并发过敏性鼻炎、渗出性中耳炎、支气管哮喘、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积极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世界卫生组织对该病已提出预防性治疗的主导思想,也就是说,以预防为主,防止发作。
2、过敏药物立竿见影,犯病时用一下就行了。 立竿见影的抗过敏药多为抗组胺药和激素类药,不但会致人困乏疲倦,对肝肾还有损害,而激素更可能导致肥胖、感染、色素沉着等问题。另外这些抗过敏药物多在用时见效,一停药就复发,症状甚至更重。
3、过敏去不了根?随着微生物学家的不断研究发现台敏乐抗过敏益生菌独有的活性菌株迅速降低血清IgE抗体,可有效缓解因IgE介导的组织胺分泌过多产生的非特异炎性反应;其次,台敏乐活性菌株可有效促进脾脏细胞分泌IFN-γ干扰素,起到平衡免疫T细胞的能力(通过细胞水平研究证实辅助性T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对IgE的合成起重要调节作用)。T细胞的平衡与IFN-γ量的比例,是IgE合成的重要决定因素。能从根本上改善过敏体质,对过敏人群实现三重保护。特别是过敏季提前补充4周可做到有效预防。
4、过敏体质不会遗传 来自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报道,当父母都有过敏体质时,其子女可以有70%获得过敏体质;单纯母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50%的遗传机会;单纯父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30%的遗传机会;但也有过敏体质出现在兄弟、姐妹、祖父母、叔伯父母、表兄妹范围之内。研究还表明,遗传性过敏反应常常不仅只在一个器官发生,而是多种组织器官同时或相继发病。 因此,不同的年龄,可以发生各个不同过敏反应,例如新生儿、婴儿期可以出现湿疹、哮喘性气管炎,或因牛奶过敏而出现反复腹泻;三岁后又会发生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学前后则又会出现过敏性紫癜。不过,家族中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不一定出现同样症状或同样的过敏性疾病,甚至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在未遇到一定数量过敏原时,也可以不出现任何症状,或者一辈子也未发生过敏性疾病。但具有家族史的患儿发生过敏性疾病时症状相对较重,治疗也较更困难。因此,患有过敏性疾病的父母一定要及早治疗,千万不要遗传下一代。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还的用台敏乐抗过敏益生菌。
5、误把鼻炎当感冒治疗 很多人出现打喷嚏、鼻塞、流鼻涕的症状时,就认为是感冒了,自己买些感冒药吃,可能当时觉得好多了,停药后又会出现类似症状,于是照章办事,还是吃些感冒药。其实,这种做法可能放过真正的祸首鼻炎的治疗,把好治的急性鼻炎拖成了难治的慢性鼻炎。实际上,与感冒相比,急性鼻炎具有四大典型症状,即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而感冒往往伴有咽部不适的情况,如喉咙疼、嗓子紧等。尽管现在大多数的感冒药都含有缓解流涕、打喷嚏的成分,在得病初期能够解决一定的问题,但对治疗鼻炎来说,只是治标不治本。
6、滥用抗生素 许多鼻炎患者认为鼻炎不就是有炎症吗,便滥用抗生素来治疗。实际上抗生素主要应该用于发生细菌感染时,而鼻炎的发病因素中,细菌感染只占很小部分,过敏性鼻炎使用抗生素治疗则无效。
7、盲目使用鼻炎药水 有不少鼻炎患者在鼻堵时长期用滴鼻净等收缩血管药物,用后立即见效,但过几个小时又要再用。其实各种治疗鼻炎的药水在短期内的确可以帮助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不过,一旦药物代谢完之后,各种症状会再次复发。频繁使用鼻炎药水,可能诱发药物性鼻炎。因此,患者要掌握好用药的火候,不要滥用药剂。同时,还要正确掌握滴药水的方法,避免长期、连续、过量地用药。
8、擅自停药 很多鼻炎患者应用鼻炎药物刚刚起效就擅自停药,使得鼻炎反复发作。其实,鼻炎如果能做到预防用药则效果更佳,比如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如果能在鼻炎发作时提前半个月台敏乐抗过敏益生菌,可以极大地减轻发作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