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的堡幼儿园温馨提示:兴趣班,您为堡贝选对了吗?
9月开学,又到了为孩子们选择兴趣班的时候了。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似乎收缩了一些选择范围,可是面对依然琳琅满目的非学科类兴趣班的选择,家长们依然很纠结:多了怕孩子太累,效果不佳;少了怕错过孩子的成长,留下遗憾。
究竟如何选择兴趣班呢?就让吉的堡再为大家分析原委,以便家长们因材施教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孩子的兴趣班。
在说具体的科目之前,请爸爸妈妈和我达成一个共识:兴趣班是一个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绝不要做跟风选择。别人学了乐器,我们家的不会不是亏了。别人说那个一定要学,我也不知道学了有啥用,报名了再说。这些都是新手父母们常见的困扰,而我们要做的其实是观察孩子,了解孩子,配合他们的成长规律,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
兴趣班的类型大约可以分为语言类、运动类、艺术类、益智类、学科类这几大部分。学科类的学习方向之前已经谈过,这次我们就来聊聊其他几门学科。
运动类
如果说只能选择一门兴趣班课程,那么一定是运动类的项目。运动的意义远远不是学会运动技巧,锻炼体格,增长体能那么简单。它对于智能和人格的塑造也具有举重轻重的意义。
有些孩子感觉统合失调,身体协调性不好,会对将来的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注意力不集中,漏题跳行等情况会是家常便饭,同时偏科也会越来越明显。伴随而来的是对学习的不自信、不乐群、遇困难退缩等。
而从小参加运动的孩子,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感更好,手腿脑眼的协调性更好,处理信息的精确度就更高,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此基础上,更有自信面对身体以外的世界,运动中不断出现的挫折也会让他们更坦然地接受失败,振作起来重新面对挑战。
因此,对于运动类的选择,我们可以遵从低龄阶段以全身的协调性培养为主,如感觉统合训练,逐渐过渡到需要平衡和勇气的游泳、轮滑等,到了大班和学龄阶段,可以参加团体类的运动项目,如球类运动,感受合作和对抗,勇于挑战。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至少有一项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
语言类
有了好的身体条件作为基础,就有了智能获得良好发展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情商的培养也是父母们关注的重点。而情商的基础是理解和表达,因此情商培养的最好途径是语言类的课程。
在报名语言类课程时,家长们往往会关注孩子能不能学会运用语言,念儿歌,读古诗,讲故事。其实这些都只是语言和记忆力发展的副产品而已。在语音类课程中包含的英语、表演、戏剧、小主持人等,其目标内核都是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无论是运用中文还是英语,这都只是工具而已,能够掌握、运用及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是学习的意义。
过来人都知道,学科学习中最难提高的是语文成绩,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从小积累词汇语句,语言组织的技巧,表达的场景和方法,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那么无论对于人际交往还是学科学习,都有着极大的裨益。
因此,语言类课程的潜在学习意义是绝不要忽视的。
艺术类
在艺术类学科中,吉的堡首选创意绘画类课程。越是低龄的孩子,越不应该学习绘画的技巧,而是通过课程了解各种媒材的属性和运用技巧,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心理学中,绘画是有极大的疗愈作用的,因此从构图、线条、颜色运用等,都可以观察到孩子的心理状态。作为非专业人士,只要细细地感觉,结合孩子的日常表现,就能够理解到孩子画面背后的情绪情感。
所以画得好不好,像不像不重要。愿不愿意表达,如何表达,是学习绘画类课程的意义。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音乐类课程的学习。家长们常常以为学个乐器就能陶冶情操,其实枯燥的乐器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等孩子们学到能欣赏感受表达音乐的时候,可能在路途中已经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所以比起乐器本身,对音乐的感知应该放在更前面,让孩子们欣赏音乐、喜欢音乐,热爱音乐,才能为乐器学习打下兴趣的基础。
益智类
与家长们的期待不同,吉的堡会把益智类课程作为最后的选择品类。因为孩子的智力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每个孩子的优势也不相同,盲目地给孩子选择家长认为好的项目,可能丢失的是孩子长远学习的兴趣。
例如机器人类的课程,在低龄阶段是从搭积木开始的。而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空间建构是孩子们发展的重要内容,让一个本不擅长搭积木的孩子从一开始就按照老师的教授搭建,会极大地限制孩子的自由探索。而对一个已经很擅长搭积木的孩子来说,有一定挑战的主题搭建才会锦上添花。
因此,对于益智类课程的选择是最能体现孩子个性发展的途径,扬长避短,不要在低龄阶段就让孩子产生不胜任感,挫败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是得不偿失的。
对于这几大类学科的选择的原则,吉的堡就介绍到这里啦。兴趣班的选择取决于孩子的个性特质、家长的培养目标以及所处的环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通路,这也就是吉的堡幼儿园和成长中心提供如此多选择的原因。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从兴趣班课程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并能延续到一生的发展,创造出丰腴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