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

民主:意为人民。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孙中山设想通过三民主义的实施能够“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进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组成。
民族主义~恢复中华:民族主义是孙中山首先揭橥的战斗旗帜。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集团正日益勾结起来。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满”口号所以具有广泛的动员意义,避免中国被瓜分,、共管的厄运,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指出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剥夺了人权,必须有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结束“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的严重状态。民权主义是儒家“仁”的思想和西方民主法制思想的统一。“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基本含义是要求统治者在不动摇其统治基础的前提下,尽量实施“仁政”,给人民最大限度的自由和福利,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才能达到长治久安,进而才能最大限度的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是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溃疡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社会主义的同情”。民生主义所追求的大同社会,是儒家文化蕴,社会主义学说的结合体,孙中山所倡导的天下为公的和谐大同社会,出自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第九.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与马克思提出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要求基本一致,同时孙中山本人也曾多次公开表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三民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要在中国实施民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展的经济制度,并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三民主义指出,真正的“民主”和“民治”,是真正“共有”和“共享”国有公有经济利益的前提,两者结合起来,国家才能走向真正的繁荣富强,人民才有可能享受真正的幸福。
民主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基本范畴,这是由我们国家的历史和国情决定的。中国的民主是与中国人民所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联系在一起,民主不仅表现为人民群众选择和委托代理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具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民主不仅表现在政治过程的起点之上,也贯穿于社会政治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现实充分而有力的证明了我国的民主制度是好的,是有生命力的,这就是我们对制度充满的自信所在。我们将自觉自愿的培育、践行正确的民主价值观,积极支持党和国家,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