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园林 富郑公园




富郑公园是富弼致仕退老休养之宅园。富弼退休以后,亲自设计营建此园林。《洛阳名园记·富郑公园》里说“自还政事归第,一切谢宾客,燕息此园……亭台花木,皆出其目营心匠”。富弼(1004—1083年),洛阳人,吕蒙正学生。历仕真、仁、英、神宗四朝,北宋中期名相。富弼多次出使“委实强盛”的辽国,对“日渐壮大”的西夏十分关注,富弼利用自己对宋、辽、西夏三国关系的透彻了解,两次出使契丹不辱使命,使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渐稳定下来。是北宋政坛上一位声名显赫的风云人物。富弼少年时刻苦好学,提笔能文、为人大度,范仲淹称其有“王佐之才”,并将他引荐给当时的宰相王曾、晏殊,晏殊把女儿许配给了他。
2008年5月,在洛阳市陇海铁路以北、王城大道以东的史家屯发现了一处规模巨大的北宋家族墓地,发掘墓葬11座,出土墓志14方。其中一座墓葬造型特别,是中原地区考古发现的宋代首座大型石椁穹隆顶砖室壁画墓,。从出土墓志得知墓主人是北宋著名宰相富弼及其夫人晏氏。此墓志的志盖“宋开府仪同三司守司徒致仕韩国公赠太尉谥文忠富公墓铭”为司马光亲笔篆书,为司马光极其罕见的篆书书迹。文纵书,分五行,共25字。墓志石1.41米见方,厚30厘米,纵85 行, 满行84 字,计6595字。由当时的资政殿学士通仪大夫韩维撰文,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孙永书丹。据称,这是中原地区迄今出土的一方尺寸最大、志文最多的墓志。富弼墓室之外的甬道东壁壁画上的一名武士。这名武士身高1.6米,头戴兜鍪(móu,头盔)、身披铠甲、手持利剑…。甲,指铠甲;胄,指头盔。甲胄作为将士的防护性装备,在冷兵器时代极其重要。其他壁画模糊不清。目前,在发现富弼墓原址修建了富弼纪念碑亭。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因对王安石新法持异议,富弼还政归隐。富弼于英宗治平二年 (1065) 封祁国公,进封郑,世称富郑公。称宅院为富郑公园。富郑公园是北宋城市私园的典型。位于道德坊(在今洛南安乐窝一带)。富郑公园有水有竹,有亭有台,即可临水赏竹,也可登高望远。富郑公园大致分为北、南两个景区,富郑公园南区以水为中心,周边布置游赏建筑;北边以竹居中。南北各有一座小山相对而立,是两山夹一水的格局。山上种植有梅、竹林,建有“梅台”和“天光台”,二台都高出于林梢,可以观赏园外风景。北区休息为主,南区娱乐为主;北边种植竹林,竹林中散置有从玉亭、披风亭、漪岚亭、夹竹亭、兼山亭五个亭子,竹林中用青竹搭出来的百余步竹桥小路,横向一条,纵向三条;南边广植花木,方流亭、荫樾亭掩映在花木中。富郑公园中部偏东有个大水池,活水来自东北方的小渠。位于池北的四景堂是富郑公园的主体建筑,四景堂有临水的月台,在上边可俯视整个富郑公园;位于池南的是卧云堂。园中凌霄花特别,陆游《老学庵笔记》曾记述园中凌霄花:“凌霄花未有不依木而生者,唯西京富郑公园中一株,挺然独立,高四丈,围三尺余,花大如怀,旁无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