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的大脑半球间结构连接异常:一项基于DTI的研究
来源:磁共振成像传媒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较为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进行性发展的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行为异常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退。而在AD的前驱阶段,即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时期,患者已表现出轻度的认知能力下降。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大脑高级认知功能和感知觉功能的完成均需要左右大脑的共同参与,而大脑两半球间的胼胝体在其中起着连接彼此的关键作用。胼胝体纤维束损伤会导致脑半球间的信息交流和协调活动出现问题,故探究胼胝体结构完整性损坏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AD和MCI大脑半球间结构的变化及与其外在行为表现异常的联系。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是目前唯一一种有效研究活体脑神经纤维束的非侵入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基于DTI图像可计算出反映脑组织内水分子弥散的相关指标—分数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和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FA值降低和MD值升高的同时出现通常表明在主要纤维方向上的弥散增加和纤维髓鞘的损伤以及纤维完整性受损。AD和MCI脑白质微结构损伤的病理学机制主要涉及髓鞘的继发性退化或轴突的直接损伤,故研究FA和MD的改变可为了解AD和MCI患者脑白质神经纤维微结构改变以及预测患者的病程进展提供重要依据。
对于胼胝体纤维束微结构改变,DTI通常依据等分胼胝体正中矢状面或按照胼胝体的解剖结构走行进行分区段(3~8区段)研究。例如,PRETI等将胼胝体按照胼胝体的解剖结构走行分为8个区段,发现与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 HC)组相比,AD患者的整个胼胝体的FA值显著降低;与MCI患者相比,AD患者胼胝体的FA值在额叶显著降低。TU等将AD患者的胼胝体纤维束分为膝部、体部和压部三区段,发现胼胝体压部的FA值,体部和压部的MD值与神经精神量表总评分显著相关。HOY等采用Hofer的五分法,发现AD患者胼胝体后部纤维束的MD值与脑脊液中生物标志物密切相关。概而言之,许多DTI研究显示AD胼胝体FA值显著降低,尤其以压部FA值降低更为明显,但有些研究显示AD的胼胝体微结构损伤集中于胼胝体膝部及体部[3]。已有研究报道AD和MCI胼胝体神经纤维束的具体受累部位和严重程度不一致,极有可能与研究者们对胼胝体的分区分段方法不同有关。ARCHER等[13]在2019年提出高分辨经胼胝体纤维束模板(trancallosal tract template, TCATT),依据胼胝体连接半球间不同的同位脑区,将其划分为32条。与上述胼胝体的划分方法相比,TCATT模板克服了难以将胼胝体纤维束与所连接的脑区进行准确对应的不足,为进一步确定AD和MCI经胼胝体神经纤维束受损位置提供了有效工具。
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李云霞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范明霞教授团队此次研究率先将TCATT模板运用于AD和MCI患者大脑半球间结构异常的研究,利用FA和MD两个定量指标分析胼胝体通往大脑半球间同位脑区神经纤维束精细微结构的改变。我们推测:(1)AD和MCI患者不仅胼胝体压部和膝部的同位脑区经胼胝体纤维束微结构连接出现异常,其他同位脑区的经胼胝体纤维束微结构也可能出现异常;(2)AD和MCI患者大脑半球间结构连接改变与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能具有一定联系,表现为同位脑区经胼胝体白质微结构损伤指标与临床评分具有相关性。本研究拟揭示AD和MCI患者大脑半球间的结构异常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和生活活动能力减退的关系,以期从中发现区分MCI转化为AD的新型影像生物标志物,将有助于深入了解AD和MCI患者大脑半球间结构的变化模式及其内在机制。
该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271096)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科技创新新兴前沿项目(SHDC12021110)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2Y11903500)上海市卫健委新兴交叉领域研究专项(2022JC018)的资助。
【刘凡,宁瑞鹏,余秋蓉,等.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的大脑半球间结构连接异常:一项基于DTI的研究[J].磁共振成像,2023,14(6):9-17.
DOI:10.12015/issn.1674-8034.2023.06.002.】
(作者:刘凡,宁瑞鹏,余秋蓉,尹大志,李倩文,刘灵,李任任,张卫,李云霞,范明霞)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可查看详细内容;关注“磁共振成像传媒”公众号与《磁共振成像》杂志共同成长!
李云霞 教授
李云霞,教授,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神经认知障碍及脑小血管疾病的机制探索研究。课题组近年来的重点研究方向为以下三个方面:阿尔茨海默及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研究、基于脑电与磁共振信号引导下的神经认知障碍疾病精准化诊断与治疗和人工智能及神经调控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与转化。
学术成果: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基金2项,目前有国家社科重大、上海市科委、申康发展中心等多个研究项目在研。
范明霞 副教授
范明霞,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上海市功能磁共振成像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
研究方向: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老年脑和脑疾病所致脑可塑性变化机制。
学术成果:作为第一通讯作者近年来关于脑研究的多篇SCI收录文章发表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Neurology, Brain, Human Brain mapping,AJNR等)。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自然重点和面上项目等。
推荐阅读
1.纤维自动量化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面部情绪识别研究中的应用
贾巴见明 罗琳 原小军 陈强
【磁共振成像 2023年05期】
目的 探讨基于扩散张量成像的纤维自动量化(automated fiber quantification, AFQ)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面部情绪识别(facial emotion recognition, FER)神经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材料...
出版日期: 2023年05月
2.应用T1与T2加权比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白质纤维髓鞘的改变
朱琳琳 王苗苗 李贤军 王小玗 刘聪聪 葛瑶 卞益同 高玲 杨健
【磁共振成像 2023年03期】
目的 应用T1与T2加权比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脑白质纤维髓鞘的改变。材料和 方法 基于常规T1加权和T2加权图像通过外部校准计算得到T1与T2加权比值图,并提取20条白质纤维束的T1与T2加...
出版日期: 2023年03月
3.基于3D脑结构MRI定量分析对轻度认知障碍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嗅觉皮层的研究
杨斯闵 李璐迪 曹月 孙悦娇 杨宇 郭春杰
【磁共振成像 2023年01期】
目的 采用脑结构MRI(structural MRI, sMRI)分析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与正常老年人在嗅觉相关结构灰质体积上的差异,探究其与嗅觉识别...
出版日期: 2023年01月
4.从科研走向临床: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潜力巨大
田瑶天 李春媚 陈敏
【磁共振成像 2023年01期】
MRI技术近年来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可以为脑组织的形态学结构、血流灌注、白质及轴突微结构、神经元活动及多种代谢物负荷等提供丰富的信息,因此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述评对MRI技术在神经退行性...
出版日期: 2023年01月
5.进展型及稳定型轻度认知障碍的动态功能连接对比分析
乔真 袁磊磊 赵晓斌 王凯 张姝 李晓桐 陈谦 艾林
【磁共振成像 2022年08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进行动态功能连接分析,以评估进展型MCI及稳定型...
出版日期: 2022年08月
6.MRI影像组学在轻度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蔡丽娜 李晓陵 潘洋 王鹏 彭彩亮 韩胜旺 侯玉 王杨 高瑞雪
【磁共振成像 2022年06期】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早期表现。目前尚无有效根治AD的方法。因此,MCI早期诊断和干预对预防或延缓AD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MRI影像组学以非侵入...
出版日期: 2022年06月
7.基于个体特异性功能连接的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识别研究
王雪彤 董晓熹 李淑宇
【磁共振成像 2022年04期】
目的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探索个体特异性功能连接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及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
出版日期: 2022年04月
8.弥散张量成像和18F-AV1451 PET tau蛋白脑显像对MCI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初步研究
李晓桐 王凯 艾林
【磁共振成像 2022年04期】
目的 研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18F-AV1451 tau蛋白脑显像对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诊断价值,为今后临床早期发现诊断MCI患者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帮...
出版日期: 2022年04月
9.阿尔茨海默病默认网络和海马功能连接研究:一项基于SDM的Meta分析
陆冠琴 张守字 李锐
【磁共振成像 2022年03期】
目的 以往研究表明海马和默认网络(default-mode network,DMN)易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影响,而这两个系统的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随AD进程表现出不...
出版日期: 2022年03月
10.基于结构MRI和机器学习的阿尔茨海默病病程分类研究
姚丽丽 范炤
【磁共振成像 2021年06期】
目的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程进行分类,为临床早期诊断AD提供辅助工具。 材料与方法 将AD病程分为正常认知者、早期轻度认知障碍、晚期轻度认知障碍和AD 4组,收集这些研究...
出版日期: 2021年06月
《磁共振成像》杂志简介
《磁共振成像》杂志创刊于2010年1月,为国内第一本医学磁共振专业期刊,为公开获取(OA)期刊,业务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现为月刊,每月20日出版。《磁共振成像》杂志实行同行评议制度(双盲)和三审三校制度,刊发周期约180天。遵循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世界医学协会(WMA)、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国际社会团体、国内政府机构制定的医学伦理和出版伦理。办刊宗旨:坚持党的出版方针,反映磁共振成像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促进我国磁共振成像事业发展,为提高医疗诊断质量、保障人民健康服务。办刊理念:办精品期刊、促学科发展、惠百姓健康,打造世界一流的磁共振媒体。杂志特色:特别注重多学科交叉合作与科研成果转化。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相关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数据库收录:《磁共振成像》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3-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3-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2021-2024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库来源期刊2013-2018年度。同时,被国内知名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网、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重庆维普收录;还被世界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美国《化学文摘》(CA以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数据库收录。
官方在线投稿/审稿网址:www.cjmri.cn,免费阅读:全文免费阅读网站:www.chinesemri.com和http://med-sci.cn/cgzcx/,免费电子刊订阅网址:http://article.chinesemri.com/Emailalert/。
官方微信公众号:磁共振成像传媒(cjmri-media)。
编辑部电话:010-57155853、010-57155377、010-67113815,编辑部邮箱:editor@cjmri.cn,编辑部微信号:cgzcxbjb。
关于谨防上当受骗的特别提醒
近日接到多名作者举报:有人冒充本刊编辑名义以各种理由向作者发邮件、打电话、发快递、加微信好友,目的是让作者相信他/她是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以便今后诈骗作者钱财。更有甚者,有不法之徒私刻我刊编辑部公章向作者发放优秀论文证书等证件。
以上行为已严重影响本刊声誉及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我刊编辑部提醒您遇到骗子要不听、不信,及时揭发、举报骗子行为,积极向公安机关、我刊编辑部提供相关证据(如果受到经济损失,请保存并提交往来电话、邮件、微信等录音、录像、汇款单据、截屏等证据)。
我刊银行账号:
开户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劲松支行;
户名:《磁共振成像》杂志社有限公司;
账号:344156659971。
如有向其他账户转账的,与我刊无关,后果自负。
我刊联系方式:
编辑部电话:010-57155853,010-57155377,010-67113815
编辑部E-mail:editor@cjmri.cn
编辑部办公微信号:cgzcxbjb
编辑部人员一律使用@cjmri.cn或者@chinesemri.com企业邮箱进行必要的工作联系。
防诈骗技巧:
1. 凡不是使用以上杂志社联系方式与你联系自称是《磁共振成像》杂志人员的,都是骗子!
2. 骗子一般情况下是在稿件发表后(每月20日前后在官网和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网等数据库发布当期稿件)通过数据库或杂志官网看到作者的发表信息的(包括稿件全文和通信作者邮箱,稿件投稿日期、录用日期、基金项目等),骗子一般情况下不知道作者稿件上未发表的信息,例如稿件编号。
3. 骗子大多是团伙作案,他们积累了一定的作者数据信息,有可能知道作者的手机号;据作者反映,大多数骗子是通过打科室电话联系作者的。
遇到不明身份的人自称我刊编辑怎么辨别?
1. 通过其使用的联系方式辨别。如不是我刊公布的联系方式,则非常有可能是骗子。
2. 通过加编辑部办公微信号:cgzcxbjb为好友,微信询问、证实(发给编辑部与你联系的人的手机号和微信号 )。
遇到骗子怎么?
在你没受到经济损失的情况下,相关部门不容易立案。认清骗子面目后,不听、不信,直接拉黑就行了。千万不要存侥幸心理梦想着骗子能帮你做些什么。如果方便,可向编辑部举报骗子的行为。
祝大家工作顺利、天天开心!
磁共振成像编辑部
2022年8月18日
《磁共振成像》杂志联系方式
杂志公众号
编辑:徐 颖
初审:张 琴
复审:王志强
终审:贺光军
版权声明
磁共振成像传媒提倡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但需取得本平台书面授权许可。欢迎转发微信朋友圈或微信群,欢迎合理引用。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存疑,请发邮件至editor@cjmri.cn,我们将与您及时沟通处理。本平台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欢迎点赞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