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发行回暖,是真的吗?


正文:
追求收益目标:显著超越通胀
目前我的持仓比例:

我的观点:
超跌必有反弹,今天市场重新回暖。
截止到收盘:上证收3328点,涨了+0.54%;沪深300涨了+0.31%,创业板指涨了+0.16%;港股的恒生指数涨了+0.68%,恒生科技涨了+2.06%。
今天我们来看看最近市场上都发生了哪些影响投资的新闻:
1、公募基金发行迎来回暖
我看到一篇报道,据说最近权益类公募基金发行回暖,有些基金都提前结束了募集期。
很明显这反应市场信心提振了。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看到这个消息,有人觉得挺好,投资者信心提振,接下来市场可能涨。也有人会担心,一般散户往里冲的时候,岂不是说明市场危险了要跌了?
我仔细阅读了那篇报道,文章中提到根据Wind数据显示,2022年11月-2023年1月,股票类基金月均发行规模分别为4.56亿份、5.29亿份和7.35亿份;截至2月28日,2月份以来权益类基金平均发行规模继续升至8.28亿元。

这些数据看起来确实是提升不少。
但是我有个习惯,看到的数据自己一定要再次确认一下。于是我打开wind的数据,发现他报道里写得月均发行规模,实际是当月发行的基金每只平均份额,并不是按发行总份额。显然这记者的找数据的角度是非常刁钻了。
实际上2022年11月、12月新基金发行总份额还比今年1月、2月高不少。今年2月股票型基金发行总份额只有100亿出头,只能说是个平平无奇的数据,因为去年7月还新增了500亿呢!

凡是不能以偏概全。我们平常看到信息、或一组数据,一般会下意识去想它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然后再一通乱分析。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你可能并没意识到这数据本身就很片面,如果是建立在片面的基础之上进行分析,那么得出的结论基本也是没啥价值可言的。
如果你问我现在是看多还是看空?
其实我非常理解大家在下跌过程中的煎熬,人的常规反应是一旦反弹就会跑。
作为一个长期投资者,现阶段应该是增加股类仓位的时候,根本不该卖。
我自己的钱目前已经投到股类基金战略比例的上限附近,并且接下来应该不久就会加到满仓。代表个人是看多中国经济和股市。
2、特斯拉举行投资者日活动
昨天是特斯拉投资者活动日,美股异动导致中国的A股小幅回落。稀土、汽车配件概念板块领跌。
据说此次投资者日活动说要降低50%生产成本,那么这些成本从哪儿降呢?
首先是下一代动力系统将不会使用任何稀土材料。
其次是对整车组装工艺升级,实现一次成型。
他俩正好对应了这两个板块的下跌。
不过后来券商有色金属研究部的研究分析称:“特斯拉计划不用稀土材料,是因为预期全球对稀土资源的需求量提高,未来会供不应求,所以特斯拉才会降低对稀土的依赖,而且这只是一个研究目标,我们和业内做了广泛交流,并没有发现明确可以在中短期替代稀土永磁的材料。”
意思就是稀土还是非常短缺,马斯克又在画大饼呗。
不过要说画大饼,我是真的服气,马斯克做特斯拉投资者发布活动上说:“真心希望特斯拉的投资者不止是持有特斯拉的股票,也是地球的投资者。”
这价值观不得不让我拍手称赞~
我有时常会想,持有公募基金算不算是给中国经济输血?但跟马斯克一比,显然格局还是太小了。
毕竟这位大哥,一周工作120小时,为了解决产能问题甚至睡在工厂,梦想是送人类上火星……
算了,我还是先支持支持咱中国经济吧!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这里。我是江不卖,持有1000万基金实盘。欢迎大家点击订阅,可以获得最新的市场观点和风险提示,和我的实盘。如果有理财相关的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回答。
持仓证明:


不适用的用户:
如果你对个股或者行业需要决策支持信息,我们这个栏目对你参考意义微弱。因为个股和行业基金的走势,与大盘整体的走势有可能相反。我们做调仓主要针对市场整体情况,和风格调整,少数情况可能涉及细分行业。
写在最后:
设立这个栏目的初衷,是希望能帮到更多的人赚到投资应有的回报。包括本栏目在内的各种模块还在不断完善中,希望大家多多提需求和建议。

我是金融系船长,FOF投资经理,船长理财负责人。更多内容可查看:
订阅号:理财导航
视频号:金融系船长
个人微信:jrxxj1