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栗子音乐笔记】『乐理』四度叠置

2022-07-14 18:47 作者:---栗栗子---  | 我要投稿

注明:转自 知乎 “哎呀君”

爵士和声对于现代音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习爵士和声,我们可以获取更多不同的声音,开拓我们的思维,帮助我们寻找到更深层的音乐理念。


在爵士乐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音乐家们持续不断地探索,得到一些技巧。这些技巧种类繁多,每一种都值得我们悉心探究。


在上世纪60年代,以McCoy Tyner为首的一批爵士钢琴手开始在音乐中使用“四度叠置(Quatral Voicings)”的概念,创造了爵士乐中最为标志性的声音之一,这种技巧会让和声充满“模糊”感,听觉上也会更“耐人寻味”。


“四度叠置”的概念实际上很简单。


首先,我们通常情况下构建和弦的方式是三度叠置,例如,以C为根音,三度向上:E、G、 B,得到一个Cmajor7,也就是大七和弦。



当然,我们也可以继续向上叠加出一个D,它是和弦的九音,那么这个和弦会变成Cmajor9,也就是大九和弦。


我们现在不用三度,我们用四度叠置的方式。从根音C开始,四度音是F。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F这个音是一个避免音。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四度叠置的原理:它不是从和弦根音开始叠加,而是从三音开始。


例如C的三音是E,我们从E开始四度叠置,得到:E、A、D、G、C,这个时候,我们得到了一个完全由四度排列的和弦。【本文出现的所有和声听感对比在文末的视频里】





我们会发现,这个和弦的构成音E、A、D、G、C分别是C的三音、六音、九音、五音、根音,这样一来,我们通过四度叠置,可以得到一个C69和弦,同时可以顺利的越过避免音F。


但这只是四度叠置所带来的一个浅层的表象,如果我们继续观察,发挥想象力,就能够发现它不仅仅是一个C69和弦,它还可以是别的和弦,例如Am11。


对于Am11来说,C69和弦当中的E、A、D、G、C就变成了五音、根音、十一音、七音、三音,我们可以在它们下面加一个根音A。





好了,现在我们有了C69和Am11这两个和弦,那么我们继续发挥想象力,比如我们挑一个和弦,Dm。同样是E、A、D、G、C五个音,对于D来说,它们分别是九音、五音、根音、十一音、降七音,那么这个和弦,也可以是一个Dm11。


但我们可能会发现,它里面没有三音F。没关系,现代音乐的概念之一就是:只要这个和弦音内没有出现这个和弦的避免音,它就可以被认为是这个和弦。 我们加上根音D,听一下效果。




上面的三个例子,足以说明四度叠置概念的开放性,同样的音符,可以是许多不同的和弦,也正因为如此,许多的现代音乐家才会不约而同地在作品当中使用它们。


在这三个例子中,我们得到了C69、Am11、Dm11这三个和弦,但实际上它还可以是Fmajor13、Bbmajor13#11。


除此之外,自然调式中的所有和弦,都可以用四度叠置的方式进行构建,例如我们现在以II级,也就是Dm来进行四度叠置。刚刚我们提到过,四度叠置是从和弦三音开始的,Dm的三音是F,四度向上,得到:F、B、E、A、D。





我们会发现,在这个例子当中,F到B这两个音之间,并不是一个纯四度,而是一个三全音,但在“四度叠置”的概念中,我们通常把三全音看作是一个增四度,所以它依然是四度叠置。


我们来看一下F、B、E、A、D它分别能够构成什么和弦。例如对于根音G来说,F、B、E、A、D分别是和弦的七音、三音、十三音、九音、五音,所以这个和弦可以是一个G13,也就是属十三和弦。


再例如,对于根音B来说,它们分别是降五音、根音、十一音、降七音、降三音,所以这个和弦也可以是一个加了十一音的Bmb5和弦。


除此之外,它们还可以是F的根音、升十一音、大七音、三音、十三音,又同时是D的降三音、六音、九音、五音、根音,所以它又可以是Fmajor13#11以及Dm69和弦。





在这张表格里,我们可以看到自然调式七个音级上用四度叠置构建的所有和弦,以及它们在和弦上的诸多可能性。


那么面对这种可能性,我们如何定义它们到底是什么和弦呢,这就要看它们在和声进行当中所处的位置,要看它们的前后关系。







例如我们从表格中挑出这三组四度叠置和弦,三组音可以组成十一种和弦,我们把第一组A、D、G、C、F当作II级,也就是Dm11,把F、B、E、A、D当作V级,也就是G13,把 E、A、D、G、C当作I级,也就是C69。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II-V-I进行,这也是在四度叠置当中最常用的II-V-I进行之一。


我们先来听一下三度叠置的II-V-I进行(这里的和弦使用了降序排列,但它们的组成音依然是三度叠置之后得到的):




再来听一下四度叠置之后的II-V-I进行:



我们明显听到,这两种II-V-I进行在音响效果上是有明显区别的,第一种更“稳定”,第二种则更“模糊”。


当然,对于许多刚刚接触爵士乐的人来说,似乎第一种更“好听”,但实际上,当我们适应了爵士乐的声音之后,我们会自然而然的更倾向于“模糊”的音响效果。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常用的四度叠置II-V-I进行,这一次,我们从表格里挑出两组四度叠置的和弦:





第一组我们跟之前的例子一样,用A、D、G、C、F来构成Dm11,第二组,我们需要动一些手脚,把B、E、A、D、G、F当中的E这个音,改成F,这时候就会发现,它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G9也就是属9和弦,它当中包含了和弦的三音、七音、九音、五音以及根音。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概念:在四度叠置的和弦当中,我们并非一定要每一个音程都是四度,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改变,而从理论上来说,改动之后的音程当中,B和F可以看作是一个增四度,而F和A可以看作是一个减四度。


最后,我们把F还原成表格中的E,也就是B、E、A、D、G、F,这样一来,我们就构建了另外一种用四度叠置方式所形成的II-V-I进行。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种四度叠置II-V-I进行之间的音响效果,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哪一种更好听。现在,我们把第二种II-V-I进行的节奏更改一下,稍微加一点鼓和贝斯,把《Autumn Leaves》的旋律填进去。





我们会发现,旋律的第一个音F正好是Dm11四度叠置后的冠音,最后一个音,我们直接把原本四度叠置的C69的冠音G改成旋律音E(并不影响四度叠置的效果),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一个小小的“Chord melody ”。


四度叠置说到这里,相信大家也有一定的概念了,我们现在再进一步,看看大师是怎么做的。


1959年,Miles Davis发布了一张名为《Kind of blue》的专辑,其中有一首曲子叫做《So What》,他在其中用到了一个很标志性的和弦:





我们看到,这个和弦的构成音是E、A、D、G、B,音程关系是纯四度、纯四度、纯四度、大三度,在第二拍上,他又将这个和弦降了全音。我们其实可以看到,这个和弦实际上是由一个B、E、A、D、G、的转位所构成的,他把低音B转位成冠音。


在之前的表格中,这个和弦的可能性已经被列举出来,它可以是Cmajor13 、Bm7b5 、Em11、 Fmajor#11这几种和弦,这样一来,Miles Davis便可以在即兴时多出许多音阶的选择。


实际上,Miles Davis使用的这个和弦要比四度叠置的概念更早,虽然它们本质上并没有太多区别,于是为了将它们区分开来,人们通常把Miles Davis所使用的这种和声技巧称为“So What Chords”,因为它来源于爵士标准曲《So What》。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说的四度叠置和弦都是由五个音组成的,但除此之外,爵士乐中通常还会在属和弦上使用一些以六个音组成的四度叠置。


例如这一组:

我们可以继续向上叠加一个四度,也就是G这个音,以此来获得更丰满的音响效果。




再例如这一组:

我们向上叠加四度,也就是A这个音。


最后还有一组:

四度叠加,得到B这个音。


我们会发现,因为多了B这个音之后,这个和弦又可以变成一个加了十一音的G属九和弦。

四度叠置和弦_腾讯视频v.qq.com/x/page/p0898e102r6.html

【视频为文中出现的所有和声听感对比】

这些关于四度叠置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和利用,虽然我们每个人喜欢的声响效果可能不同,但学习不同的技巧总归是好的,这些技巧就好比我们的素材库,当我们想用的时候,随时可以拿出来,我们用得越多,熟练度就越高,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审美和理念也会逐渐变得广阔起来。

总之,艺术家还是需要有技巧的,对吧!


【栗子音乐笔记】『乐理』四度叠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