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帝突然去世?他去世过程牵扯出几位女性政治斗争?(一)
大唐景龙四年6月15号这一天长安城当中发生了一起非常离奇的命案,命案的主角是谁?是唐中宗李显。这天晚上李显在吃完了一碗汤饼之后突然之间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很快就一命呜呼了。这起案件在历史上记载的非常清楚,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都明确的说凶手就是他的妻子和女儿,也就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在史书上记载这么清楚的一个案件,难道他背后还有什么隐情,能够导致这个案件翻盘?
今天咱们就专门来剥茧抽丝,看看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首先我们说说李显这个人,李显这个人太独特了,历史上把它称为六味地黄丸,为什么这么讲?说他父亲是皇帝、母亲是皇帝、哥哥是皇帝、弟弟是皇帝、侄子还是皇帝,他自己也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两次当太子,两次当皇帝,两次参与政变和被别人政变,你看看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这还不算完围绕在李显身边想当皇帝或者觊觎这个位置的女性就有三个,这三个人谁?首先就是李显的妻子韦皇后,其次就是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另外就是李显的妹妹太平公主。这三个人当中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是非常嚣张,特别张扬的一个状态,太平公主就显得不显山不漏水,但是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亲女儿,他为什么叫太平公主?就是因为八岁的时候替长辈出家祈福,取了一个道号叫做太平,所以就叫太平公主。
虽然太平公主相对比较低调,但是内两个女人可不这么想。你的存在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个威胁,借着太子李重俊这场政变,他们马上就指出相王李旦,包括太平公主也跟这事件有牵连,就应该认真查一查这件事情,马上就要手下的亲信大臣直接发动了弹劾奏章到了李显这里之后,李显也很高兴我这个弟弟和妹妹确实也很有实力,借这个机会正好也打压一下他们的势力,这也是很好的事情。李显马上就跟韦皇后商量了,这个事儿应该交给谁办?韦皇后很清楚,就应该教我最亲近的人员,也就是萧至忠。李显一听有道理马上把这个案子批给了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萧至忠。
但是李显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肖志忠的表现完全跟他想象的不一样,正常来说我把这件事交给你了,而且我基本是以暗示你了,你要把这些案子办成铁案,让他们服法能够消除我心中的威胁,肖志忠拿到这个案子到皇上面前那是痛哭陈词,说陛下你已经富有四海了天下都是你的,现在你怎么容不下你这个弟弟和妹妹?李唐王朝也刚刚恢复,您想想当年武则天可是让相王李旦当真皇帝的,李旦说我坚决不能当着皇帝,有我兄长在皇位就应该是李显的,人家忠心耿耿的把皇位让给您,您现在反倒要杀这些人,您这么做应该?
这番话说完就几乎是直接质问李显了,你还要不要点儿脸了?你看看李显听了之后就懵了,他不是因为这番话猛地觉得这个肖志忠变化这么大?他明明是韦皇后手下的人,怎么替李旦和太平公主说话了?这事儿很反常,在这件事情上肖志忠是个忠臣,秉公执法?完全不是,是什么?是太平公主早就已经把他收买了,用金钱和权利已经给他很多的利益了。在这种情况下肖志忠就琢磨将来天下是谁的?保不齐还是老李家的,老李家的人不能得罪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将来就是我手中的一个牌,我不能把所有的宝都押到韦皇后这一边,这就是权力斗争背后的选择。但是这步棋让中宗李显感觉到太平公主还是很有实力的,这还不算完出乎李显意料的是,还有一批重臣开始不断地替相王李旦包括太平公主来说情了。这些人的观点跟萧至忠基本是大同小异的,明确的告诉皇帝要考虑到彼此之间的亲情,背后说的什么意思,你不能再残害同宗了。这些事情对中宗李显有没有触动?
当然有触动,但是感情上的触动并不是很大,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触动。他没想到太平公主、相王李旦有这么深厚的根基,朝廷当中这么多重臣替他们出头,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先冷静一下,不能马上向他们出手,他们实力还是很强的。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采取的策略就是主动后退一步。相王李旦推了一大堆官职,这些职位我都不当了我老老实实的回我的校府,我大门不出二门外,你看这样行不行?太平公主本来是一个非常张扬的人,这个时候他也看清形势了,面对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这么强大的公式,我应该避一避。太平公主的做法也非常高明,他主动引发了另一起案件,这个案件当然非常小了,什么情况?
是太平公主状告一家寺院,这寺院招谁惹谁了?他就说寺院当中这个石碾子那是我们家的,和尚都懵了这寺院多少年了,当年你不是跑到洛阳了?你突然回到长安城就说石碾子的是你。虽然你是公主,你也不能干这种事情,所以双方就打起官司了。官司的过程当中这些官员也很奇怪太平公主多有钱,武则天就特别喜欢他不断地赏赐她,而且加官晋爵,等到中宗李显发动政变的时候,她也参与了,她也是功臣,整个俸禄又长了一大批,而且在家里站着房躺着地,金山银山花不完,你抢和尚一个石碾子,想来想去,判的官员也理解不通,最后还是秉公执法,明确的说这石碾子就是寺院的,不能是太平公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