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桥真相!热兵器打败冷兵器?其实是冷兵器打败热兵器(文字版)!
此前有个视频版。这次是文字版
视频版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N411Q725/?spm_id_from=333.999.0.0&vd_source=644b6a37a9611945fada9e0e2501fdee
八里桥之战,是满清骑兵对英法联军的一次决定性失败。
关于这次战役的具体过程和决胜因素,长期以来存在很多误解。
比如英法方面一些参战者的回忆录,喜欢描述说清军骑兵是以弓箭和大刀为主。僧格林沁自己的报告,也把失败归咎于英法军的火力太强太密集。
于是就给世人造成一种“英法联军用强大火力打败清军骑兵”的虚假印象。
事实真是如此吗?
首先要明白,所谓回忆录,往往有很多文学化描写。回忆者自己的记忆偏差以外,有时还会写一些投合读者“固有印象”的内容。
举个例子,有个日本老兵回忆说,诺门坎战役,苏军大量使用了冲锋枪。这就是胡扯。苏军是苏德战争开始后才大量装备冲锋枪。这个老兵明显是为了迎合“苏军就是装备冲锋枪为主”的大众印象。
英法回忆录所强调的“弓箭大刀”,也未必不是如此。
所以要搞清真相,还是要从更原始更权威的档案资料入手。
英国方面对于八里桥之战,真正的第一手官方档案,是所谓的“克里洛克”报告。
这份报告没有一次提到清军骑兵使用弓箭或冷兵器。相反,倒是不断强调清军骑兵(所谓的“鞑靼骑兵”)与英军保持一定距离,用火绳枪射击。
报告也没有强调火枪火炮对清军骑兵造成很大损失。相反,报告只说英军多次用炮火迫使清军骑兵改变方向。因为清军骑兵一旦遭到炮火射击,就会躲开。
利用马的高速奔冲规避火力打击,是满清骑兵自明末以来就常用的老手段。面对英法联军,他们还是这一套老把戏。
最后,报告宣称是英军骑兵的突击“杀死了大批敌军”。
而英军骑兵(包括锡克骑兵)是使用冷兵器的。也就是大刀和长矛。
也即是说,根据英军的原始战报,八里桥的真相是:使用冷兵器的英国印度骑兵,打败了使用火绳枪的清军骑兵。
证据还不止于此。
僧格林沁自己的战后报告也承认,他所指挥的蒙古骑兵和满洲禁旅骑兵“即亦专用火器,不能奋身击刺”。
也即是说,僧格林沁的满蒙骑兵,基本是一伙火器骑兵,没有用冷兵器冲阵的能力。僧格林沁也没有提到弓箭。
法军的伤亡报告也是证据:
八里桥之战,法军共有20人死伤(3人阵亡,17人负伤)。
其中2人是被清军火炮造成轻伤;1人是被清军骑兵用长矛刺伤;其他17人全部是被火绳枪和抬枪击中。
没有1人遭到弓箭损伤。
弓箭威力有这么差吗?并不是。事实上,50磅弓就足以射穿20-30公分厚的人体组织。而英法联军根本就没有穿盔甲。如果清军大量使用弓箭,不可能不对法军造成一些损失。
综合英军原始战报、僧格林沁的报告,以及法军的伤亡构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八里桥之战的满蒙骑兵,就是一伙以火器(火绳枪)为主要武器的骑兵。他们可能有少数人装备了长矛和弓箭,但基本没怎么发挥作用。
但这恰好是清军失败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和现代人想象的不同,骑兵是天然和火器八字不合的兵种。
为什么呢?因为骑兵的最大优势是快速。所以骑兵使用的武器也必须快速。刀和长矛之类的冷兵器,以及2-3秒可以发一箭的弓箭,才是骑兵最好的武器。
而火器,尤其是早期发射速度缓慢的火器如火绳枪,根本就不适合给骑兵使用。
举个简单例子:
长矛骑兵,可以高速直接冲入敌阵;而弓骑兵发射出10箭的时间里,火绳枪往往只能打出1-2发。后者的火力密度远远不如前者。
明末所以被迫使用火绳枪之类的武器,是因为当时的战兵普遍都穿铁甲。火绳枪可以在比弓箭更远的距离击穿铁甲。而如前所述,19世纪的英法联军根本就没穿铁甲。火绳枪的破甲效能根本就丧失了实战意义。
而当两军骑兵之间展开冲突之际,举着大刀、长矛高速冲击的英军骑兵,自然会很容易打败使用火绳枪的满蒙骑兵。
事实上,以火绳枪一分钟只能打1-2发的缓慢速度(骑射火绳枪恐怕更慢),当英国人和印度人的刀矛落到满蒙骑兵身上的时候,后者极大概率没有装好第二发铅弹。结果只能是白白丧命,连还手的余地都没有。
其实在明末就有火绳枪骑兵,但运用远不如弓骑兵和三眼铳骑兵广泛(三眼铳至少射速比火绳枪要快)。明朝自己的精锐骑兵,也依然是使用弓箭的。
当时的满蒙骑兵更是以骑射为主要作战手段。主要作战方式是:
以高速规避明军火器的打击(和八里桥一样),冲击到很近的距离(10米以内),用射速很快的弓箭射杀明军。因为弓射距离很近,不仅命中率特别高,也有更高的破甲效能。
(近年来,很多人喜欢强调说步弓比骑弓更能破甲。其实呢,步弓多采用远射,命中率低而且难以破甲。想提高命中率和破甲率,极近距离的骑射更有效)
可是满清入关后,满蒙骑兵却变得越来越喜欢火绳枪这类低效率武器。原因大概在于:
1 使用弓箭(尤其是骑射弓)比使用火绳枪更困难(对体能和马术要求更高).
2 满清入关后,步弓训练逐渐超过了骑射训练(尤其是围猎场荒废后)。
结果到了八里桥,就演出了一场英国印度骑兵用冷兵器暴杀清军火器骑兵的闹剧。
(清军步兵的冷兵器作战能力也低劣的令人发指。同样在八里桥,英军一次刺刀冲锋就杀死了60名清军,而英军几乎零伤亡)
更滑稽的是,僧格林沁完全没有吸取教训。多年后,他指挥下的满蒙骑兵,换用了更先进的西洋快枪。却被使用长矛的捻军骑兵全灭。
还是那句话:
骑兵是天然与火器八字不合的兵种。直到一战,欧洲骑兵主流还是使用马刀和长矛。甚至一战后,美国名将巴顿还在研究如何使用马刀。满蒙骑兵的“火器化”改进,根本就是自寻死路。
真到了火器足以压倒冷兵器的时代,骑兵也就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