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洛阳园林 大字寺园

2022-10-12 02:27 作者:索易记录  | 我要投稿


北宋徽宗崇宁年间,西京洛阳人口约为二十三万人,首都开封的人口约百万人口。洛阳悠久的历史,山川秀丽,水源丰富,气候温和,以及那些前朝遗留下来的诸多无主荒地,就成了园林扩建者的沃土。这些园林成为文人骚客们的理想居所。

"大字寺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住宅。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他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洛阳龙门石窟东山香山。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参加乡试中选。十六年(800),他考中进士,十八年(802)冬,他参加吏部会试,中“拔萃”科。宪宗元和元年(806)四月,他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的科考,列第四名。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御史中丞裴度被刺,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触犯了权贵,被以“僭越言事”的“罪名”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司马。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对生活的热情开始减退,选择了独善其身的道路。

822年7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10月到任。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824年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秋天至洛阳,在洛阳履道里从田氏手中购得的故散骑常侍杨凭的宅院。825年,被任命为苏州刺史,5月到任。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830年12月,任河南尹。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835年,被任命为同州刺史,辞不赴任,后改任命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封冯翊县侯,仍留在洛阳。839年10月得风疾。


北宋李清照父亲李格非写的《洛阳名园记》记载,乐天云:“吾有第在履道坊,五亩之宅,十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是也。今张氏得其半,为“会隐园"。水竹尚甲洛阳。......其水其木至今犹存......寺中乐天石刻存者尚多。这个意思就是,白居易的旧园大字寺园,是“五亩之宅,十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杆”,北宋的园主张氏只得十五亩的一半,另一半是大字寺,将其命名为会隐园,水木犹存,楼堂已经没有了。"大字寺园"的特色就是水竹。《池上篇》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之一,白居易在《池上篇》中说,“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池桥道间之。”履道园中的水池大约三亩余。

太和三年(829)白居易以刑部侍郎告病归洛阳,并带回了自己在任苏州刺史时收集的太湖石,白莲,折腰菱,青板舫以及一车书籍。闲暇时,在园中池东修了:“无粟不能守也"的粮仓,在池北修了“无书不能训也”的书房,在池西修了“星有宾朋无琴酒不能娱也”的号亭。尔后,.白居易在池西造了一个通岛的无拱平桥中筑高桥,.并在池周围修路布石、种竹。白居易在《池上篇》详细地说明了履道里宅园在洛阳城的位置。:"东都风土水木之胜在东南隅.东南之胜在履道里.里之胜在西北隅。西闸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乐天退老之地。"白居易晚年生活在洛阳。“香山九老”指的是唐代文人胡杲、吉旼、刘贞、郑据、卢贞、张浑、白居易及李元爽、禅僧如满九位老者。他们因志趣相投,结为九老会。九老图绘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三月二十四日,九老在白居易的大字寺园处欢聚,赋诗画画的欢乐情景。

1992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唐城队对白居易故居作了考古发掘。发掘勘探结果证明:白居易故居位于今洛阳市郊的狮子桥东北约150米处。遗址地势西部略高。履道坊的西侧自南面北有条唐代水渠,且在西北隅折向东流。在履道坊的西北部发现出的建筑遗迹,残存中厅及廊房残迹,南面探出有大片的池沼淤积土.并有一条小渠与西侧的伊水渠相通.。



洛阳园林 大字寺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