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浮躁”,让我们觉得动漫已死。

浮躁
我们过于的浮躁



对于刚看完“动漫已死”这个up的一些心里话,之后我心里停留最久的两个字------浮躁;
有些话想对自己说,也相对b站的小伙伴们说说。
这里不是宣泄压抑的水沟
而是经历喧嚣之后的乐土

大部分的B站小伙伴都或多或少的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压力,在现实喧嚣之后,我们卸下了自己心灵的防线,并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一些寄托与共鸣。
而来到B站弹幕也就成了我们手中的工具,也是我们寻找共鸣的最好途径。
我们用弹幕表达自己对作品、角色的喜欢,当一回科普君、字幕君,补充剧情,无时无刻发挥着我们的作用,而我们也用弹幕倾泻着自己的情感,而好的情感会共鸣,坏的情绪也会对别人造成影响。
因为网络的面具,我们开始肆无忌惮,也开始习以为常。

我们忘了......

而就我而言,现在已是大三,在即将毕业的压力和繁重的学习生活中,看动漫好像已经和坐在电脑前吃外卖捆绑在了一起,似乎一天坐着补完一部番的日子已经成为了奢想,自己也不敢、不想、不敢去想这样做了;
我已经不记得何时自己在看动漫的时候会开始一边看一边想:
诶?这里的打斗有点菜,没画好吧?
这里的人物有点崩?
唉,垃圾制作组……
我也不记得自己何时开始自己已经开始按着键盘上的→键匆匆茫茫的把剧情走完了;
我也不记得上次慢慢看完一部动漫,并把最好看的情节反复看个N遍是什么时候了?
“我脱宅了吧?!”
是我给我自己最好的借口了。

我们长大了?

长大这个东西是我们用来逃避面对自己本不想改变的事物的再好不过的借口了。
我们曾因旁边的人都不那么认真,自己也丢掉了对事事认真的态度,在大学的课堂上对认真听课的人说着
“大学了,还那么认真干嘛?”;
我们曾因周围的人都对二次元文化的容忍度不是那么高时,自己也干脆将它收敛起来,当别人拿起你开玩笑时,你只能摸摸头、尴尬笑到:
哈哈,那时还满喜欢的,现在……
我们曾因周围的人都时常说着这动漫画风不太好,不好看,那部动漫画崩了,便也开始成文所谓的“专家”,竞争似地在动漫中去找到作画失误和动作不流畅的点,并在弹幕中以求得优越感。

而这之后所带来的,是自己渐渐觉得无漫可看,看什么动漫都会在意这些,以至于没有在意剧情,以至于审美大众化,以至于大家说的神作我才去看,真正剧情爆种、风格鲜明的动画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中;
以至于自己渐渐不会看动漫了……
而我们还以自己的是一句:
自已应该是长大了吧!


我只能对我自己说:
过于的浮躁!

我至今都还记得自己看笨蛋测验召唤兽时,为其中的日常而笑的前仰马翻的自己;

还记得补完天元突破时,那种带着满腔的意犹未尽之感的自己;

还记得补完叛逆的鲁鲁修,为车夫党的证明彻夜查资料的自己;

我至今都还记得自己窝在被窝中,把刀剑神域第一季通宵看完,将“朝露的少女”一集看了不下5遍,为桐亚发糖而开心,为里面的剑技设定所吸引,为一句“喜欢上喜欢上的人坏的一面,不就是两倍的喜欢了吗?”想入非非的自己。

而我现在却在刀剑神域第三季中,却一边看一边细数着那些打斗场面崩了。
大家都太浮躁了。

不断的感叹神作越来越少了,不断的为周围的人(弹幕)所影响自己的评判,也不断的影响着他人的评判;我们本不该这样,看动漫是享受,更是欣赏。来B站看动漫更是想要自己的欣赏与他人产生共鸣。
我曾不止一次地对身边的朋友安利动漫的时候,说道:
“这部动漫不是动漫,
是艺术品。”
而艺术品来说不同的大师便有不同的风格,就像看到《龙珠》画风就知道鸟山明,看到十字星,就想到金石洋之和扳机社,看到骚气的站姿或是快速对拳就想到jojo、北斗神拳。

艺术品之所以是艺术品,鲜明风格是不可或缺的。

而不能因为你看不懂或不喜欢看毕加索就说的他一文不值,更不该去诋毁他。如果是借此获得优越感,也未免太浮躁了。
而对于动漫,我们应更纯粹的去欣赏它。

望君能更加单纯的去享受动漫,享受在这片净土的时光。
写到这里,觉得自己可能是因为看太多的吐槽视频与解析视频导致自己不能以观赏者的目光去看待动漫,只因看到一个评论,才有那么多的感触,也希望与君共勉。
在你人生跌落到最低谷时最缺少元气的时候,情坦诚地、认真地、看一次天元吧。
—来自豆瓣karu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