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新教材新授课)

1.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身体里的细胞需要的氧气,是呼吸吸进去的空气中富含氧气,肺部经过交换,把氧气交换到血液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氧气被输送到全身的各个细胞。

储存水果,蔬菜的原理:防止有机物过快地被氧化分解。
储存种子:保持活力,且不能让它呼吸太旺盛(呼吸太旺盛,有机物会分解太快)

测定的指标(绿色框框里的):


红色液滴会随这个密闭装置里面的压强的变化,左移或右移。
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里面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吸收掉了。所以种子进行有氧呼吸,这个装置里面的压强会变小,液滴会左移。
(来自弹幕:因为氧气被吸收了,所以就是有氧呼吸,就相当于这个密闭的空间,氧气被抽走了,然后这个红色的点肯定会左移。)
左移的距离可以用来反映氧气的消耗量(由公式可以知道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来自弹幕:因为种子在呼吸的过程中,肯定要消耗氧气,根据方程式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值是1:1。
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使瓶内压强变小,外界环境压强较大。
而且氢氧化钠全部吸收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理解为向左移动的数,就是氧气所吸收的量。)


③答案:再设一个对照组


答案:

用了对照的思想。


一个叶片取下一个假定是直径1厘米的小圆片,先烘干,测干重m1(因为烘干测的干重基本上都是有机物了)。
然后把叶片在黑暗中放置6小时(黑暗情况下只进行呼吸作用),在另外一个位置切下面积相同的一个小圆片,再烘干,称重m2。
然后你会发现m1和m2是不一样的,且m1>m2。由此可知呼吸速率为(m1-m2)/6,且单位是:克每小时。

答案:
消耗脂肪所需要的氧气多于消耗葡萄糖所需要的氧气,所以消耗的氧气会比产生的二氧化碳多。


答案1:是3倍。

答案2:



一、内因

(来自弹幕:新陈代谢分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者互利共生。
同化作用是把外物变成己物,比如光合作用储存能量。
异化作用反之,比如呼吸作用。
异化作用将同化作用形成的储存能量的大分子分解。
同化作用利用异化作用释放的能量。)

灌浆期: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最终会转化成淀粉,不断地积累在种子里。(白色的浆就是可溶性淀粉)例如:小麦种子,水稻种子。灌浆期的呼吸速率很高(因为要合成很多淀粉)。
合成淀粉是吸能反应,需要消耗很多ATP。
①温度




本图适合酵母菌或是一些植物的一些非绿色器官。(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来自弹幕:它每消耗同等质量的有机物所产生的能量较少,但他又必须要供应那么多的能量。所以氧气浓度为零的时候,分解有机物反而是比较多的。)

(来着弹幕:当氧气为a时,可以这样想,因为二氧化碳此时最少,二氧化碳里的碳都来源于有机物,说明有机物的消耗少。)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它实际上是一个原始的真核细胞把好氧细菌或是蓝细菌吞了,但没有把它完全消化掉,经过漫长的一个共生阶段,最终好氧细菌就演变成了线粒体,蓝细菌演变成了叶绿体。


(来自弹幕:这只是一个学说,可以理解为一个有证据支持猜想,但并不能说它一定正确。)
答案:1,3,4。


老师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