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怪物,民间“打旱魃”习俗的由来

2020-09-07 14:38 作者:数码宣传大使  | 我要投稿

旱魃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其实旱魃最初的形象并不是僵尸,旱魃的传说起源很早,最早诗经《云汉》中是这样描述旱魃的“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意为旱魃所到之处已造成的严重灾难,大地如火烧般炽热干旱,由此可见旱魃的破坏力。虽然没有明确描述外貌 ,但估计长得也不会好看到哪里去。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是这样形容旱魃:“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旱魃变成了身着青衣天女,并且帮助黄帝打败蚩尤。话说当年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请来风伯雨师,使得狂风暴雨大作。黄帝则请来女魃,使风消雨止,打败蚩尤,并将蚩尤杀死。后来女魃并没有回到天上,特别喜欢在人间游荡,而她所居之处,常年无雨。这女魃就是旱魃。

汉代以后,有关旱魃的传说越来越多,“旱魃”的形象也各不相同。

有的把“旱魃”说成是一只怪兽。

如汉代的《神异经》中就说魃“长二三尺,裸形,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并说魃出现的地方必有大旱。但只要捉住这只怪兽并将其投入厕所,旱灾就会消除。清人袁枚的《子不语·旱魃》中,也说旱魃是“猱形披发,一足行”的怪兽,并说捉住将它烧死,就能除旱致雨。袁枚《续子不语》又说:“尸初变旱魃,再变即为犼。”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卷七:“近世所云旱魃,则皆僵尸,掘而焚之,亦往往致雨。”杜甫《七月三日》诗:“退藏恨雨师,健步闻旱魃。”

也有的把“旱魃”说成妇女生出的妖怪。

如宋人朱彧在《萍州可谈》中说,民间传说有的妇人能生下像鬼一样的妖怪,如果不捉住它就会飞走,这就是旱魃。因此,要消除旱灾,首先就要严惩生了妖怪的妇女。严惩的方法是将认定生了妖怪的妇女捉住,押到神坛上曝晒,据说这样就能求下雨来。也有的地方向妇女身上泼水。如有一年中原地区大旱,有人造谣说某家的妇女生了旱魃,于是众人便将这名妇女揪了出来,一起向她身上泼水,谓之“浇旱魃”。其实这哪里是什么除旱求雨?分明是借机诬陷好人,打击报复。

还有的将死人的骨骸当作“旱魃”。

如汉代大儒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求雨》中说,求雨时须“取死人骨埋之”。传说东汉河南尹周畅为解除旱情,将洛阳城边一万多具客死者的骨骸妥善埋葬,结果如愿得雨。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已把尸骨同旱灾联系在了一起。约至明代,尸骨也便成了旱魃了。

民间传说宋真宗时,旱魃作怪,竭盐池之水。真宗求助于张天师,天师就派关羽去降伏。关羽苦战七天,降伏了妖魔。真宗感其神力,封为“义勇武安王”。这一天恰好是农历五月十三日,后民间便多于是日举办关帝庙会,祈求关帝显灵逐魔消灾、普降甘霖,并把这天称为雨节。且以为是日必雨,所谓“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倘若不雨,则求之关帝必验。

民间传说

宋代的志怪笔记《夷坚志》记载,有一个叫刘子昂的人娶了妾,有道士见刘子昂脸上有妖气,便断定他娶的妾不是人。

刘子昂不信,道士就来到刘府,让人挑了十几担水,倒在院子里,院里都是水,唯有一个角落“水至即干”,在此处挖掘,发现“巨尸偃然于地”,该尸“僵而不损”,这就是旱魃,刘子昂定睛细看,不是别人,正是新娶的妾。

这具宋代的僵尸,有能力将地表的水吸干,尸体被挖上来的那一刻,原本的晴空万里瞬间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这类僵尸会吸水致旱的说法,为后来人们把僵尸和旱魃联系在一起提供了证据。
在山东,过去每遇干旱,把新埋的尸体当旱魃打的风俗十分普遍。据《大清律例·贼盗·发冢》的记载,清嘉庆九年,高密久旱不雨,有人发现年初病故的村民李宪德坟土潮湿,便纷传李死后变成了旱魃。
各村民众不顾李家阻拦,刨坟开棺,见李的尸体尚未腐烂,更加确信李就是旱魃,不由分说将尸体烧毁。李家将掘墓者告上公堂。此案无成例可循,最后刑部将领头人仲二以“发冢开棺见尸律”判了个“拟绞监候”罪(相当于现代的死缓),才将此案了结。

乡村中认为旱魃是死后一百天内的死人所变。变为旱魃的死人尸体不腐烂,坟上不长草,坟头渗水,旱魃鬼会夜间往家里挑水。只有烧了旱魃,天才会下雨。鲁中一带乡村中烧旱魃习俗延续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民间对付旱魃的方式

在中国古代,主要是使用童子尿与黑狗血来对付旱魃。童子尿与黑狗血也是古代降妖辟邪中主要使用的物品。

明清时期以僵尸为“旱魃”的观念十分流行,由此也派生出“打旱骨桩”、“焚旱魃”等求雨习俗,《明史》中记载的民俗说,每遇干旱,人们便发掘新葬墓冢,将尸体拖出,残其肢体,称作“打旱骨桩”。虽然明王朝下令禁止此风流行,但直至清代,此风在民间仍很盛行。有意思的是这种风气也见之于外国。如俄罗斯有些地区的农民,一旦遇到旱灾,便常去挖出喝酒醉死人的尸体,将其沉入最近的沼泽或湖泊之中,甚至也有残其肢体的行为,以此来求得雨水。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怪物,民间“打旱魃”习俗的由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