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惠州电池大王崛起史:技术博士、1500亿和聪明的商人

2023-03-22 17:52 作者:新能源产业家  | 我要投稿



新能源产业家|产业洞察

登上热搜的惠州首富

“最晚后年,全产业链都将出现产能过剩。”


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长这么一说话,着实让整个锂电圈吓出来了一身冷汗。2022年11月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就成了给行业“泼冷水”的那个人。


刘金成是谁?


这个广东老板高大魁梧,坐拥一家市值1500亿的上市公司,在福布斯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内地富豪榜》中赫然在列,也是惠州当地唯一入榜的企业家。


   刘金成,2022年


1999年,刘金成偶然看到报纸上说,“惠州是世界最大的电池产业基地”。本身为电池相关专业的他,赶着世纪之交的下海风潮,决定去东南沿海碰碰运气。


2001年,刘金成在惠州创办了惠州晋达电子有限公司(亿纬锂能的前身),注册资本仅50万元。


身处知识红利非常突出的年代,在专业能力强悍的刘金成带领下,亿纬锂能05年就成功研发出商用锂亚电池,吃下了国内ETC、智能电表等领域最大的一块蛋糕。


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让亿纬锂能毫不费力地于09年成功登陆A股。


到了2014年,刘金成兴起买了一辆特斯拉,发现车上的动力电池不过就是稳定性较高的锂离子电池,而此前亿纬锂能借助上市募集资金,已经提前布局锂离子电池领域。
后来,亿纬锂能也成为了国内最早进入动力电池领域的电池企业之一。
一家企业的崛起不可能尽是坦途,但在惠州首富刘金成和亿纬功好似没有任何悬念,像是剧本提前写好了一般。

 01 

惠州骄傲:“赌性不太坚强”



“每一轮风口他都能抓住


几乎所有熟悉刘金成的人,对这位技术派企业家的一致评价都是:这是一位聪明的技术派商人。

讲刘金成聪明,有强有力的商战成功业绩作为支撑。“每一轮风口,他都能抓住,每一个他做的业务,还都很赚钱。”
回溯亿纬锂能起家的关键节点,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主线演变:“锂亚电池——软包电池——豆式电池——动力电池”。
2003年左右的国产锂电池仍存在漏液、性能不强等问题,当时国内的电表市场使用的基本全部都是进口锂电池。
这也是外企在专利技术上严防死堵的缘故,我国早期在锂原电池上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是早期的“卡脖子”工程之一。
在这其中,刘金成嗅到了商机,他带领初创团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做锂原电池的设计和研发,并于2005年成功研发出了锂亚电池。 
着眼大局,亿纬锂能是推进国内锂电池发展的先驱之一,而锂原电池在市场上的刚需也反过来成就了亿纬锂能。
在2005年前后,全国电网改造,全国4亿个电表中亿纬锂能做了3.2亿个,这也一举奠定了亿纬锂能的市场地位。
接着2009年,国内高速开始全面推行ETC,亿纬锂能又一举拿下ETC电池70%的市场份额,作为当时中国最大、世界第五的锂原电池供应商,成为国内第一批登陆创业板的科技公司。
上市成功后,拓展业务时,刘金成又将筹集来的大把钞票用来布局二次电池。
当时,他看中了电子烟雾化器的小软包电池,因为配套的电子烟属于消费品,市场前景好,同时细分领域里也没有特别强的竞争对手。
2014年,亿纬锂能甚至花了4.4亿元收购了麦克韦尔50.1%的股份,成为麦克韦尔(现思摩尔国际)第一大股东。
事实也证明,亿纬锂能抓住了电子烟的风口,这项投资收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亿纬锂能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2019年,这项投资收益占亿纬锂能利润总额的比例高达51.65%;2020年和2021年占比也分别达到43.66% 和 57.79%。
除此之外,亿纬锂能还继续研发出了豆式电池,当时他们的技术团队准备将该电池应用于TWS耳机。
恰如其时的是,苹果在随后的2016年就取缔了iPhone的耳机孔,并发布首代AirPods,TWS耳机的热度开始飙升。
自此,亿纬锂能在3C领域也占领了一席之地。
然而,刘金成却对动力电池的态度十分谨慎,亿纬锂能早期并没有贸然进入该市场。
在新能源风口成为一个99%确定的答案后,“赌性不太坚强”的刘金成选择了技术路线全覆盖的战略:包括方形、圆柱、软包、三元锂、磷酸铁锂等。
实际上,在每一条技术路线都有所成就,每一条技术路线做好充分的准备,已经成为了亿纬锂能的特色之一。这也是为什么亿纬锂能的研发费率常年较高,甚至高于宁德时代的原因。
奇怪的是,背着这样的“大包袱”的亿纬锂能却收获了意外的成功,如今,亿纬锂能在各个类型的产品上都收获了相应的大客户。
2018年通过进入SKI产业链打通三元软包市场,顺势进入了起亚和戴姆勒供应链。
2020年7月,在研发出方形电池之后收到了宝马的合作,当年亿纬锂能也进入了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前十。
亿纬锂能的成功顺利得让人惊叹,自然更人好奇背后的刘金成到底有什么样的本领,能让手下的公司一个不落的抓住风口。
02是科学家还是商人?
亿纬锂能核心竞争力,其中一条就是“技术大牛出身的创始人”。
在亿纬锂能,“董事长”还没有“刘工”的热度高。他不喜欢别人叫他“刘董”、“刘总”,而是喜欢“刘工”这个称呼。(刘金成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正高级工程师)
1964年,刘金成出生在湖北荆门沙洋县五里铺镇的一个小山村。
1981年,刘金成以优异的成绩从龙泉中学考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化学专业。


   年轻时的 刘金成
到了1990年,刘金成已经有过5年的工作经历,因为长期与武大电化学研究室有一些项目上的合作,他干脆考入武大化学与分子学院读研究生。 
刘金成说,武大的三年几乎是改变命运轨迹的巨变。
“不光是学到了知识,那些大师、科学家们在精神上也给了你很大的收获”。这三年,也让刘金成更加坚定了对锂电池的热爱。
学霸刘金成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先后在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先后获得工学学士(化学)、理学硕士(电化学)、工学博士(材料物理与化学)学位。
多年的学习和科学研究使得刘金成成为一个专业基础扎实的技术大拿,公司上市时已有的专利几乎全部是刘金成主持开发的,是典型的“技术派”。
当然,光有技术是不够的。
靠锂原电池发家,后又精准站在电子烟、TWS耳机、全民ETC等风口上赚得盆满钵满,绝不可能仅仅靠技术。
除了“技术派”,刘金成更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独到的眼光、对产业逻辑的深刻把握以及前瞻性的布局,使得亿纬锂能在每一个风口上都能“顺利起飞”。
从电表、ETC 到电子烟、Airpods,再到后来的动力电池,每一个风口的爆发都使得亿纬锂能市值更加膨胀,也让刘金成一路变成惠州首富。
这些都不是“运气好”所能解释的,更不是“巧合”二字就能一笔带过。一个人一次成功是运气,二次成功是逆天的运气,三次四次以上一定是参悟透了一些规律。
刘金成坚信“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一理念促成了亿纬锂能的“全面开花”。
“我从来不赌”。
非资本出身反而给了刘金成更加清晰的视野,他看中的从来是都是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最有效结合点。
“如果仔细分析亿纬锂能的产品,他们有一个鲜明的思路就是找出市场需求,市场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反向定制。技术最先进不如产品最受市场欢迎。”一位同行这样评价亿纬锂能。在外界评论看来,亿纬在动力电池领域布局过大,没有专精的技术路线。
从另一角度上来看,亿纬锂能是一体化布局深度仅次于宁德时代的企业,大布局带来的成本优势也成为了亿纬锂能的核心 。


03不赌之后从一个注册资本50万的小企业成长为今天市值1500亿的大公司,亿纬锂能的崛起也被人称为“风口之王”。
回顾亿纬锂能的崛起之路,其关键在于以下两点:1.“技术派”老板刘金成的正确引领2.几乎戏剧一般,赶上了每一个风口(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商品为王,而不是技术指标为王的经营理念)
回顾动力电池发展的这二十多年,因为押错技术路线死在黎明前夜的公司不在少数。
亿纬锂能的一体化布局,让它拥有了抵御行业周期大波动的底气,不管哪条技术路线,哪个产品形态受宠,亿纬锂能总能找到自己的有效结合点先在市场中抢占一个位置,活下来,然后才是想办法活得更好
不得不承认的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比钻研技术本身要容易。每一次抓住风口的背后都体现了亿纬锂能对于技术和产品的高要求、对于细分需求领域深刻洞察后的提前布局。


惠州电池大王崛起史:技术博士、1500亿和聪明的商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